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6-05-10张立平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居民消费

张立平

内容摘要:本文以数据为基础,从理论分析与计量分析两个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关系。分析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主要表现为商贸流通业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反过来居民消费也间接地影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贸流通 消费增长 居民消费 消费质量 消费效率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同意在上海等9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的复函》,同意在上海市、南京市、郑州市、广州市、成都市、厦门市、青岛市、黄石市和义乌市9个城市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根据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国试图通过商贸流通体质的改革,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转型与升级,探索建立创新驱动、法治文明、高效优质的流管管理体制和流通模式。商贸流通是链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生产效益、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环节。虽然,生产是消费的基本,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但生产和消费必须基于商贸流通可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沟通。同时,商贸流通发展的效率、质量决定了生产、消费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间接的决定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传统商贸流通业逐渐呈萎缩趋势

据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为12.50亿元,增长率为9.8%,但传统零售业呈现超低速发展模式。如百货店增速为4.8%,大型超市为5.9%,中小型超市为8.2%,专业店为5.0%。很多大型连锁零售业呈现负增长趋势,如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连锁超市,近年来相继大量关闭部分门店,营业面积和员工数量都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中国统计局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下降了1%,是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传统批发业也同样显现萎缩发展状态。很多传统批发市场繁荣不再门庭若市,据调查统计,长春、广州等许多传统批发市场许多商家入不敷出,很多商家已经选择退出,25%以上的门店打出“出租”口号,很多门面已经空置。

(二)电商模式呈高速发展态势

与传统商贸流通业低速发展相比,电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官网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电商交易额达到了13万亿元,年增长率超过40%,其中零售额达到了2.8万亿元,占社会零售总额的10.7%,较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自2009年以来我国电商销售额已经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40%。每年“双十一”的销售额以及增长速度已经震惊了国内外其他企业,其中2015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达到了912亿元,较上年增长了40%,订单量达到了1.2亿个,较上年增长了130%。自2009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实行“双十一”促销以来,每年“双十一”都打破销售记录,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其中以天猫为主导:2009年为0.5亿元,2010年为9.36亿元,2011年为33.6亿元,2012年为132亿元,2013年为350.19亿元,2014年为571亿元,2015年为912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50%。

(三)商贸流通业影响力日益增强

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流通条件的改善,商贸流通的影响力日益加强,已经成为经济和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07年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超过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力。2014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13%,而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已经超过了47%,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并且随着超前消费观念的深入,居民储蓄能力下降,消费能力不断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力日益上升。

当前居民消费增长的现状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下降

如图1所示,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年消费水平为17705元,较上年增长了9.36%,高于GDP的增长水平(8%)。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年消费8680元,较上年增长11.67%;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25315元,较上年增长7.23%。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农村消费水平的3.04倍,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速近年来一直高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速,因此二者的差距正在逐渐下降,相比2006年城乡消费差距3.53倍,差距下降幅度很大。

(二)消费水平占收入水平的比重下降,居民超前消费意识不强

虽然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但消费占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图2为消费占收入的比重变化图。由图2可知,城镇居民消费占比一直保持下降趋势,在1995年为111.35%,属于超前消费,而2014年下降至87.77%,下降了23.5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占比变化不大,1995年为85.19%,2014年为82.75%,但整体表现为小幅上升趋势。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居民利用信用卡实现提前消费,但整体而言,我国超前消费不强,居民的储蓄能力依然很强,消费占比在不断下降。

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可以为居民消费增长提供基础条件

第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反映出商品市场拓展的范围,影响居民消费的范围。纵观我国商贸发展历程,随着各种技术条件的改善,商贸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商贸流通业发展至今,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任何区域的任何货物都可以在任何区域销售,因此现在的产品可以面向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进行销售。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等农产品均可以通过保鲜技术而进行长距离运输。大都市的奢侈品可以通过高速物流在两天内达到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手中。因此,过去无法消费的产品,现在可以进行消费了。换句话说,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满足了消费者对各类产品的需求,为消费者扩大了消费范围,丰富了产品消费的种类,为居民消费的增长提供了条件。

