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模型构建研究*

2016-05-11王凯伟刘双燕

关键词:行政监督参量子系统

王凯伟,刘双燕,燕 博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模型构建研究*

王凯伟,刘双燕,燕 博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在协同学理论、社会系统管理理论等理论基础上,参照系统学的观点将行政监督系统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分析其各子系统之间协同机理、协同非线性关系,结合行政监督系统的实际运行结构,勾勒出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过程逻辑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行政监督系统的理论协同数学模型。经过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熵权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对数学模型进行实地测评等研究过程,得出了与测评地区实际状况相对吻合的研究结论,验证了本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

一、引言

“完善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新形势下事关国家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1]对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协同”一词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协同治理”、“协同政府”、“协同创新”等词更是在国家重大会议、领导人的讲话中屡屡被提及。而学术界研究总结的关于行政监督缺乏整体合力、行政监督主体多元混乱无序等现实问题,为在行政监督研究领域引入系统学和协同学提供了事实基础和研究契机。

国内外关于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的研究现状显示,将多种学科知识引入公共管理乃至更细的研究领域是今后研究的大势所趋,但是将系统学和协同学引入行政监督领域,并结合定量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却鲜有相关文献可查。进行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研究可为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提供科学可行的协同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的概念

本文参照社会系统理论,将行政监督体系拟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个体、组织和子系统组成,其中个体是指从事行政监督工作的相关人员,组织是指行政监督体系中各大组成机构,而子系统则是影响行政监督系统有效运行的必要职能。借助德森茨韦克的组织系统理论,拟将行政监督系统分为目标与价值、监督技术、结构、社会心理和管理五个子系统。

目前,在管理型组织系统的协同概念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供应链系统,国内外学者认为供应链系统有以下几个特点:(1)共享,包括共享信息、共享流程、共享技术和数据等; (2)合作,合作制定战略计划、合作决策、合作运营等; (3)创造更大的价值,创造共同竞争优势; (4)分享利润、分担风险。同样作为管理型组织系统的行政监督系统与供应链系统一个属于行政管理系统,而另一个属于企业管理物流系统。虽然性质不同,但是两者努力运转的最终方向是一样的,即实现整个系统效用的最大化。供应链系统协同的概念要点中,“共享”与“合作”是前期共识,对于行政监督系统而言,这是在“目标与价值”的诱惑下,不同子系统通过组建合理的结构,发挥技术优势来促进系统有效运作的动因;供应链协同的“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是子系统的协同方式和过程,在企业管理系统中,“高利润”和“低风险”是促使其优化运营的本质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各节点子系统需要相互监督利润分配和进行风险管理,对于行政监督系统而言,行政监督系统的“高实效、公众满意度”和“低渎职率”等是其不断优化系统运营的最终使命;而“创造价值”和“竞争优势”则是要实现系统的“1 +1>2”效应,这是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利润的核心所在,因此是最终目标,而行政监督系统要不断突破高实效、高公众满意度和低渎职率等目标,则同样需要实现各个子系统的“1 +1>2”效应。可见,行政监督系统协同的概念是:各子系统通过共享目标价值、合作决策、分享技术等方式一起运营,以共同创造行政监督系统的价值,提高行政监督实效,获得更高公众满意度。行政监督实效是行政监督系统协同的终极目标,实效的提升是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提升的关键指标,因而这也是本文后续指标体系建立的重要依据。

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是通过测评提升行政监督实效的新的有效途径,它是由除承担行政监督职能以外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公民、专家学者等为测评主体,运用科学的测评方法、指标和数学模型,对行政监督系统及其五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协同有序度进行测评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提出优化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的相关对策。其中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机理和协同模型构建是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测评的前提和依据,也是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指标体系的逻辑框架。

三、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模型构建

赫尔曼·哈肯认为,协同就是系统通过自组织演化而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转变的过程。因受到外部管理力量所控制,行政监督系统从性质上来讲是一个他组织。系统学原理指出,他组织实际是自组织的附属,因而行政监督系统在广义上也属于自组织系统。自组织系统的协同机理包括非线性、涨落和序参量三个要素。在行政监督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中,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其协同的根本依据,涨落是行政监督系统自组织演化的随机动力,涨落经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和系统外部因素的影响扩大作用形成序参量,而序参量支配着行政监督系统自组织的整体演化。

