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策略

2016-05-10杨飞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杨飞

摘 要:习惯的力量不经意的会影响人的一生。法国著名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习惯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人们的行为往往受习惯的支配,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会影响人的行为,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家庭、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至关重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极强,正是习惯养成的良好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首位。

关键词:培养;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策略

好习惯、益终生,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加以促成、强化,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自然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然是通过意识的训练才能养成。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习惯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倾听和阅读的好习惯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是能做到认真倾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要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在同学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不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特点,让他们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如果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出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独立思考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就有了自我探究的动力,自我探究的积极性和自我探究的能力,就有了独立获取知识和进行探究的可能。因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十分必要。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如: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好习惯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按递进形式呈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如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你知道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

猜你喜欢

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