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2016-05-12李恕洲何刚余保华杨军

宿州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各省市贡献率长三角

李恕洲,何刚,余保华,杨军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李恕洲,何刚,余保华,杨军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为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本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力,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统计长三角地区4省1市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该区域各省市人力资本贡献率的大小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人力资本还存在着投资力度不够、投资主体有限、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及增强区域人力资本吸纳能力等具体建议。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贡献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 问题提出

长三角地区是一个由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安徽省和江西省4省1市组成的新兴经济区[1]。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板块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新兴经济区,在我国区域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我国实现经济转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14年底,长三角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149651.54亿元,占全国GDP总额的25.98%,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8.94%,高于全国年均增长率,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地位进一步突出[2]。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如此之快,不仅仅得益于该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强大的科技力量,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21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及人才战略快速推进的大环境下,人力资本势必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对比分析,为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制定合适的人力资本开发战略;同时也为促进该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 相关研究

随着知识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人”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也成为国内外学者一直研究的热点问题。人力资本概念的萌芽始于古典经济学阶段,而真正形成体系的人力资本理论却始于Mincer等人的研究[3]。Romer通过建立经济增长模型来对人力资本的贡献率进行测算,指出人力资本的不断积累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力量[4]。Lueas将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计入生产模型,进一步强调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5]。此后,有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均得到了不断深入和不断创新。

我国学者开始对人力资本的研究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学者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和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两个方面[6-9]。

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均肯定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但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在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存在着诸如研究不透彻、研究方法过于单一以及研究领域过于集中等问题。本文突破这一局限,尝试对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人力资本贡献率作比较分析。

3 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现状

3.1 人力资本

3.1.1 人力资本数量

人力资本的主体由劳动力构成。假定人力资本是同质的,那么就可以近似地从劳动力的数量来反映人力资本的数量状态[10]。截至2014年底,长三角地区的人口总数达2651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39%,较上年同比增长0.42%,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增长速度[2]。此外,由图1也可以看出,近10年长三角人口数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比变动大体呈不断上升的状态,人口资源十分丰富,故其人力资本的存量也十分丰富。

图1 近10年长三角地区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数的百分比变动

3.1.2 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的积累大部分得益于教育事业的投资。近年来,我国也正逐渐通过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为了更为客观地反映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和全国的教育投资的差异性,本文对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及全国的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分摊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上海市的人均财政教育支出分摊量远高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三省,且其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也呈逐年上升态势。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人均财政教育支出分摊量大致相当,江西省次之,安徽省的人均财政教育支出分摊量在长三角地区处于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长三角地区近几年来的人均财政教育支出分摊量上升趋势十分明显,逐渐超过全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水平。这些都说明长三角地区日益重视对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也逐渐呈现出有平衡地加大对其区域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教育投资。

表1 长三角地区及全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人均分摊量变动(2004-2013)元

3.2 经济增长

一般情况下,用GDP来衡量某国或某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但为了更为直观地体现出长三角各省市经济发展现状及GDP增长的趋势,消除人数和地域方面的影响,本文采用人均GDP对长三角地区及全国近10年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如图2。

图2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人均GDP变动

由图2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人均GDP最近几年均呈上升趋势,上海、江苏和浙江的人均GDP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安徽省和江西省的人均GDP最低。

由图2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人均GDP较高的上海市以及相对较高的江苏省和浙江省,其人均财政教育分摊量也较高;同样,人均GDP较低的江西省和安徽省,其人均财政教育支出的分摊量也较低。初步说明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某种相互关系。

4 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

4.1 模型的建立

本文引用改进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计量模型:其中,Yt为第t年的产出,Kt为第t年的物质资本,Ht为第t年的人力资本,A表示技术进步因子,ht表示第t年的人力资本水平。将其对数化后,即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经济增长方程如下:

其中,ΔYt/Yt为第t年的经济产出量的增长率;ΔKt/ Kt为第t年的物质资本增长率;ΔHt/Ht为第t年的人力资本的增长率;α,1-α,β分别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弹性系数。

由此可以得到:要素贡献率=(要素增长率×要素产出弹性)/经济增长率×100%。

4.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度量

4.2.1 经济增长总量Yt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通常情况下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11]。GDP剔除了中间产品的计算,计算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消除通货膨胀对各年GDP的影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以1990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整理了经过折算后的长三角地区及全国最近10年的GDP数据,如表2。