1.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过程模型

行政监督系统协同的有效前提是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在其各子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通过序参量的影响进行自组织演化。其协同本质是通过自组织演化使各组成部分在系统运作过程中达到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其中外部协同又是由外部行政监督主体构成的子系统组成的,它们之间彼此相互协同,配合好行政监督内部系统的工作,为行政监督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内部协同系统和外部协同超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下,扩大部分涨落,促进序参量的形成,使系统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高级有序的自组织演化,最终实现协同。

结合行政监督系统五个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关系和协同机理,本文构建了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模型,如图1。

图1 行政监督系统协同模型图

2.行政监督系统DASC模型的构建

本文借鉴国内相关学者关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的思想,对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进行测评模型构建研究,经过反复推敲与改进,提出了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模型(DASC——Degree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Coupling)。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并非对其各子系统有序度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一定的组合形式,综合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效应、子系统的协同度、系统协同能力以及子系统有序度与系统整体协同能力之间离散度等方面因素的集成。模型构建步骤如下:

步骤一:系统的协同效应模型

影响系统运行的序参量分量往往对系统产生两种协同效应:协同正效应和协同负效应。协同正效应提升系统有序度,协同负效应降低系统有序度。设序参量对系统的协同效应为SE,取值区间为[0,1],在此区间内,SE的取值越大,序参量分量产生的协同效应就越大。

定义1:行政监督系统s = (s1,s2,s3,s4,s5),sj为行政监督系统的任意一个子系统,序参量在该子系统中的分量为sji= (sj1,sj2,sj3,sjm),其中i = (1,2,3……,m)。序参量分量sji在子系统sj中的实际表现值为Xji,序参量分量sji在子系统稳定时的上下限为αji、βji,且。则序参量分量sji对子系统sj的协同效应SEj(sji)表示如下:

其中,k为行政监督子系统稳定时序参量分量的临界值,假定当i∈[1,k]时,Xj1,Xj2,……Xjk的取值越大,则子系统的有序程度越高,序参量分量产生协同正效应;再假定当i∈[k +1,m]时,Xjk+1Xjk+2,……Xjm的取值越大,则子系统的有序度越低,序参量分量产生协同负效应。

步骤二: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序参量产生的协同效应是系统协同过程的集中表现形式,因此总体而言,序参量分量值对子系统的有序度影响值可通过对子系统的协同效应值来实现,在实际研究中为了简捷起见,一般利用几何平均数来进行集成。

定义2:子系统的有序度

对于子系统有序度的计算,可以通过序参量分量的加权平均和或者序参量分量的几何平均数进行衡量。由于本文在指标评分过程中选用了专家打分法,为减少主观性的影响,本文将采用“熵权法”进行权重确定,故本文事先假定各序参量分量的权重相等,后续运用“熵权法”算入权重。因此,在确定了序参量分量sji对子系统Sj的协同效应后,SEj(sj)为序参量在该子系统的各个分量对该子系统协同效应的集成,由各个序参量分量的协同效应的几何平均数来确定:

由于SEj(sji)∈[0,1],则供应链子系统Sj有序度DOj(Sj)也是介于0和1之间。当DOj(Sj)= O时,供应链子系统Sj有序度最低;当DOj(Sj)= 1时,供应链子系统Sj有序度最高。其中m的取值取决于子系统的序参量分量指标的个数。

步骤三:系统协同能力模型

行政监督系统的整体协同能力与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密不可分,是子系统平均有序度或整体有序度的某种形式的集成,因而行政监督子系统有序度的集成可作为行政监督系统整体协同能力,本文将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能力定义为各个子系统的加权几何平均数:

其中ωj为行政监督各子系统的权重,n = (1,2,3,4,5),DOj(Sj)为子系统的协同度,CC为行政监督系统的整体协同能力。

步骤四:计算子系统有序的离散程度

由于行政监督各子系统协同过程各不相同,因而各子系统之间的有序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将会造成行政监督各子系统间相互协调和衔接的障碍,其中一个子系统的有序度高低直接影响了整个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如:若目标与价值子系统的协同度较高,而管理子系统的协同度最低,那么管理子系统与目标与价值子系统之间有序度的差异就会影响到彼此在整体系统中的协同贡献值。可见行政监督系统不仅受到各子系统有序度DOj(Sj)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各子系统有序度差异的影响。此处采用极差系数DD来表示子系统有序度之间的差异,公式如下:

