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才培养视野下中专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

2016-05-10宋晓伟

成才之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基础教学职业院校思考

宋晓伟

摘 要: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对于提高中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思考;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2;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2-0046-01

在信息网络时代,企业和社会对中专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日趋提高,相应地对中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专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所有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适用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中职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化和信息搜集、处理和维护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计算机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计算机教师要深入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专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分析

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创造性等特征。计算机课程并不是为了学习计算机技术本身,更主要的是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然而,由于中专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实际操作差,纯粹学习计算机技能的多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不够,再加上中专学校一般办学规模较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有显著不足,一名教师、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一个讲台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要求。在学生对计算机缺少感性认识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只顾灌注理论、原理,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听讲和记笔记,但他们还是会难以理解,实现不了计算机的教学目标。

二、中专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计算机教学必须对长期以来形成的体系进行拓展,在教学实践中增开实用性、专业性强,有较宽应用领域的第二层次课程,以满足那些有强烈求知欲的学生。学生可以按各自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或就业意向自主选修课程,进一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调动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计算机多媒体以影片、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建构各种虚拟情境,教学时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具有感染力。并且,发展潜力无限,在计算机教学中可以广泛使用。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主性学习。不采用配套的、先进的教学方法,这显然是不够的,会难以适应课程的内容多、知识更新快、学时少的特点,教学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因此,计算机教师必须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要倡导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创新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布置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三、反思中专学校计算机教学行为要做好几个转变

(1)教学模式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注意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调整教学内容,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能力及情感的培养。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应有的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针对目前学生的情况及学校的安排对教学的进程与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使学生一开始就投入到操作应用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专学校的学生正处于激情的年代,理想远大、精力充沛,只要予以合理引导,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学生中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3)评价方式从单一到多样化。评价方式要从单一的笔试向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转变。

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调控的方法

(1)方法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生的准备状态、教学内容的特点、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已有的软硬件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等,综合权衡,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2)方法应灵活多样。一是方法的灵活性。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条件及其变化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二是方法的多样性。要选择和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丰富教学过程,而不是用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一教到底,长期无变化。

五、结束语

总之,新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对中专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能够服务于社会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更新内容,运用最先进的手段、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绪英,等.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黄鸿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4(01). [3]尤国基.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02).

[4]包乐宇.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强劲“助推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6).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职业院校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