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焦点由高校 “大宅门”转向专业学科的“小门”
2016-05-13韩衍隽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6期
韩衍隽
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本科招生批次合并以及高校综合评价录取等举措,无疑将带给初高中教育更大“利好”。在淡化“分数指挥棒”的前提下,学校可以腾挪出更多的精力,引导和帮助学生思考未来,规划职业,选择更合适的专业和学校。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有政协委员指出,“教育一方面是把人培养成具有健康人格的公民;另一方面,是把人培养成有特殊技能和才能的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这两方面的结合,即使人作为‘人并成为‘某种人。”
这一系列的高考改革方案如果能真正落地,对考生而言,意味着个性化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宽。他们可以更自主地选择课程、规划生涯,以完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合格”为前提,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成就“特长”,从而为将来的职业化打好基础。
对中学而言,这也有利于特色化发展。学校在办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社会对人才的成长需要,创建本校特色,也可以更进一步缓解学校的应试压力,推动素质教育更有效落地。
当政策的顶层设计将学生关注的焦点由高校的“大宅门”转向专业和学科的“小门”,初高中教育者就可以更加从容地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综合素质,铆足全力实现学生的趣味、专长同进入高校后所学学科、专业的高度“匹配”,从根本上改变“学非所长”的不对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