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肺结构的关系

2016-05-10吴树瀚张攀刘洁露陈新闫超群樊慧珍于化鹏

山东医药 2016年28期
关键词:肺气肿稳定期分级

吴树瀚,张攀,刘洁露,陈新,闫超群,樊慧珍,于化鹏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肺结构的关系

吴树瀚,张攀,刘洁露,陈新,闫超群,樊慧珍,于化鹏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与肺功能及肺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96例COPD稳定期(GOLD分级Ⅰ级18例、Ⅱ级26例、Ⅲ级34例、Ⅳ级18例)患者于就诊当天进行CAT评分及肺功能检测;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肺结构指标,即气肿肺组织容积比例(LAA)、气管壁径线(WT)、肺动脉直径(BWT)及WT/BWT,分析CAT评分与肺功能及肺结构的关系,探讨CAT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CAT评分及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比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RV/TLC)、外周气道阻力(R5-R20)、响应频率(Fres)、LA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呼吸总阻抗(Z5)、周边弹性阻力(X5)、WT、BWT、WT/B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CAT评分与RV/TLC、R5-R20、Fres、LAA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0、0.352、0.397、0.393,P<0.05或<0.01),与DLCO、DLCO/VA、FVC、FEV1、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3、-0.356、-0.363、-0.388、-0.352,P<0.05或<0.01),与Z5、X5、WT、 BWT、WT/BWT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FEV1、FVC、LAA是COPD稳定期患者CAT评分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肺结构均相关,定期评估CAT评分可反映患者病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评估测试;多层螺旋CT;肺通气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会导致包括气道重塑和肺气肿在内的肺部不可逆性改变。目前,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客观检查项目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PFT)、一口气法弥散功能检查(DLCO-SB)、脉冲振荡检查(IOS);在评估肺解剖结构病变程度的影像学检查方面,多选择多层螺旋CT(MSCT);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多用于评估COPD患者生活质量、症状控制情况等[1]。自2011年开始,COPD全球倡议(GOLD指南)将CAT评分作为CODP患者病情分期的重要评估工具,目前其在COPD患者长期随访管理中应用广泛[2~4]。本研究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CAT评分与肺功能及肺结构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7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96例,其中男91例、女5例,年龄44~87(65.95±10.64)岁,BMI为16.94~33.41(22.29±3.54),吸烟87例;GOLD分级Ⅰ级18例、Ⅱ级26例、Ⅲ级34例、Ⅳ级18例,各级患者性别、年龄、BMI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纳入标准:①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400 μg)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70%;②符合GOLD 2015年修订版诊断及分型标准。排除标准:①孕妇或哺乳期妇女;②呼吸衰竭;③合并哮喘或存在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气胸、多发性肺大疱、右肺上叶尖端炎症;④合并肺部或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⑤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20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⑥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4周内有心绞痛、大咯血、癫痫大发作。

1.2 观察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进行CAT评分、肺功能检测及肺结构观察。

1.2.1 CAT评分 采用CAT评分表评估。本问卷包括8个问题,最高分40分;分值越低,症状对生活影响程度越小。

1.2.2 肺功能检测 采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系列肺功能仪进行肺功能检测。按照最新版中国肺功能检查指南,受试者依次完成IOS、DLCO-SB、PFT,检测内容包括FVC、FEV1、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比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残气量占肺总量百分比(RV/TLC)、呼吸总阻抗(Z5)、外周气道阻力(R5-R20)、周边弹性阻力(X5)、响应频率(Fres)。

1.2.3 肺结构观察 采用256层Philips Brilliance iCT(MSCT)对肺部进行扫描。扫描参数:有效管电压120 kV,管电流 100 mAs,层厚 5 mm,层间距5 mm,矩阵512距大扫描,idose 3级;局部放大扫描参数:有效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s,层厚1 mm,层间距1 mm,idose级别5级,重建图像层厚1 mm。使用 iCT自带的肺密度检测软件,采用阈值分割技术(阈值成像上限为500 Hu、下限为1 024 Hu)自动将肺组织与胸部其他组织(如纵膈、血管、胸壁等)完全分割开,检测小于设定阈值(950 Hu)的气肿肺组织容积比例(LAA)。利用MPR图像从不同的旋转角度观察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并对该支气管进行分级,找到在B1第3级的支气管分支,将图像旋转放大,测量距开口5 mm气管壁径线(WT)与相伴行的肺动脉直径(BWT),并计算其对应比值(WT/BWT)。

2 结果

2.1 不同GOLD分级者CAT评分、肺功能及肺结构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2。

表1 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CAT评分及肺结构相关指标比较±s)

2.2 CA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肺结构相关指标的关系 CAT评分与RV/TLC、R5-R20、Fres、LAA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0、0.352、0.397、0.393,P<0.05或<0.01),与DLCO、DLCO/VA、FVC、FEV1、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453、-0.356、-0.363、-0.388、-0.352,P<0.05或<0.01),与Z5、X5、WT、 BWT、WT/BWT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

