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华简《良臣》论初代曾侯“南宫夭”
2016-05-10程浩
程 浩
(清华大学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 100084)
新出土文献研究
由清华简《良臣》论初代曾侯“南宫夭”
程浩
(清华大学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 100084)
摘要:随州文峰塔M1出土的春秋晚期编钟记载了曾国的族源,其铭文所记王“遣命”的曾国始封君南公,可能并不是“左右”文武的伯括,而是代父就封的南宫括长子。叶家山曾国墓地M2曾侯谏夫人墓出土的斗子鼎中,曾国的初代封君曾侯谏即自称为“夭”。而这位自称为“夭”的曾侯谏,很可能就是清华简《良臣》中的“南宫夭”。
关键词:清华简;《良臣》;南宫夭;曾国
清华简第三辑整理报告公布的《良臣》篇载有上古黄帝以至春秋的历代明君及其辅弼之臣,其于“文王”曰:
文王有闳夭,有泰颠,有散宜生,有南宫适,有南宫夭……[1]157
简文中的闳夭、泰颠、散宜生与南宫适(即南宫括),亦见于《尚书·君奭》:“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这四位贤臣旧称“文王四友”,在周革殷命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于置列于南宫适之后的“南宫夭”,不见于文献记载,学界也没有进行很好地解释。而最近湖北随州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对我们考察南宫夭的事迹提供了新的线索。
大家都知道,过去学界对曾国的族属有过非常热烈的探讨。但由最新的考古发现可以断定,曾国出于南宫括确凿无疑。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出土的一件春秋晚期编钟(M1:1),其铭文云:
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括上庸,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庇淮夷,临有江夏……”*释文采用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意见,见清华大学出土文献读书会:《曾侯與编钟铭文补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网站,2014年10月13日。
曾侯與先追述了先祖伯括(也就是南宫括)辅佐文王武王代殷平天下的事迹,接着又说王派遣南公到南方的江夏地区进行经营。我们认为铭文里王所“遣命”的曾国始封君南公,并不是“左右”文武的伯括,而是伯括的儿子,《良臣》中的“南宫夭”。熟悉周代历史的人都知道,周初分封王庭重臣,受封者不必亲自就封。如周公就未曾适鲁,而是继续留在周王室辅理朝政,鲁国的第一任国君实为周公元子伯禽。而曾国的情况应该也一样,南宫括留在王庭任职,派遣了儿子南宫夭就封曾国,经营南土。参照伯禽的例子,我们推测南宫夭很可能也是南宫括长子,因而可以与南宫括并称文王贤臣。南宫括的后人一支世代为周卿士,如作大、小盂鼎的南宫盂以及随王子朝奔楚的南宫嚚等;而南宫夭这一支则扎根南土做了诸侯。
随州的新发现不仅明确了南宫氏与曾国的关系,其中还有可以证明南宫夭即为第一代曾侯的蛛丝马迹。2011年发掘的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中,墓主人可以确定为曾侯的有M65、M28、M111三座大墓。这三座墓葬从北至南依次排列,其中以最北边的M65为最早*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编《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第282页。也有学者认为M111为最早,见何晓琳:《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出土日用陶器浅析》,《江汉考古》2014年第2期;韩宇娇《曾国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该墓出土铭文中的“曾侯谏”,李学勤先生指出即为第一代曾侯[2]2。值得注意的是M2曾侯谏夫人墓出土了一件斗子鼎(M2:2),其铭文为:
根据以上的推测,曾国早期的世系可列表如下:
世系名字对应墓葬亲属关系时代南宫括祖文、武第一代曾侯曾侯谏(南宫夭)M65父文王晚期至康王第二代曾侯伯生M28长子康第三代曾侯曾侯M111庶子康、昭
附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蒙韩宇娇先生惠赠资料并提出许多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M].上海:中西书局,2012.
[2]李学勤.试说叶家山M65青铜器[C]//罗运环.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
[4]冯时.叶家山曾国墓地札记三题[J].江汉考古,2014,(2).
[5]李学勤.斗子鼎与成王岐阳之盟[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1).
(责任编辑:张杰)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828(2016)01-0099-02
作者简介:程浩(1989-),男,山东巨野人,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出土文献与中国古典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M58008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国家起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12&ZD133)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