第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反映出商品流通的效率,影响居民消费的效率。商流的效率即指货物从出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速度。随着我国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商流的效率不断加快,如顺丰快递强调同城24小时到,一线、二线、三线城市48小时到。这种效率可以解决消费者对商品的紧急需求。同时,在互联网基础下,很多服务也可以先预定购买然后再消费,这样可以减少消费者排队等候的时间,尤其是针对商品存在消费高峰的需求,针对生活、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消费需求。实际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都在追求效率,效率的生活,效率的工作。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实际上都与商品有关,都离不开商品流通业发展的效率。如,在1999年从广西去北京需要乘坐50多个小时的火车,而现在乘坐动车可以15个小时到达;在一个城市范围内,过去需要三四天才能玩转北京,而现在乘坐高效的城市交通一天可以走遍北京。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物,消费者的购买效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第三,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反映出商品流通的质量,影响居民消费的质量。消费增长不仅表现为消费产品品种、量的增长,也表现为消费质量的增长。消费质量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环境得以优化;二是能够购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三是良好的消费售后服务。这三个方面需要依赖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这是因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内容也包含了商贸环境的改善、产品服务的改善。商贸环境的优化主要是为了提供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并给予优化环境需要的监督机制,以充分保障卖者与卖者之间、卖者与买者之间、买者与买者之间的公平公正性以及合法权益。我国正处于商贸流通业的转型升级时期,其结构的改善、环境的优化,必然会大幅度改善居民的消费质量。实际上,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居民消费的热情和欲望,如旅游消费者被敲诈必然会影响居民去该地区旅游的选择。

第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情况反映出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个性化、特色化、体验式的消费成为消费的热点和时尚。因此很多商贸流通市场服务主体特别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务:对于生活水平一般的家庭提供低成本服务,对于生活水平较高对服务有特殊要求提供成本高、价格高、服务质量好的产品及服务;对具有较多时间的家庭主妇等消费者提供线下购买服务,对于时间比较紧张的白领等工作者提供线上快速购买的服务。如,很多饭店提供送货上门的订单服务,有的美容店提供上门美容、美发、护肤等服务,有的在社区提供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服务等等。商贸流通业充分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各种特色需求,这是其发展的目标,同时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二)居民消费增长为商贸流通业提供发展动力

第一,居民消费的偏好限定了商贸流通发展的内容。无论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产品的流通,都是基于居民消费而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流通的目的。居民消费的偏好决定了其消费的内容和产品的特征,商贸流通主体会根据什么好卖(消费者的偏好)来决定进什么货物,让什么样的货物进入流通领域,而生产企业会基于流通领域的货物销售情况决定生产。因此,反过来,消费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影响流通。实际上,生产、流通 消费是一体的,相辅相成,三者彼此影响,缺一不可。实际上居民消费者的偏好不仅影响消费的内容,也影响消费的方式,例如互联网快速发展,网民数量不断上升,很多网民自2008年以来逐渐习惯利用电脑进行电商交易,而自2013年之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民逐渐改变电脑消费的习惯而转为智能手机消费。

第二,居民消费能力限定了商贸流通发展的范围。商贸流通业是服务业,是服务于消费者的行业,因此只有基于消费者的需求,商贸流通才能顺利实现。离开消费者需求的商贸流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如同一个商品,消费者至少有购买的欲望,商贸流通的目标商品才能实现交易,商贸流通的目的才能实现,价值才能实现。因此,居民的消费需求是商贸流通业的市场,其有什么样的需求,才能产生什么样的商贸流通,同时居民有多大的需求,其才能产生多大的商贸流通。因此,只有居民的消费能力提升,商贸流通也能快速发展,任何商贸流通的发展都离不开居民消费和消费能力,这凸显出居民消费的局限性。即使居民是超前消费,但其也不能完全脱离其消费的能力,否则就容易引发居民债务危机,这是间接的金融危机。

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

本文数据主要选取于中国统计年鉴官网1996-2014年的年度数据。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动情况(SH)进行反映,居民消费增长利用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JM)进行反映。因此实证分析主要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与居民消费水平变动的增幅的关系。

(二)单位根检验

由于指标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在此采用ADF检验,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数据所示,在不差分的条件下,二者的检验拖尾概率都小于0.1,因此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因此变量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可以直接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相关性检验