步骤五:计算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

整个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的形成,首先由各序参量产生协同效应,再由协同效应的集成产生子系统的有序度,最后由各子系统的协同有序度产生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能力。与此同时,表示各子系统有序度与系统协同能力之间的离散程度的极差系数从始至终影响着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以上计算过程构成了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测评数学模型:

其中,n = (1,2,3,4,5),CA表示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CC(sd)表示城市d的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能力,1-DD表示子系统对系统协同能力的匹配程度。本文将此数学模型定义为DASC模型。

3.DASC模型在行政监督系统内的适用性分析

本模型主要参照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和复杂开放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等研究思想来构建,因而研究对象的一致性和相似性是本模型获得适用性的前提条件。从本质上来说,行政监督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不断进行着自组织演化的系统,因而在性质上本文的研究对象与上述相关研究对象是一致的,故阐明行政监督系统的复杂性、开放性和自组织等方面的特性便可从经验和理论的角度推出DASC模型的适用性。

(1)行政监督系统具备复杂性

系统的复杂性主要包括系统的整体性、组成结构的复杂性、非线性相互作用性以及数目繁多的构成要素等维度。[2]162首先,行政监督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系统,子系统又分为不同的构成要素,因而在构成要素和系统的组织结构方面,行政监督系统具备复杂性;其次,行政监督系统的子系统和其不同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些相互联系产生的效果并非简单的线性相加关系,且相同要素之间的同一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会由于系统间时空结构的变化而各不相同;再次,行政监督系统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增加了行政监督系统的复杂性;最后,行政监督系统基元是人,而人的主观复杂性譬如性格、智力、思维、意愿等方面,是形成行政监督系统复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2)行政监督系统具有开放性

系统的开放性是指系统时时刻刻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并通过这种交换作用实现系统的有序发展,系统的开放性是其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行政监督系统是存在于环境超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环境超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环境系统。相对于环境超系统来说,行政监督系统具有一定的内在独立性,但它又与外界环境超系统之间不断发生着相互作用。行政监督系统要想正常运行,离不开同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3)行政监督系统具有自组织特性

高隆昌将自组织分为三种类型:耗散自组织、协同自组织和管理自组织。行政监督系统的自组织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属于协同自组织这一类。一方面行政监督系统受到内部各子系统间“非线性涨落”的自组织过程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一定程度的“他组织”,即上级政策、指令和领导控制等方面的影响。行政监督系统中的“他组织”过程相对于自组织来说添加了一个“控制”的过程(即外界环境的监督、协调和沟通),它是自组织的附属,也属于自组织。[3]185所以,行政监督系统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自组织系统,具备自组织特性。

四、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模型的实地测评分析

1.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的原理

按照德森茨威克的社会系统理论,本文将行政监督内部监督系统分为目标与价值子系统和技术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结构子系统和社会心理子系统五个部分。这五个子系统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放大彼此的功能,从而使系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波动和涨落,一旦某几种涨落放大到足够的程度,系统便会发生由无序到协同、由低级协同向高级协同的演化。

行政监督系统的目标与价值子系统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它是行政监督系统运行的核心所在。目标与价值子系统所实现的外部价值是促进我国政府管理领域的廉洁、高效和公平发展,其内部价值则是实现自身的协同,从而提高实效,更好地服务于外部价值。没有目标与价值的指引,技术、管理、结构和社会心理系统的运行就会缺乏方向性,整个系统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而评价目标与价值子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在于各部门是否能协同监督、联合办案,是否具备较高的协同监督效率,同时还需要衡量制度的完善性和监督目标的一致性。

系统目标与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技术子系统所提供的专业化的监督知识和技能,整个系统的运行最终要靠人来完成,高素质的人员队伍能提高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手段,影响着结构子系统内部的分工和整体效率。完善的监督系统离不开技术基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办事效率,廉政宣传技术能起警示和指导作用,而监督专业技术有助于提高协同办案能力,因而这三个因素是影响行政监督技术子系统的主要序参量。

