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6-05-11江苏省启东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222
施 杰(江苏省启东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222)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施杰
(江苏省启东市第七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222)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溶栓治疗,探讨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94%、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8%、并发症发生率为54.5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加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良好,预后效果明显,对临床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内科常见的高发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胸部疼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患者往往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时间较为急促,也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死亡威胁,如果对患者的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出现心脏猝死的情况[1]。因此,需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几率。本组研究主要针对急性心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66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患者有3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48.52±3.46)岁;给予基础治疗。研究组患者33例,男女比例19:14;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49.27± 3.38)岁;并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溶栓治疗办法。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入选之前均已急性心梗相关诊断标准为准进行确诊,且经心电图确认,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部疼痛、心肌损伤及循环功能障碍;该实验已经通过我院医学相关委员会的审核,得到家属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字;所有患者均排除心包炎和心肌炎患者,排除充血性心衰患者。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以后,医护人员应采用CT和B超等常规检查患者的各项身体状况。给予对照组基础治疗,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注射,速度控制为每分钟0.2mg,并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口服,每天1次,每次300mg,服用3天后,将阿司匹林的剂量改为每次50mg。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溶栓治疗,具体方法为:取200mL生理盐水,加入尿激酶150万U,并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将全部患者安排在急诊科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时刻严密监控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1.4疗效标准
从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角度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率衰竭现象完全消失为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但仍存在心率衰竭的现象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且仍存在心率衰竭为有效;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其病情甚至更加严重或患者死亡则为无效。同时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泵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实验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均经过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运用(±s)表示,计数资料的检验采用χ2,P<0.05表示为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之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78.7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与对照组54.55%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由于患者原本的动脉粥样硬化块出现破损,而使血小板集中于破损处的表面,变为血块即血栓,阻塞了动脉通道,进而导致心肌梗死。当前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尚未有较好的治疗方式,一般仍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得到改善和缓解,但长期效果较差,在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且患者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2]。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溶栓治疗开始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该方法有效疏通了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辅以肝素等药物治疗,以进一步强化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使其动脉阻塞区血流量得到增强,使其他疾病的发生率和该病的死亡率得到了有效的降低[3]。
本组实验中,经过临床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94%、15.1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78%、54.55%,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时,加用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为良好,预后效果明显,对临床死亡率的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莉.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530.
[2]苏其春.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10(2):51.
[3]黄睿.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28):368.
■论著/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