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2016-05-11温略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提问策略课堂提问农村小学

温略新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因而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也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分析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揭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从提问切入、提问指向、提问有效、候答处理4个维度提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提问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市派潭镇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编号:PT2014W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2-0038-03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因而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也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提问浅显、琐碎、平淡无奇,只是一味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形不成问题情境,形不成认知冲突,形不成认识矛盾,也就形不成学习动机。如此这般,学生便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

对教师来说,提问可以引导教学,突出学习重点;检查教学,检查不同层次的学生已经掌握和未掌握的内容,掌握技能的程度,检查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倾向,揭示学生的心理过程;补救教学,帮助教师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改变教学的内容、方式、进度等;诊断教学,诊断妨碍学生学习的特殊困难;管理教学,管理学生学习及教室秩序,形成合适的学习环境;评价教学,了解教学效果,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指导。

对于学生来说,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复习已有的知识,评价、纠正和加强当前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关注教学进程的变化,促进理解知识技能,促进记忆;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之中,如表达意见、讨论等,加强师生的交流;促进思考。

二、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 提问范围广,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不考虑提问对象的特点、学情状况等因素,问题设计缺乏针对性,笼统的就问题而问,使课堂教学杂乱无章。问题过于简单,导致能力强的学生没有兴趣思考问题,学生得不到知识增长和思维发展。教师的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教师没有充分考虑面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层次和不明显的问题梯度,在整体中不能把握提问的针对性,既没有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忽视不同学生的个别需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其实也相对的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2. 依赖传统的教学习惯,缺乏创新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答案标准化的现象。学生由于长期被动学习而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教师教学以“教参”为依据,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答案,教师采取的办法通常是灌输形式,学生回答问题只是形式上的思维冲突,并不是通过自己真正的理解而产生。课堂上教师将提问向着既定答案引导的现象反映出教师依靠传统教学习惯,缺乏在提问方法上的创新。然而在现实课堂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趋于形式,学生没有个人见解,单纯跟着教师、“教参”走,没有实现对文本的创造性思考,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3. 片面追求课堂气氛,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提问泛指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传统的教育观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成为一种教学习惯,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来追求课堂活跃的气氛,导致学生不敢提问题和不知道如何提问题。这正是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参与课堂机会严重不均衡,教师即使有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但也因自身能力和课堂的动态性等条件制约,未能实现学生的主动提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发挥。人们往往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预设和生成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行为,掌握教学进度,因此提问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一一解答,便可以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这样的观点严重影响着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在语文课堂上,只求课堂气氛而不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是实践课程,它决定着学生敢于提问的意义,教师提问虽然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但却不能引起认知冲突。

4. 重预设,轻生成

有的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准备相当充足,把教学中的一切因素都设计好了,甚至每个问题由多少个学生回答都作了详细安排,上课只是按部就班完成预设好的内容,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完全忽视,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是为了让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中,针对问题而问问题,这样的课堂不能把学生带入思考状态,不能引起认知冲突,更不能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太重预设,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缺乏进一步追问。当课堂上出现新情况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缺乏对突发现象的再利用,长久发展就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5. 理答不科学

语文课堂上教师评价的语言单调、枯燥,学生得不到积极沟通的机会,降低了参与热情。教师过度表扬现象普遍存在,学生严重缺少成就感,使得学生回答问题后仍然有对知识的饥渴感,这样会影响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清楚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没有意识到哪些学生不喜欢发言,原因是什么,从而缺乏了评价的针对性和准确性。endprint

三、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影响因素及成因分析

1. 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

通过笔者长期的课堂观察发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教学习惯,以教参为模板,提问过度重视反应速度、举手频率,对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大胆的放手。教师没有解放教学思想,学生的思想自然也不能真正解放。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根源在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对学生的看法、对教材的理解,也影响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

2. 教师对课堂提问未能全面把握

教师对于语文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人们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是有差异的,教师对于提问的内涵把握也各不相同。有的教师把提问理解成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的一种方法,为了识记知识而提问,考察学生记忆水平。有的教师则认为提问是教参、课标实施于课堂的最佳途径,把学生回答引到标准答案上,硬灌答案。而有的教师虽然对提问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但在现实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却仍遵循传统提问方式,缺乏针对性,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这样的问题,离不开教师对提问的认识程度和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

