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公共品供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6-05-09孔士平耿改智
孔士平 耿改智
摘 要:目前,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以及效率低下。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品的有效需求,而且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现行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品供给新机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公共品;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
一、公共品及其供给的理论
公共品也被称为公共物品、公共产品,按照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劳务是这样的产品或劳务,即每个人消费这种物品或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产品或劳务的减少。我们认为农村公共品是广泛分布于农村地区,被农业生产和广大农民共同需要的社会产品及公共服务的总称。目前,基本的农村公共物品包括:水利、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业区划、气象、农产品市场信息、生活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以及社会管理。
二、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状
近年来,虽然党和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和发展,但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现状在本质上还是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所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总量还不能够满足我国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最基本的需求。
(一)供给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中央一直都很重视“三农”问题,但从国家的财政支出来看,国家财政支出用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支出的比重在政府的财政支出中呈现下降的趋势,尤其是随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农村的公共品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快,而农村公共品供给已经很难适应变化了的需求。
(二)供给的内容相对丰富。由于我国的农村分布广泛,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巨大,东部地区普遍好于中西部的发展,这些都导致了不同的区域群体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需求,不同区域的群体对公共品内容的提供也有所不同。因此,农村公共品的提供必需满足不同的农民群体的多样性的需求,才能保证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
(三)供给的单中心体制危机。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在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单中心体制下,公共品的供给危机也凸显出来,比如:改革削弱了地方政府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能力;改革后实行的“一事一议”制度不能稳定妥善解决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问题;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原因和税费改革后的供给机制问题,导致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忽视了农民的参与。
(四)供给总量与农民负担成正比。农村税费改革使得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有所增加,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状态。但是由于基层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相比较之前,现在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财力已经越来越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大的农民群体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因此,出现了政府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总量的增加与农民的负担呈现正比增长的关系。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总量有所增加,但是相对于公共品需求的增加而言,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品供给规模相对较小。农村的公共品供给不仅需求量很大,而且需求的增长也非常快,但是相对于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增长相对较慢,显得有些不足。这些使得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支持与农业国内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不相协调。
(二)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不平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与地方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和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的增长相对较快。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财政投入的增长就显得相对较慢,比如:农村的医疗保险服务、农村的金融服务建设和农业的科技科研等等。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地区差异大。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而且不同的地区的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供给能力也不同。我国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往往是以农业、农村集体和地方政府为主要的供给主体,从而造成了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地区性差异大。
(四)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供给的主体越来越多、供给的模式越来越多样化等,这些都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监督、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所有这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及其多变性,都给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管理制度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其中的部分原因,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1、不均衡的城乡发展战略。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是造成了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性根源,导致了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不对等的现状,它使得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体比较单一化以及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财政投入出现严重不足。
2、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不够健全,现有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也欠完善,能够满足广大农民的公共品需求的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只有完善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体系,才能有效的保障农村公共品供给,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基层政府的供给能力较弱。一般的基层政府是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重要主体,但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使得本来财政拮据的基层政府收入大大减少,因此,在这样的财政状况下,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已经没有太多的财政能力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公共品供给。
4、供给的自我筹资保障性不强。从当先的现状来看,不同区域的农民的经济实力相差巨大,因此广大农民承担农村公共品供给、资金分摊成本的能力则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通过自我筹集资金的方式建设的农村公共品供给项目,往往难以筹集到项目所需的全额资金。
四、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对策
(一)完善政府的主体作用。政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居于主体地位,提供有效的公共品供给服务是政府的天然职责。另外,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趋势下,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公共财政与“三农”问题的关系,应该扩大政府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从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发挥市场的补充作用。随着我国农村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可以借助市场的优势来提供某些公共品。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拓宽公共服务的筹资渠道,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的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又可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最佳优化和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给,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需求。
(三)鼓励非营利组织的广泛参与。随着市场经济的越累来越成熟,非营利性组织也逐渐发展壮大,政府可以根据各地农村实际发展水平,鼓励非营利组织多渠道筹资,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弥补政府及市场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不足,以此来减轻国家财政支出在农村建设的压力,又有利于推行村民自治制度,鼓励非营利性组织的广泛参与。
(四)强化农民个人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的农村公共品的需求量很大,必须构建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体系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量。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利用市场和非营利性组织供给公共品的辅助作用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农民自我组织、自行筹资、自行供给、自我管理的作用,这对保证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有效性、调动农民参与公共品供给的积极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者单位: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秦苑顺.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2] 刘远翔.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毕红霞.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 叶文辉.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创新[J].财经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