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箭与歌》的功能文体分析
2016-05-12张魏川
张魏川
摘 要: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叙事诗、歌谣和诗剧。《箭与歌》是其所作的一首歌颂友谊的抒情短诗,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看似措词、意义浅显,实者内容深刻,匠心独运。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考察这首诗的语言结构所产生的文体效应,具体通过语域、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入理解该诗巧妙的构思技巧及新颖的主题呈现方式;另一方面也开阔了读者用功能语言学理论解读这首短歌的新视野。
关键词:箭与歌;语域;概念功能;人际功能
诗歌作为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体裁,集音韵美、形式美和内涵美为一体,长久以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诗歌被认为是人类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其语言具有最高的文学性 (黄国文, 1988)。利用语言学理论分析解读诗歌语篇,对其语言表达进行宏观与微观解析的学者也不胜枚举。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探讨下面这首蕴意丰富的短诗。
一、理论基础
Halliday (1994)认为,语言承载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并將其概括为语言的三大纯理论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以及内心世界各种意识的表达,既反映客观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相关联的人和物也与时间、地点等因素紧密相关;人际功能指以恰当的语言交流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语篇功能是人们根据语言情景构建出或理解与之相适应的语篇,该功能显示了交际语境与信息传递之间关系的功能。这三种纯理论功能构成了语言的语义系统或意义濳势。人们是在具体情境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因而语义系统要同语言情景或称语域发生联系。Halliday (1994)认为,从语言使用的角度来说,语言情景的符号结构有三个要素构成:语场 (field)、语旨和语式。语场是指各种不同的社会活动领域或交际事件,语旨是发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关系,语式是语言交际所涉及的不同媒介。语域是交际双方在某种特定的背景条件下,以特定的交际方式,为特定的交际目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成分的体现。
二、对《箭与歌》的功能文体分析
1.经验功能分析
及物性 (Transitivity) 是英语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子系统,其目的在于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动作,耳闻目睹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相关的“参与者”与“环境成分”。根据Halliday (1994) 的及物性系统包括六类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箭与歌》这首短诗共包含12个过程,经分析归纳该诗只涉及Halliday所概括六种过程中的四种,由于这首诗歌倾向于诗人个人语言独白,未与倾诉对象进行直接问答互动所以没有涉及言语过程,存在过程所占比例在整个及物性系统中相对较少 (主要分布在存在句中),对该诗歌的内容阐释与主题表达意义不大,因此该诗也没有囊括存在过程。现仅归纳分析本诗涉及到的这四种过程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每一种过程在这首短诗中出现的频率及所占比例,从而探究及物性分析在描述文体特征时的表现力。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事 (process of doing)的过程 (Halliday, 2000)。从表1的数据来看,物质过程在所有过程中最为突出,占全诗总过程的2/3。大量的物质过程出现在这首短诗中表明该语篇以叙事为主,这也刚好符合该诗的情景语境,诗歌从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我”射出利“箭”,“箭”坠落在茫茫人世间,一段时间之后“我”偶然在橡树上发现这支利“箭”;“我”吟唱歌曲,“歌”消失在尘世间,“我”偶然发现其实早已深埋于朋友心田。用一系列的动词来描述上述经历。在对动词归类时,可以发现朗费罗对这首诗巧妙的结构安排及对动词的巧妙运用,诗的一二节是结构上的重复,这样整章复唱,回环往复实际上是诗人带动读者在感情上的不断深化。诗人以第一节“箭”作为一辅助意象引出第二节的“歌”,为第三节主题的表达和升华做好准备。因此,当一二节中出现完全重复的句子结构及动词表达时也不足为奇。通过进一步对动词及物与否进行分类得出,以“我”或“我”的眼力作为“参与者”的所有物质过程均为及物动词,即有与之对应的目标表明以“我”为代表的普通人是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支配和控制,揭示了潜藏在人心中的强大的支配欲望。但通过分析以“箭”和“歌”作为“参与者”的句子所涉及的动词均没有作用的对象,更突出了二者离开人的控制后所表现出的不确定性,从而突出“我”也无力挽回的无奈。通过分析发现前两节的物质过程,实际上为第三节埋下了伏笔,直接阐发了诗歌的主题,巧妙而含蓄的赞美了恒久的友谊和不变的真心并非你我所能强行控制而是慢慢生长于有心人的心田。
2.人际功能分析
Halliday (2000) 认为,人际功能表达语言的人际意义,指的是用语言和他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影响别人的行为。话语的人际功能可通过语气、情态、强调及其他评价手段来实现。英语中语气作为功能语法中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是由主语和限定成分的次序或是否有主语决定的,英语里所有小句都被纳入四种语气中:陈述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和祈使语气。在朗费罗的这首短诗中除了第二节诗歌的最后一句为疑问语气,其余语气均为陈述语气。诗人运用高频的陈述句语气,如一个人的言语独白,向听众讲述自己的经历,突出了该诗叙事性的特点,同时也表达出了重新认识到在时光长河中,历经岁月沧桑却永不褪色的纯真友谊。全诗唯一一处使用疑问语气便得到了凸显,表达了诗人对不可控事物的无奈和感叹,仿佛在对自己说让它去吧,我能做什么呢?诗人认识到自己也只是芸芸众生中平平凡凡的一员,生活之中有很多身不由己的东西,自己就算拼尽全力也无法挽留,只有松开双手任他高飞,消失天际。
三、结语
不同认知层次的读者对诗歌有着自己独特的解读方式。Widdowson (1992) 提出应该揭开诗歌的神秘面纱,去掉它头上光环,让它走进生活;应当鼓励人们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因为诗的设计本来就包含了许多意义潜势。有人把该诗理解为歌颂友谊,而有的人认为诗人在感叹人世善恶,这实际上是不同的读者理解这首诗时结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朗费罗的短诗《箭与歌》从语域、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三个方面进行了赏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跌宕起伏的感情及发人深省的主题。《箭与歌》作为歌颂友谊的经典之作,其淳朴的语言,优美的音韵,醇厚的韵味让中西读者无不为之动容。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角度以朗费罗的这首短诗为例希望能够提供读者分析以及鉴赏诗歌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刘世生, 朱瑞清.文体学概论.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徐有志.英语文体学教程.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