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方言“走”字句

2016-05-13张晶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4期
关键词:用法

张晶

摘 要:文章对襄阳方言中的“走”字句进行描写,分析出襄阳方言中的“走”有三种用法:一是像普通话一样作为动词使用;二是可以充当介词使用,介引出时间、处所和方位;三是可以作为祈使句的标记,表示邀请和商量的语气。

关键词:襄阳方言 “走”字句 用法

一、引言

襄阳市位于湖北省的西北部,是汉江流域的一座中心城市。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08)对方言区域的划分,襄阳方言属于西南次方言的湖广片。

在普通话中,“走”字一般做动词使用,表示步走、往来、移动、离去等意义。但在襄阳方言中,“走”字除了做动词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根据“走”的词性不同,本文把“走”分为走1、走2、走3。其中“走1”是动词,与普通话中的用法类似,比如“我走路去上学”、“走亲戚”、“这钟不走了”、“晚上你可莫也走了”等。“走2”常用于句中或句首,介引出处所、时间等,表示起点或者经由,比如“我走屋里过来的”、“走今儿的起,你都莫想给我买零食吃了”;“走3”用于句末,常表示祈使的语气,比如“干活走”、“回去走”。

二、动词“走1”的基本用法

(一)用作不及物动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步行、移动、离开之意。

(1)我先走,你断后。

(2)这钟都不走了。

(3)麻雀儿不会走,只会蹦。

(二)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亲戚朋友之间的来往。

(1)过年都要走亲戚。

(2)他们今儿的今天都走人家走亲戚去了。

(三)后接宾语,表示“泄露”、“露出”的意思。

(1)你可莫走场儿丢人啊。

(2)今儿的今天真是走火儿走运。

(四)用作及物动词,表示事物发生改变或者失去之意。

(1)这衣裳改的都走样儿了。

(2)这牛肉汤闻得都走味了。

(五)表示“人死”、“去世”的委婉说法。

(1)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爷走的。

(2)老王他老爹昨儿晚上走了。

三、“走2”表起点或经由的介词用法

“走2”在句子中通常表示经由、起于的意思,相当于介词“从”、“打”。

(一)“走2”介引出时间,表示从什么时间开始,打从什么时候起。

(1)走今儿的今天起,你都莫想我给你买零食吃了。

(2)走明儿的明天开始,天天儿六点钟就给我起来看书。

(3)走八点开始到现在,你这一件事儿都还没做完。

(4)人家走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都开始住校了。

(二)“走2”介引出处所,表示空间或者时间的起点、经由,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1.“走2”后面直接接地点名词,表示空间的起点或经由。

(1)我走门儿上过的时候,好像没看到屋里有人。

(2)我走屋里来的。

(3)你先去,我一会儿走超市直接过去。

(4)这车走龙王走吧?

例(1)“走门儿上过”的意思是“从门前经过”,“走2”表示经由;例(2)中“走屋里来”的意思是“从家里来”,“走2”表示起点;例(3)中的“走2”也表示起点,我一会儿从超市直接过去。例(4)中的“走2”表示经由,这车经过龙王吧?

2.“走2”后面接指示代词,表示空间上的起点或经由,也可以表示时间上的起点。

(1)你莫走这儿过,这儿挤得很。

(2)他走我那儿拿去的。

(3)走那以后,他每顿都是自己吃饭了。

例(1)的意思是你别从这儿过,这儿很挤。“走2”表示空间上的经由。例(2)的意思是他从我那儿拿去的。“走2”表示空间上的起点。例(3)中“走那以后”意思是“从那以后”,“走2”表示时间上的起点。

3.“走2”后面也可以接疑问代词,也表示起点或经由。

(1)你走哪儿来的唦?(你从哪儿来的啊?)

(2)你走哪儿走去的?(你从哪儿走去的?)

(3)他走啥时候去的唦?(他从什么时候去的啊?)

“走2”后面接的疑问代词代表的是处所或者时间,所以“走2”还是可以表示起点或经由的意思。

4.“走2”后面还可以接方位名词,表示空间上的经由。

(1)你走后边儿偷偷儿过去。(你从后面偷偷过去)

(2)你走前边儿绕过来。(你从前面绕过来)

(3)我走左边儿上山。(我从左边上山)

襄阳方言中,“走2”都可以用“打”和“从”表示,意思没有区别,且“打”和“从”的使用频率还要高于“走2”。一般是年龄较大的人更常用“走2”和“打”,而年轻人多用“从”;乡下人多用“走2”和“打”,而城区人多用“从”。这是由于襄阳方言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越来越接近普通话的词汇,也是方言词汇或用法逐渐被普通话取代的表现。

四、“走3”表祈使语气的用法

“走3”用于句子的末尾,既表示动作的趋向,也是一种祈使式的标记,表示邀请对方一起去做某事。“走3”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我们一起……吧”,既含有邀请的语气,也含有商量的语气。