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自变量,以居民消费水平变动为因变量,进行最小二乘法,得出相关性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拖尾概率为0.0000,小于0.01,因此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所以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为0.6807,在一个自变量的前提下较小,因此二者的关系为弱相关关系。

(四)格兰杰检验

相关关系检验只能验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与居民消费水平增幅存在一种关系,但是不能反映二者相互影响的方向,因此需要借助格兰杰检验验证,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数据可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变动是居民消费水平增幅变动的原因,而反过来则不成立。因此,二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五)脉冲响应函数

根据格兰杰检验结果,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一个冲击,得出居民消费水平增幅变动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个冲击,居民消费水平在半年后会开始受到影响,并且影响不断扩大,在第三年达到最大值,而在第五年下降为零。因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对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影响期限为5年。

(六)实证结论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可知,商贸流通的发展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并且主要表现为商贸流通业是引起居民消费水平变化的因素,其发展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完善商贸流通发展与消费增长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商贸流通创新以满足消费的个性化需求

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更加个性化的功能,也偏爱特色性消费。对此,建议建立商品贸易特色服务区,实现购物、休闲娱乐等具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商贸服务体系,这实际上是传统商贸形式的不断拓展和延伸。商贸特色区是融合区域历史文化,是一个综合消费者体验、特色服务于个性化旅游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化、特色化商贸区域。以武汉西班牙风情区为例,这里有来自国内各大时尚服装、鞋包、日用品品牌入驻,也有来自国内外各种食品品牌,同时,其商贸区建筑以西班牙建筑为模板而建设,因此消费者在购物、饮食、娱乐的同时,也是在体验了西班牙的风景特色,这是一场基于旅游的购物,也是基于购物的旅游。该区不仅吸引了武汉众多市民来自购物,更有武汉市以外很多居民去旅游、购物,并且这已经成为很多新婚夫妻婚纱摄影的重要基地。

(二)充分发挥电商和传统商贸流通的优势

电商交易可以节约商家很多成本,但是消费者不能实际看到、触到、闻到、体验到商品的功能,因此这导致退货率很高,并且由于电商交易监管难度大,各种假冒产品泛滥,导致消费者对电商交易的满意度不高,退货率非常大。传统商贸虽然可以实际看到、触到、闻到、体验到商品的功能,但是由于传统商贸流通方式环节多,商铺租金贵,成本高,价格相对电商交易贵很多,并且对于限定的区域而言,商品种类有限。因此,电商和传统商贸之间各有优势和劣势,如果能够发挥二者的优势,弥补二者的劣势,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促进商贸发展,促进消费增长。目前,已经有电商商家在基于电商平台的基础上融合传统商贸的优势,建立可体验的社区商店,用户可以在线下(社区商店)体验各种货物,然后在线上购买。这实际上就是“线上+线下”的商贸流通模式。

(三)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建设

推进城乡商贸一体化建设,充分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是全面促进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手段。从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城乡差距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缩小,但差距依然很大。实际上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其消费潜力很大,由于其长期消费意识保守,习惯储蓄,消费潜力没有被良好的挖掘和释放。因此,应该加强消费引导,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实际上,城乡的消费条件差距很大,电商交易在农村的规模依然很低,农村商贸物流体系非常不完善,农村商品丰富程度也非常不足,这也是限制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四)充分发挥大数据应用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对商贸和消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其降低了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消费者满意程度。大数据时代除了生产者提供的产品信息外,消费者还可以获得用户体验和评价信息,充分了解产品的使用效果和性能、质量评价,还可以选择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参与产品设计和定价,充分凸显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大数据应用降低了消费成本,提高了消费的便利程度,提高了消费质量。我国从传统商贸模式发展为电脑购物,再发展移动设备购物,这是大数据应用发展的功劳。大数据应用每一次大创新都带领了商贸和消费的一次飞跃。由此,应该不断加强大数据技术的提升与完善,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连刚,李兴蓉. 中国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的实证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0(4 )

2.文启湘,梁爽.基于DEA模型的流通业与消费增长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0 )

3.马强文.中国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

4.丁超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消费品流通体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4

5.张艳.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居民消费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