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改革

2016-05-10郭红梅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交流语文

郭红梅

语文是学生们最早接触的一门学科,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假如没有一个良好的、扎实的语文基础,那么无论是对于日后更高年级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就业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学好语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非常有必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课堂,甚至其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日常的教学效率。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结合本人日常的工作经验,认为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教学目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把成绩作为衡量语文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我们的教学任务中,总是为了要把学生的分数提上来作为重点来抓,可是实践表明,这样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相反的如果太过急功近利,反而会使学生们产生抵触情绪,那么对于教学工作来说将会造成更加不好的影响。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我看来,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打下牢固坚实的基础,在于培养和积淀学生们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非是一味的追求高分数。太看重分数会使学生们忘记学习语文的真正目的,从而导致他们学到的仅仅是语文的皮毛,而无法体会和了解语文真正的魅力。所以说明确语文教学目的在日常的学习中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们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2.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同样存在在师生交往当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近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不幸和失败告终的学校内的种种冲突,其根源都是在于不良的师生关系。”中国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指的是只有亲近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融洽,才能更好的学习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再加上自古以来的“天、地、郡、师、亲”思想的灌输,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老师通常都会有一种敬畏的情绪。这种情绪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学生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出于对老师的敬畏,不敢向老师请教,害怕老师责备他不认真听课。这样就造成了学生们学习上的漏洞。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必须要转变不苟言笑的传统教师形象,在课下的时候去扮演学生们朋友的角色,多去和他们交流和接触。例如老师可以多去了解一些学生们所感兴趣的事,这样在同学生们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大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长此以往,学生便会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也会更多的和老师交流。老师也可以在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近期学生的学习状况,还有所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帮助其解决,以防止一些问题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

3.提升课堂参与度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掘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即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以启发性教学为主,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例如再讲解课文中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再叫出一个代表出来发言,在这名代表发言之后,也可以让其他的同学提出异义,老师在学生的回答当中做出适当的引导。这样得出的最终答案便是由同学们共同的讨论和思考得到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让同学们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努力做到“基于学情,以学定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等为主要目标,力争做到“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敢探未发现的新理,敢入未开发的边疆”。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课程方式改革任重道远,存在一系列的困难和阻力,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然而只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团队,都能在教学工作当中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那么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综上所诉的几个方面是我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希望可以为各位同行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其中若有不当之处,也欢迎各位不吝指正。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交流语文
如此交流,太暖!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