职业教育岂可仍在边缘
2016-05-13张瑜
张瑜
很多人已经把这个目标与素质教育、普通教育的目标弄混了,“职业教育是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模糊
2015年,从河南农村出来的27岁的洪玉(化名)远赴北京,在当地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求学,她选择的是就业市场很火热的IT类专业。短短半年之后,临近毕业的她像一些同学那样,办了一张假的大学文凭,随后非常顺利地找到了位于中关村的一家创业公司,做APP开发,月薪是13000元。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
麦克思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年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200元,而当年的大学毕业生月收入为3487元,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3773元。
月入13000元的工作,对于一个初到北京、连高中都没上过、之前更无工作经验的农村姑娘来说,意味着人生从此改变。
这样高收入的就业,在洪玉毕业的这所学校里,并不罕见。事实上,这所学校用以吸引生源的最大噱头,就是每年都会出现的不少找到了高薪工作的毕业生。
洪玉没想到的是,凭借仅花了半年就学到的技术,她不仅很快胜任了那份工作,不到一年后,甚至觉得那份工作完全没有挑战,无法再令她进步。
2016年4月,她开始着手换工作。这一次,她不想再用假文凭行骗,而是坦言自己毕业于职业技术学校,然而由此她必须面对的是这样的现实——到处碰壁。
对职业教育体系出来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窘境并不是个案。
而它也恰恰映射出中国职业教育的窘境。
在学历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拥有一张本科甚至硕士文凭都并不算困难。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职业教育规模?在这个既庞大,同时又被视作“边缘”的体系中,共有13600所职业学校、3000万名在校生,其规模已与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旗鼓相当。
其就业率也令人刮目相看。教育部的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含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这是自2006年来连续第九年保持在95%以上。
然而,规模与效益并不总是同步。
高就业率并不等于高质量的就业。
北京某技师学院的校长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该校毕业生的平均工资约为每月3000元,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毕业后能拿到每月5000?6000元。
这更能代表职业教育人才的真实就业情况。
事实上,职业教育体系正在面临生源流失的难题。
教育部2015年7月发布的《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19.76万,比上年减少55.00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755.28万,比上年减少167.69万;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622.95万,比上年减少51.49万。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外在原因是,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今天的职业教育学生,要面临社会上无处不在的学历门槛。这使得职业学校的升格,即建立覆盖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所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屡屡成为行业和社会争论的焦点,也导致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偏离。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组首席专家李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职业教育的核心要义是让技术工人提升职业素养,是通过教育能够获得其在职业上自我完善、自我拓展的能力。”
然而,很多人已经把这个目标与素质教育、普通教育的目标弄混了,“职业教育是什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模糊。
今天,中国正处于推动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从“低端制造”向“精品制造”的转型,都需要高素质的“工匠”。毫无疑问,职业教育将是批量生产工匠最重要的一个体系。
于此历史性时刻,重视职业教育,并为其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