2.3 CAT评分的影响因素 将上述与CAT评分存在相关性的指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FVC、LAA是CAT评分的影响因素(P均<0.05)。

3 讨论

从2011年开始,GOLD指南将CAT评分作为CODP患者病情分期的重要评估工具。CAT评分由8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最高分5分(0~5分),总分40分。当分数为0~10、11~20、21~30、31~40时分别表示出现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的临床症状。在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与结构病变程度的客观检查项目中,PFT可反映通气功能的阻塞程度[8],DLCO-SB可反映肺弥散功能损害程度[9],IOS可反映小气道病变情况[10]。MSCT测量的肺气肿指数及小气道管壁厚度可更客观、量化反映COPD患者的肺结构损害程度[11]。但在临床实践中,多数患者由于检查费用、配合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未能进行上述客观检查。因此,通过定期评估CAT评分,并以此为依据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对临床COPD患者的长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会导致肺实质破坏及损伤修复机制紊乱,进而引起肺气肿和小气道病变[12],可出现气体陷闭和气流受限,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步加重。本研究中不同肺功能分级患者的弥散功能及IOS所测得的小气道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于肺组织病理生理学改变,COPD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典型临床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中不同GOLD分级COPD患者之间CA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分级的升高评分逐渐增加,说明CAT评分可初步评估COPD患者的病情。

研究显示,COPD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与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定量CT测量参数等存在相关性[13,14],CAT评分能很好地评价COPD患者的症状负荷。本研究结果表明,CAT评分与RV/TLC、R5-R20、Fres、LAA呈正相关,与DLCO、DLCO/VA、FVC、FEV1、FEV1/FVC呈负相关,通过比较相关系数发现,肺基础通气功能对CAT评分的影响最大,其他依次为弥散功能、肺气肿指数,最后为IOS检查中的外周气道阻力指标。肺气肿指数和小气道阻力对CAT影响小,考虑原因为小气道改变和肺气肿在COPD不同阶段对气流受限影响程度不同[10]。在COPD早期,气流受限主要为小气道改变引起;COPD晚期,气流受限则主要为肺气肿所致。

综上所述,稳定期COPD患者CAT评分与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气道阻力及肺部结构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对稳定期COPD患者定期评估CAT评分可反映其病情变化,有利于对患者的长期随访及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1] Jones PW, Harding G, Berry P, et al. Development and first valid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J]. Eur Respir J, 2009,34(3):648-654.

[2] López-Campos JL, Fernandez-Villar A, Calero-Acua C,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 and GOLD patient types: 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5(10):975-984.

[3] Tada Y, Suzuki T, Kawata N, et al. Influence of pulmonary emphysema on COPD assessment test-oriented categorization in GOLD document[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5(10):1199-1205.

[4] Zhang Y, Tu YH, Fei GH. The COPD assessment test correlates well with the computed tomography measurements in COPD patients in China[J]. Int J Chron Obstruct Pulmon Dis, 2015(10):507-514.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肺功能检查指南(第四部分)——支气管舒张试验[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37(9):655-658.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肺功能检查指南——肺弥散功能检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3):164-169.

[7]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功能专业组.肺功能检查指南——体积描记法肺容量和气道阻力检查[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5):342-347.

[8] Lung function testing: selection of reference values and interpretative strategies.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J]. Am Rev Respir Dis, 1991,144(5):1202-1218.

[9] Neder JA, Andreoni S, Peres C, et al. Reference values for lung function tests. Ⅲ. 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 (transfer factor)[J]. Braz J Med Biol Res, 1999,32(6):729-737.

[10] Burgel PR. The role of small airways in obstructive airway diseases[J]. European Respiratory Review, 2011,20(119):23-33.

[11] Grydeland TB, Thorsen E, Dirksen A, et al. Quantitative CT measures of emphysema and airway wall thickness are related to DLCO[J]. Resp Med, 2011,105(3):343-351.

[12] Hogg JC. Pathophysiology of airflow limit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Lancet, 2004,364(9435):709-721.

[13] Bruscas Alijarde MJ, Naberan Toa K, Lambán Sánchez MT, et al. Estudio ARAPOC: prevalencia de síntomas respiratorios y enfermedad obstructiva crónica en población general[J]. Atención Primaria, 2015,47(6):336-343.

[14] Grydeland TB, Dirksen A, Coxson HO, et al.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measures of emphysema and airway wall thickness are related to respiratory symptoms[J]. Am J Resp Crit Care, 2010,181(4):353-359.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07020033)。

于化鹏(E-mail: huapengyu@aliyun.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28.0

R563

B

1002-266X(2016)28-0000-00

2015-12-15)

猜你喜欢

肺气肿稳定期分级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