(一)“VP走3”

“走3”一般用于动词谓语句,且动词表示具体的动作。

(1)晚上打牌走。

(2)逛街走。

(3)给娃子上补习班儿走。

“走3”表示说话者邀请听话者一起去“打牌”、“逛街”、“给娃子上补习班”,这些动作都是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离开说话时的地方,共同到达另一个地方一起做某事,即共同趋向。邀请做某事一般不包括浩大工程的事情,比如不说“建一个小区走”,但可以说“盖房子走”、“砌墙走”。因为“走3”常用语口语中,邀请做的事情都是一些可以完成的、不困难的事情。“走3”表示的邀请语气中也含有商量的语气,说话者征求听话者的同意,且如果同意之后,马上就要执行。比如“逛街走”,如果听话者回应“好”,那就需要说话双方立马收拾妥当,出门约到一起去逛街,或者双方约定一个时间再去逛街,不能在说完“好”这句回应之后却没有后续的行为。

有时由于上下文语境共享的原因,“走3”字句可以省略主语,甚至宾语也可以省略。比如下面的例子。

甲:我们一起烫头发走。

乙:真的?

甲:嗯,烫走。

例子中,乙知道现在讨论的话题是“烫头发”,所以简单一句“烫走”就能表示“我们一起烫头发走”的完整意思。还有“吃走”表示“吃饭走”、“打走”表示“打电话走”、“洗走”表示“洗衣服走/洗澡走/洗脸走”等,听话者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说话者要表达的具体意思。

有时“VP走3”的前面还会加上“走1”,组成“走1,VP走3”或者“走1VP走3”,后者是因为前者在语流中“走1”和“VP走3”之间的时间间隔缩短形成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固定的句式。比如“走、上课走”/“走上课走”(我们一起去上课吧)、“走,干活走”/“走干活走”(我们一起干活去吧)、“走,吃饭走”/“走吃饭走”(我们一起去吃饭吧)。这种在“VP走3”的前面又加上“走1”的句式还常常暗含有一种轻微催促的语气。

(二)重叠式“VV走3”

(1)看看走。(一起去看看吧)

(2)歇歇走。(一起去歇歇吧)

(3)给被子抱出来晒晒走。(一起把被子抱出来晒晒吧)

此外还有双音节动词组合而成的形式,比如“学习学习走”、“练习练习走”、“关心关心走”等。动词重叠以后加上“走3”依然表示邀请中含商量的祈使语气,还表示动作的重复或持续。“VV走3”的句子也可以根据语境省略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比如表示“我们一起看看儿子走”可以根据语境简化为“看看走”。

(三)“去走3”、“去……去走3”格式

襄阳方言中常常把表趋向的动词“去”与“走3”结合起来表达一种邀请对方共同趋向的语气,这种句式的使用频率比较高。

(1)去看一伙子一下去走。

(2)做饭去走。

(3)下午唱歌去走。

在“去走3”、“去……去走3”格式中,“去”字的发音很短、很轻。如果把这两种句式翻译成普通话的形式,就要把“去”移动到谓语动词的前面,即“(去)VP去走3”可以翻译成“我们一起去VP吧”。比如“去看一伙子一下去走”可以翻译成“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下午唱歌去走”翻译成“下午我们一起去唱歌吧”。这两种格式也可以有“走1,VP去走3”、“走1,去VP去走3”的形式,主语和宾语也可以省略。比如“吃饭去走”可以说成“走去吃饭去走”,也可以直接简化为“吃去走”。

李莺(2005)分析这种表语气的“走3”字句在西北地区,至少在陕甘宁青和晋南地区可能是一种普遍的口语语法现象。襄阳方言虽然属于西南次方言,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处于鄂西北,靠近河南,很多语法现象和语音都和中原官话相似,这可能是襄阳方言“VP走3”存在的原因之一。

五、小结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襄阳方言中的“走”字句有三种用法,每种用法都体现出“走”的不同词性,即“走”可以做动词、介词、形容词。“走”在襄阳方言中已经由动词语法化为介词和语气词。虽然“走”处于句末表示祈使语气时,同时还有表示趋向的作用,但这只能说明“走”字在向语气词虚化的进程中还有进一步虚化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国语言地图集[M].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7.

[2] 现代汉语词典[M].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

[4] 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2006.

[5] 熊万里.襄音无改[M].华夏文化艺术出版,2009.

[6] 李莺.中宁话的“走”字句[D].华中师范大学,2005.

[7] 赵变亲.山西襄汾方言中的“走”的趋向用法[J].中国语文,2015(5).

[8] 白云.“走”词义系统的历时与共识比较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猜你喜欢

用法
“how many和how much”的用法知多少
would like用法点拨
使役动词make的用法
“的”“得”“地”的用法
介词with的用法及翻译
特殊用法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使用广泛的“出”
“Since”与“For”对比
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