结构子系统通过组织结构图、职位分工表等影响行政监督其他各子系统的任务分工和协作方式,决定着整体的工作模式与信息沟通流程,它是确定社会心理子系统与技术子系统等之间成员协作关系的重要方面。合理的组织结构是影响行政监督系统的重要因素,有效的监督结构应具备明晰的职责权限、合理的监督程序以及较为独立的地位。

社会心理子系统由各种人际关系群体组成,包括人员的地位、行为动机、价值观、子意愿和态度等方面,它是“组织气氛”的形成者。[4]134社会心理系统受到技术子系统以及结构子系统等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它们,也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行政监督人员的满意度、行政监督成员的内部协调度、众满意度是从社会心理的层面衡量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因素。

管理子系统起协调全局的作用,它通过拟定计划、设计结构、控制程序和聘用人才等方式联系着系统的各个部分,并领导各子系统与外部环境超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合理协作的监督决策结构有助于民主监督,而监督管理成本结构能够让各部门有所侧重,避重就轻,抓住主要矛盾,高效解决问题,因而较高的监督信息共享程度则应该是管理子系统有效管理的重要体现。

2.测评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文根据我国现行行政监督体系的运行规律、工作流程、监督权责范围及行政监督系统五个协同子系统的特征和要素,在综合分析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广泛借鉴国内外系统协同学和行政监督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征求了10名专家学者和行政监督领域负责人的意见,最终形成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度测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目标与价值、监督技术、监督管理、结构层次、社会心理5个一级指标,协同监督效率、联合办案能力、制度的完善性、监督目标的一致性、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廉政宣传技术水平、监督专业技术水平、监督决策协作水平、监督管理成本、监督信息共享程度、监督职责权限的明确性、监督程序的合理性、监督机关的独立程度、激励机制的完善度、行政监督人员的满意度、行政监督成员的内部协调度和公众满意度17个二级指标,以及违法违纪案件处理率等32个具体指标构成。

3.指标权重的确定

(1)熵权法介绍

为排除主观赋值法的弊端,本文采用具有一定客观性的“熵权法”来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熵原本是热力学概念,它最先由申农引入信息论,信息是系统有序度的一个度量,而熵正好与之相反,二者绝对值相同,符号相反。[5]“熵权法”是利用信息熵的概念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指标熵值的计算,得出指标蕴涵信息量的大小,从而在确保信息原始性的同时得出指标权重,蕴涵的信息量越大,熵权越大,说明指标的可靠性就越强。

(2)获取原始数据

在充分考虑各地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环境因素的前提下,本文选取位于东部地区的H市、S市,中部地区的C市,西部地区的G市四地作为调查地点,主要以四市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等作为本次测评的研究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57份。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李克特量表等方法,采用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此次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具体见表1。

表1 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所需原始数据

(3)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确定过程

①设有n个被评价对象m个评价指标,构造原始数据判断矩阵X = (i =1,2,3……n,j =1,2,,3……m),其中为第i个评价对象中的第j项指标的观测数据。

②标准化判断矩阵,根据不同指标性质采用不同标准化形式:

越大越优型指标:

越小越优型指标:

其中,max(xj)、min(xj)分别为第j个指标的理想值和最差值,vij为xij归一化后的值,且。所有指标的原始数据如表2:

表2 MATLAB实现熵权法时的原始数据格式

③设pij为第j个评价对象的第i个指标的比重,则

④计算第各项具体指标j的熵值:

⑤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以及差异度Dj:

则,

由信息熵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来看,被评价对象第j项指标的熵值Ej越大,指标与现实的差异度Dj就越小,从而表示该指标反映的实际信息量就越大,见表3、表4。

表3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表4 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度Dj

⑥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权,如表5:

表5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权ωj

(4)指标权重分配

根据“熵权法”的权重确定步骤,本文运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熵权,运用MATLAB软件实现“熵权法”计算权重的原始数据如表2,通过MATLAB软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分配如表6。

表6 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指标权重分配

(5)运用DASC模型计算被测评对象的协同度

将表1、表2中的数据和权重分别带入公式3.1~3.5中,分别计算中东西部三区中四个城市的行政监督系统协同效应值、子系统有序度、系统协同能力、系统协同度标准离差率,以及整个系统的协同度。计算所得数据如下:

表7 行政监督各子系统的协同效应值

五、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的结果分析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研并运用SPSS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用MATLAB软件实现了运用“熵权法”计算各项指标的权重。根据构建的DASC数学模型,结合对17项具体指标的数据分析,计算出行政监督各大子系统的有序度和东中西部三区四市的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结果如表8、表9所示。