表2 2004-2013年的长三角地区的GDP变动(1990年价格)亿元

4.2.2 物质资本存量

物质资本是指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等。经济学家认为,分析产出和投入要素关系时,物质资本存量等于固定资本加流动资本。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采用永续盘存法来估算物质资本存量,基本公式如下:其中,Kt和Kt-1分别为当期期末和前期期末的物质资本存量;It为当期固定资产投资额;αi为折旧率,本文引用靖学青[12]的估算结果,记折旧率为5%。

本文在整理近10年《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地方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以1952年为基年、1990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对长三角地区及全国的固定资产存量进行估算,如表3。

表3 2004-2013年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物质资本存量亿元

4.2.3 人力资本存量

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分别以从业人员数量和人均受教育年限来对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度量,人力资本存量的数据即为从业人员数量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乘积[13]。计算公式如下:

表4 长三角地区及全国2004年至2013年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4.3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

对长三角地区各省市近几年生产函数中的各要素取自然对数,然后利用SPSS20.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输出结果如表5。

表5 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有效劳动模型回归估算结果

表6 长三角各省市及全国的回归方程标准化系数

通过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及全国的回归模型调整后的判定系数均大于0.90,F检验的P值亦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之下,且模型也通过了F检验,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符合检验要求。

表7 长三角地区及全国投入要素的贡献率%

5 结论与建议

由表7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均存在正效应。对比分析发现,人力资本贡献率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存在某种相关性。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上海市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指标均较好,且其人力资本贡献率已超过了物质资本贡献率,体现了向知识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人力资本贡献率大致相当,在长三角地区处于适中地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安徽省和江西省,其人力资本贡献率也较低,与发展较好的上海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此可见,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人力资本还存在着投资力度不够、投资主体有限、投资结构不合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此外,长三角地区还表现出人力资本水平的贡献率偏低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5.1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人力资本贡献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教育投资力度的大小所制约。首先,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应该加大财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大力培养知识型人才,提升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从而适应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其次,平衡财政在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的教育支出,有意识地照顾人力资本贡献率低的省份(如安徽省、江西省),拉低其与人力资本贡献率较高的省市之间的差距,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此外,还应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保障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的持续性。

5.2 健全区域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人力资本合理流动

人力资本大部分由人力资源市场所提供,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为创造高质量的人力资本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长三角地区人口数量众多,故其人力资本存量相对较大。如何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需要政府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促进从业人员在长三角地区省市之间的合理流动。政府要合理引导长三角地区从业人员从人力资本贡献率高的省市向贡献率低的省份转移,从而促进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合理流动,缩小长三角地区各省市人力资本之间的差距,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3 优化区域人力资本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离不开物质资本投资,也离不开人力资本投资,要实现一定的经济增长,就必须协调好二者之间的投资结构。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与物质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相互替代性。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在扩大物质资本投资的同时,必须协调人力资本的投资,避免因投资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经济增长失衡。只有控制好长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合理的投入,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5.4 发挥区域政策和区位优势,提高吸纳人力资本的能力

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贡献率较高的地区(如上海市)应当继续保持并通过其独特的经济和区位优势来继续发挥其吸纳人力资本的能力,从而加快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人力资本贡献率低的省市(如安徽省和江西省)应当制定一系列的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以及人才激励的特殊政策,提高人力资本的吸纳能力,缩小与长三角地区其他省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保障其与人力资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于潇,毛雅萍.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人口学刊,2015(3):41-50

[2]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年鉴[EB/OL].[2015-12-25].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5/indexch.htm

[3]王之尧.泛珠三角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测算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商学院,2012:2-3

[4]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1002-1037

[5]Lueas R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eonomies,1988,22:342

[6]冉茂盛,毛战宾.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8(1):56-59

[7]铁明太.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两个析径与启示[J].求索,2009(5):31-35

[8]何刚,吕金梅,衡连伟,等.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江淮论坛,2015(3):76-80

[9]刘坦.安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J].区域营销,2014(2):72-77

[10]张文贤.人力资本[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20-23

[11]李丽莎.从第三产业研究经济增长与CPI的相互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1(10):176-178

[12]靖学青.中国物质资本存量:1952-2010[J].广东社会科学,2013(2):46-55

[13]毛雅萍.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2015:56-57

(责任编辑:周博)

F240

A

1673-2006(2016)04-0017-05

10.3969/j.issn.1673-2006.2016.04.005

2015-12-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支撑能力研究”(14YJAZH029);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201410361088)。

李恕洲(1992-),安徽安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各省市贡献率长三角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各省市重点工程科学有序复工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