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现状分析
2016-05-10周媛
摘 要:为了了解“概论课”教学现状,特别编制了《高职学生“概论课”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问卷从学生对“概论课”的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建议、课堂表现等方面设置内容,特别针对目前正开设该课程的2014级大一新生展开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共发放5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3份。
关键词:高职;“毛概课”教学;现状分析
1 高职学生“概论课”教学现状
1、高职学生对“概论课”普遍因为漠视而缺乏理解能力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很难讲出一条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在教师和朋友的提示下有42.1%的学生能勉强写出“概论课”的全称。另外,85.9%的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表示“无所谓”。47.9%的学生认为“概论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既然学科安排,就跟着学,表现出一种被动的状态。恰恰是这样一种学习态度导致了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上课过程中的消极应付。在对上课情况的调查发现,有40.2%的学生会认真听课,30.6%的学生会睡觉,48.9%的学生会发呆,63%的学生会玩手机等等。在对书本知识的阅读及课外阅读方面43.9%的学生会有选择的阅读课本,仅有3.2%的学生已经全部阅读,43.1%的学生会在课外偶尔阅读一点相关书籍,经常翻阅的仅占1.6%。
2、高职学生“概论课”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高职学生在“概论课”课堂上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4.4%的学生每节课听课时间超过75%,而21.7%的学生处在50%-75%之间。既然学生大部分时间不在听课那为什么还要来上课呢?我们发现,74.4%的学生不会旷课,因为老师要考勤。当问到如今支持您学习“概论课”的动力是什么时,64.8%的学生选择“不挂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调查结果就片面的否定学生,在对学生关于课堂提问的态度中我们发现,面对老师的提问66.8%的学生“有所想法,但不愿主动回答”。这一点提示我们学生内心还是想要去与教师交流,只是迫于上课的情境或者某方面的压力而没有把内心强烈的主动性激发出来。
3、“概论课”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与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契合度不高
学生对“概论课”不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与所学专业的将来就业关系不大,而是对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不感兴趣,但是我们不能片面认为学生对“概论课”全部内容的排斥。在对课程哪一部分更感兴趣的提问时,只有27%的学生对课程内容都不感兴趣,其余学生都对教材的某一部分或者某几个部分有想要深入学习的愿望。学生的感兴趣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矛盾始终存在,问题就在于授课方式的陈旧。95后的大学生更喜欢简单明了的知识,他们喜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对上课没有兴趣的原因35.2%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理论脱离实际,空话套话多,32.2%的学生认为理论性太强。
4、“概论课”辅助设备利用合理,学生满意度高
在高职学生“概论课”授课形式的调查来看35.4%的学生表示“教师普遍采用与书本结合,配合播放视频”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也是各大高校最常用的一种,学生对这种上课方式的认同感较高,有76.5%的学生比较满意。可见与视频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对“上课没兴趣的原因”的调查结果分析来看,选择“教师水平差,师资队伍不强”的学生仅占4.6%,可见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素质。在进一步分析教师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视频的运用比较科学,通常会播放类似于《旗帜》等纪录片或者与课程相关的新闻资料,播放的时长通常控制在10分钟以内和10-15分钟。与此相一致的是,学生对于教师课件的建议81.5%的学生希望有图片和视频,从这三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在视频的选取以及播放的时间上不仅符合该课程的标准,同时也与学生的意愿相一致。
5、学生对“概论课”期待值较高,互动愿望较强
从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高职学生对课程的某些内容本质上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概论课”而获得一些知识,提高某些认识。其中,55.5%的学生希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57.7%的学生希望认清现阶段的基本国情;61.6%的学生希望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51.5%希望对当前热点问题有一定的理性思考;41%的学生想要深入了解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44.3%的学生希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变化;40.6%的学生希望提高对政治问题的敏感度。而在“是否希望课后与该课程的教师继续交流”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希望能经常交流的有15.5%,希望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交流的学生占57.3%。
2 原因分析
(一)现实层面
1、所处时代和成长环境的影响
新的世纪中国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召开都彰显了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社会的负能量正慢慢侵蚀着这一批青年,当勤劳勇敢、艰苦朴素、见义勇为被无形的扭曲,拜金主义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负面的信息铺天盖地,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讲是一种价值观的冲击,这样的时代和成长的经历造就了他们对社会变化的不敏感,对历史的不了解,对信息接收的被动。“概论课”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有效的说服学生接受许多需要长时间才能证明其是科学的、可行的、正确的理论认识。
2、高职两课教育内容的分裂性
在“05方案”中高职教育中只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必修课。各高职院校也谨遵“05方案”,基本上只开设上述两门必修课。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取缔直接导致了两课教育内容的割裂。面对高职学生基础差的现实,学生没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理解,没有近现代史的系统学习,在“概论课”的学习时无法将每一阶段的理论联系在一起,甚至不明白每个章节之间的联系是什么。这种缺乏历史常识的“概论课”学习使每个章节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兼顾历史知识的普及,上课难度加大。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空白使他们不明白我们国家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又如何具体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高职两课教育内容的分裂性加大了教育的难度,也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二)教学层面
1、教学形式未能突破传统模式
MOOC的流行使免费名师名校教学成为每个学生可以共享的视频资源。种种新的思维、新的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现阶段“概论课”的教学并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盲目的选择视频,这些视频确实与课程相关,但是视频播放结束后,很少有教师能做出深入的分析,同学们只知道视频中讲了什么内容,也知道视频与课程相关,但是他们不知道视频的哪些部分体现了哪个理论知识点。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将理论与视频相融合,两者的割裂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理论讲授时期待放视频来缓解枯燥感,视频播放完之后又回归原状。
2、师生比失调
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350-400的比例配备。而我校目前专任教师少,上课人数超过3000人。按照相关规定,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而我们目前为了弥补教师人数的不足,一些本职是班主任、辅导员、行政人员来兼职从事两课的教师。这种现象直接导教师无法有效地掌控课堂,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时间不足;兼职教师迫于日常本职工作的繁杂,备课质量不高。缺乏沟通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备课不充分使得上课内容枯燥乏味,缺少新意。
(三)个人层面
1、升学压力小,课程实际利用度不高
高职学生毕业之后通常有三种情况,一是直接就业,二是专升本,三是工作两年后考研。按照每年学生走向的比例来看,直接就业的人数最多,工作两年后考研的最少。今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选择专升本的学生约占整个毕业生的13.6%,而专升本三门必考课程中没有政治。从这一现状来看,学生基本没有学习“概论课”的需求。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他们在高职学习中更希望学到相关专业的技能。按照需求驱动原理,“概论课”是否学的好根本不影响学生今后的选择,学生没有强烈的需求,自然不会改变学习心态。
2、认识的偏差导致主动性不强
“概论课”的性质决定了它理论性强的事实。要学好“概论课”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敏锐的时代视角、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基础知识的匮乏让他们无法将历史脉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对新闻热点问题的不关注,让他们缺乏去现实问题的思考。但是,面对自己的劣势,高职学生缺乏主动去改变的动力,在认识上“概论课”的地位已经完全被专业课所取代。长期以来,被动的学习态度影响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恶性循环下,理论学习方面的能力不断下降,甚至一看到“概论课”就被枯燥乏味笼罩。
参考文献
1.肖贵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0.11.
2.陈占安,准确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修订的重点内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3).
作者简介
周媛(1987-),女,汉族,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研究生,讲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发展,重庆工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