3. 教师未能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提问衔接

课堂提问与课堂教学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着教育改革的精神,课堂提问的转变影响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解还停留在书面上,未能深入透彻地领会改革的精神,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形式上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加之新理念没有出现典型的案例,对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解不尽相同,“人云亦云”现象普遍存在,未能使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提问相衔接。

四、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1. 提问的切入点要准确,体现思维性

(1)创设情境,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设疑提问,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如讲《灯光》这节课时,设计的引入使人印象深刻。这是篇阅读课文,要引导学生由几处灯光带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相当困难。现在的学生大都生活在华灯璀璨的新时代,区区几处灯光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感同身受的产生憧憬呢?这需要从儿童实际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着力思考如何创设能引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尽可能创设真实的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把“真实问题”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建构。主讲老师匠心独具,在引入阶段作了个假设:“同学们经历过家里停电吗?有什么感受?”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电的重要性,也为后续教学奠定了情境基础。

(2)抓住重点进行提问。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不仅仅是“言语训练”,还应当包括“思维训练”,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问题的“思维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才能开拓学生思路,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提出深浅适度、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2. 提问指向要明确,体现互动性

老师的提问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集体思维过程”,使之成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不竭的动力,即要具有“互动性”,要能引发学生的对话、研讨与合作。因此,能否引发学生以集体讨论、集体思考为基础的学习,是衡量问题是否具有互动性的主要标准。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有限,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他们与外界接触较少,游历不多,许多新鲜事物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1)提问要体现师生互动。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着较多的“假讨论”,为了要讨论而安排讨论。形式主义,缺乏真正有效的思维。大多是这样: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再问,其他学生再答。“讨论之球”任何时候都是由教师抛出,最后又返回教师。真正的课堂讨论交织着“讨论线索”,“讨论之球”在师生之间进行传递,即教师先使讨论开始,一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第二、第三名学生加入,教师只作适时、适当的点拨。这种教学的特征是,无论从教师角度还是学生角度看,彼此的发言是交织在一起,具有内在联系的。如教《晏子使楚》一课,在总结时可这样问:如果你是文中的晏子,你会怎样处理楚王的一次次为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将“球”抛回给老师。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互动就形成了,课堂上的真讨论也就水到渠成。

(2)提问要强化生生互动。口语交际过程不仅是师生互动过程,更是生生互动的过程。要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真正互动起来,不仅取决于交际情景的创设,更重要的是要强化生生之间的互动。所以,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适时、适度的提问,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指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教师还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交际热情,评价体现适时、有效、有针对性。老师尽量不插手,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让每一个孩子敢于当众发言、善于当众发言,这是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目标。

3. 变更提问方式,追寻提问的有效性

讲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改变以往的串问式的提问方式,改变以往的线性提问为立体提问。线性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向某个唯一答案的提问,线性问题思路窄、跨度小、答案唯一,教学时显得多而杂乱。问题的提出,不是以一个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时空与机会,发散学生的思维,具有巨大的求异性与包容性,问题思路宽、跨度大、答案多样。实践证明,不论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思维的角度来讲,对课堂提问进行优化,以精妙的问题替代繁琐的线性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4. 候答的处理

在农村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参差不齐,思维的灵活性远远不如城市的孩子。通过实践证明,在教师提问以后,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将会有质的变化。提问以后,若是学生回答不出,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可以提供相关材料,让学生自主建构,或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解决。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候答时,应尽量让学生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因此,只有给学生充分而适当的时间,才能使其充分地体验、感悟、有效思维,才能使情境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实效环节”。与其发问频繁,不如让学生认真地彻底地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实践,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领,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并注重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从中找出切入点,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2009,(6):17-20.

[2] 方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长春:吉林师范大学,2013.

[3] 王亚飞,苏若霞.新课程下农村小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变化分析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63-64.

[4] 刘人云.“语文味”与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2.

[5] 金惠.从逼迫走向邀约:如何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J].教育导刊,2012,(9):64-66.

[6]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 吴永军.再谈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J].语文教学通讯,2010,(30):10-12.

(编辑:胡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问策略课堂提问农村小学
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的重要性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