表8 行政监督各子系统有序度

表9 三区四市的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

从测评结果表9可以看出,各地的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均高于70%,尚处于一个较一般的水平。通过对H市、S市、C市和G市的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进行比较分析,位于西部地区的G市的协同度为75.7%,位于东部地区的S市的为73.7%,两市的协同度相当,其中G市略高于S市,这两市的协同度要高于位于中部地区的C市(协同度72.9%)和东部地区的H市(协同度70.5%),协同度最差的是位于中部地区的H市,不难推出这些差别与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环境超系统因素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观察表8,可发现四地的行政监督五大子系统中,结构层次子系统的平均有序度水平是最高的,在四座城市中的平均有序度为0.52;社会心理子系统平均有序度居其次,为0.46;监督技术子系统的平均有序度排第三,为0.45;监督管理层子系统和监督管理层子系统有序度水平并列相当,为0.44。

观察表6的权重分配情况可以看出,通过“熵权法”的客观赋权,行政监督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对于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运行影响的重要性程度是不一样的,并按如下顺序依次排列:社会心理子系统、结构层次子系统、监督管理子系统、监督技术子系统、目标与价值子系统,如图2。由两个子系统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侧重于一方子系统的这一特性,结合数据可知,在行政监督的五个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中,主要侧重于社会心理(权重0.255)、目标与价值(权重0.217)和结构层次(权重0.205)这几个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涨落,影响着行政监督系统协同运行的大部分支配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序参量分量,这些序参量分量整合起来主要有三个:共同的目标、信息共享、协作的意愿。

图2 行政监督子系统的重要性程度

六、结语

通过对中东西部三区四地的行政监督系统协同度测评结果分析可知,DASC模型可以应用于此次测评中,且相关数据反映的结果也基本符合三区四地的现实情况。因而基于此模型的测评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对行政监督系统的协同运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分析出行政监督系统的运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行政监督系统的优化研究提供依据。此模型侧重于横向的地区跨度评价和比较,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尝试纵向的时间跨度比较,以时间为轴心,可更直观地发现某一地区行政监督系统的自组织协同演进过程。

近年来,在党中央坚持有案必查、有罪必惩和“老虎苍蝇”一起拍等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下,我国的反腐形势大有好转。相应地,我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在制度建设、目标设定和结构层次设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部分行政监督主体的合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监督子系统的协同度亟待进一步加强。测评结果显示,在我国当前的行政监督工作中,迫切需要改变过去“先出牌再定规则”的改革思路,[6]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监督管理、技术创新,通过改变监督方式、创新监督手段、搭建监督技术平台等措施来促进各大子系统的有序运转。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行政监督协同机制、树立行政监督协同的目标和理念、加强信息沟通、完善管理模式,促进包括行政监督外部多元主体在内的行政监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

[1]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22/c_114461056.htm.2013-01-22.

[2]刘军,张方风,朱杰主编.系统工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高隆昌.系统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美]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李注流,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5]章雁.国际航运企业竞争力研究[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8.

[6]王凯伟,刘广富.专项巡视制度化建设:必要性、可行性及对策[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01).

责任编辑:熊先兰

O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Synergy Degree Evaluation Model to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WANG Kai-wei,LIU Shuang-yan,YAN Bo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Hunan 411105,China)

In this paper,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ynergetics,social system management,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ne of view of systematics supervises system as a whole system.It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synergy between its various subsystems,the non-linear synergetic relationships.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structure,this article draws the outline of the synergic process logic model of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And then,it builds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ogether.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ex system,this article us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ex weight,th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field measurement,etc.This research obta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ssessment areas relatively results,which verified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odel.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system; synergy degree; evaluation

D630

A

1001-5981(2016)02-0014-08

2015-09-20

王凯伟(1963-),男,湖南益阳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行政监督研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行政监督协同机制构建与实效提升对策研究”(编号:2013GXQ4D17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行政监督参量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行政监督体制的完善与对策探讨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比较
我国行政监督监督体的现实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环形光的形成与参量的依赖关系
含双参量的p-拉普拉斯边值问题的多重解
基于协同度测评的行政监督系统优化对策研究论纲
锁定放大技术在参量接收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