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阳光的“优等生”
2016-05-10刘银
刘银
【摘 要】
当今教育比较注重后进生的提高,从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去分析他们落后的原因及补救方法,但常常忽略了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其实部分优等生同样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的原因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结果会更加严重。
【关键词】
优等生 心理障碍 疏导方法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式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教师的关爱和期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烛光。一直以来都认为,最需要帮助的是“差生”,最需要心理疏导的是“问题生”,但是,我错了,因为优等生一样有困惑,而且他们更需要心理疏导。
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曾发生一个令世人震惊的事件:中国公派学生卢刚枪杀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和自己的博士导师等四位美国教授之后自杀。究其这位28岁青年博士的杀机:嫉恨山林华的才华超越自己;误以为自己的导师和教授偏袒。追溯卢刚的成长轨迹:从小聪明过人,学习上一帆风顺。出国前就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才生。“精英人才”的卢刚常被捧着、护着,以至造就了极端个人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高人一等、病态的好胜心等人格特征,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之路。卢刚这样的个性特征,绝不是一时形成的,其根源只能从他在青少年时代的成长中去寻找。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起步阶段,每个学生都可能会因为不适应而产生心理障碍,我们所说的“优等生”也不例外,他们同样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全面关心、精心培养和刻意的摔打。
优等生的心理障碍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傲心理
优等生一般素质好,聪明伶利,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某方面的成绩而感到自我满足。他们习惯了听赞扬、受奖励的环境,加之由于光环效应,老师、家长对他们也多采取放任放心的态度,导致这种不客观的学生评价,很可能使他们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障碍。
辅导方法:
1.接受批评。当老师或同学指出自己的错误时,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这一点,家长要鼓励孩子这样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2.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俗话说:从小看到大。小时候的行为习惯造就长大后的成就。
3.家长和老师的帮助。在家庭中,家长要多鼓励孩子,一旦孩子出现自负自傲时,适时的批评必须有。在学校里,老师是园丁,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关注孩子心理的发展。
二、任性心理
所谓任性,就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不管正确与否,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非做不可。因此,任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觉得好像人人都有意跟他们过不去,感到非常痛苦,对他们的身心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他们又不能主动地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时间长了,就很可能酿成心理的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等。
辅导方法:
1.知识法。孩子有时任性是因为知识少,认死理,往往把错误的行为当成正确的行为,固执己见。孩子还不易分清坚强与固执,谦让与软弱,勇敢与蛮干的界限。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比如,有个孩子饭前不洗手,家长怎么说也不听,后来家长就给他借了一本杂志,上面有手上细菌数的统计,有手上细菌的放大照片,还有因不讲卫生得了病的照片。爸爸热指着一个骨瘦如柴的患者说:“这个人就是不洗手吃饭,得了勾早虫病。”家长又让孩子看蛔虫、勾虫、蛲虫等放大的照片,孩子看了很恶心。爸爸教育他说:“经常不洗手肚子里就会长这种虫子。”孩子懂得了科学道理后,再也不固执了,每次饭前都洗手。
2.交往法。现在的独生子比较多,独生子在家里受到溺爱,又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容易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形成了这种性格,在外面和小朋友相处很困难,一不顺心,回家更要耍脾气。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平等相处。孩子任性的毛病不是短时间养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是较长时期内教育不当的结果。要改变任性也非一日之功,家长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反复教育,直至孩子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为止。
三、脆弱心理
这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到高中,都是老师、家长眼里的宝一直受到重视,所以养成了他们骄横的心理,同时他们的内心又极度的脆弱,容不得半点失败,一旦失败就会痛不欲生。
辅导方法:
1.有意设置障碍,培养抗挫能力。任何人的成长都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如果孩子总是一帆风顺,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情绪紧张,束手无策。家长平时应有意识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他获得应对挫折的适应能力。但要注意,障碍设置难度要适中,否则屡次失败,容易引起孩子的自卑。
2.及时疏导,正确应对挫折。当孩子真的遇到挫折时,教师不能置之不理,采取“无视”态度,而应帮助孩子认真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战胜挫折。同时还应让孩子认识到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挫折。
总而言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均须高度重视优等生的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要努力创设有利的氛围,帮助优等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某些障碍现象,使之成长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范源清.谈谈优等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方法【J】.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9(11)
【2】刘颖.要关注尖子生的心理健康【J】.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