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的方式浸染有灵魂的教育
2016-05-10葛如勇
葛如勇
最高层次的学校建设是学校文化的建设,最高层次的学校管理是学校文化的管理;不重视文化建设的学校,不能成为高品质的学校;没有文化或文化品味不高的学校均是另类的薄弱学校。
一、秉泽夫先生精神,塑创爱党爱国文化
我校始建于2014年8月,得名于地方名人——曾被陈毅元帅称为“苏北的鲁迅”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宋泽夫。如今,泽夫不再是简单的人名校名,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泽夫精神的精髓是爱党爱国,因此,学校积极申报了市级德育特色项目——《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一年来,学校利用少先队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积极探索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的途径和方法。
在“红领巾心向党”系列活动中,有计划地培养少先队员的朴素感情。每天早晨和中午,校园广播系统自动播放精选红歌,让激情的旋律唱响校园,使孩子们在歌声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国庆65周年之际,组织各中队师生共同设计校园的板报,共同打造国庆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各中队开展了《我爱你中国》《祖国发展我成长——诗歌朗诵》等主题队会,同学们通过提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唱歌、乐器演奏、小品、朗诵爱国诗歌等节目形式,表达队员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为了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队员们还编写以“爱祖国”“爱家乡”“说说祖国的变化”“民族团结”等为主题的手抄报,用图画和文字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祖国、对家乡的赞美。进一步增强了少先队员的爱国情和民族意识,使爱国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在校园中盛开我们在纪念少先队建队65周年之际,开展了新老队员重温誓词活动,新老少先队员参观队室,重温队史,重学队章,通过这些经典活动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光是学生受到了教育,就连我们的中队辅导员们也深受感染和熏陶。特别是学校一年来阶段性、连续性地安排各中队辅导员老师上《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主题队会,强化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在全校乃至全区都有较大的影响。贯穿本学年度始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教育活动,更是深入人心,学生对“八礼四仪”知晓率达100%,并且已经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积百年老校底蕴,塑创拼搏争先文化
教育的发展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激情、热情和感情,需要我们以勇气、自信、理想、信念去支撑,需要我们以扎实、果敢的行动付诸实践!
我校前身系市内知名百年老校秦南小学东校区。学校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一运动理念的引领下,“立足小课堂,着眼大发展;依托小篮球,塑创大特色”。学校球队组建于2000年3月,组队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区局组织的小学篮球赛中先后18次夺冠,6次亚军。特别是在2007年7月份市举行的第五届全民运动会上,我校勇夺女子儿童组第一名、男子儿童组第二名。
当然,成绩的背后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学校篮球队创造性地采用“关注特长、培养兴趣、注重体能、务求灵活、梯队组队、科学训练、攻守兼练、循序渐进、技巧至上”的训练模式,科学、有效、创新的训练,使球员们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得以发展,在运球、传球、接球、投篮、战术配合诸方面的能力不断攀升,为球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练员与球员们共同流淌的辛勤汗水终究浇灌出了成功的花朵。
在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学校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篮球校本教材——《篮球特色起源、沿革、荣誉篇》《篮球管理规程、训练教程篇》《篮球发展规划篇》,分别介绍篮球的起步、发展历程、教练组简历、历届队员、参加的比赛地点及所获荣誉,篮球管理章程、篮球的评价体系、篮球队员的选材标准、篮球队梯队安排规划、篮球训练大纲、篮球队基本训练要领、整队对抗使用技巧、比赛球队管理规程,篮球队的精神、篮球文化的本质特色、篮球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影响、篮球发展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未来篮球发展的方向等方面。篮球校本教程的编写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课程依据,也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发展内涵。
此外,学校还精心布置了篮球文化墙,每学期举行校园篮球艺术节,艺术节会策划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覆盖面广、现实意义强的活动。如篮球历史调查,班级篮球队队标、队名设计,“我爱篮球”绘画、征文比赛,我与篮球主题手抄报比赛等,每项活动都由专人负责组织落实,活动精彩纷呈。全校各班都积极参加,师生参与率100%。“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篮球精神依然激励着我们泽夫小学的师生。
三、依托乡村少年宫,塑创爱心传递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但又是弥漫在整个学校全部生活时空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
我校地处集镇农村结合部,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很多孩子由祖辈或亲戚代管,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学校在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建设了为数不多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点,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据了解,我校现有学生50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400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0%左右。学校乡村少年宫斥资配备电脑、电子琴、亲情电话,选配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书刊、电子出版物,并配备适量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跳棋、象棋、书架、课桌、凳子等必要的活动设施和器材,集中开展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同时,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关工委主任、妇联主任以及校长任组长,各村(居)主任为成员。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分区域落实关爱活动。重点开展留守儿童双休日和放学后活动,乡村少年宫教师由本校老师兼任;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点教师招募志愿者担任。
我们深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但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总结,那么,我们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必然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素质教育也一定会在新时期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