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与健身气功
2016-05-09刘宇星
文 刘宇星
中医五脏与健身气功
文 刘宇星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五脏具有藏精、藏神和生化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喜、怒、忧、思、恐五种情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心态平和、情志舒缓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疾病发生有着重大意义。早在《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思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这是情志致病的最早记载。练习健身气功能够平缓情志,和畅气血,滋养五脏,令身心安康。
一、五脏与情志
人的情志活动,要以气血为物质基础,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气血的正常运行,来源于脏腑正常的生理功能,反过来,脏腑的正常活动须依赖于气的推动和滋养。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五脏生理、病理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即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聚,热则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寒暑过度,气乃不固。”现代医学认为,情绪低落时,人体的免疫力就下降,极易患病。
“人非草木,谁能无情?”情志乃人之常,是人体在心意引导下,对情感的一种“应答性反应”,是脏腑气血随着外部环境及身体变化而相应变化的一种适应性活动。情志若适度有节,对五脏气血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尤其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健身气功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能够调控我们的意识,平静我们的心神,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1、心
心生血、藏神,具有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及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心主神明是指心主持和统率人的高级中枢神经机能活动,即思维活动。从人抽象的思维、意识等精神层面到眼神、面部表情、言语、肢体反应等表现,都可谓之神。《本草纲目·辛夷·发明》说:“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指心意清净无忧时的高级中枢神经活动。心为五脏之首,为君主之官,是身心活动的主宰,喜、怒、忧、思、恐都会使心气受损,从而影响其他各脏器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中医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主指心,十二官指其它脏腑)”之说。现代医学认为,过度的情绪是一种强刺激,大脑受到这种刺激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人体神经功能紊乱。
陶弘景《养生延命录》中提出安养精神能健身延年,练习健身气功能够安养我们的心神,令人心绪平和,喜怒有节。说起健身气功,一定离不开形体动作与气,本文之所以不谈动作与气息,是因为练习健身气功要求形意相随、意气相合,意到气到力到,言意并不排斥气,而是统气于其中。
2、脾
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脾主运化,脾若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进而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为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提供充分的营养,以使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失常,故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功中的导引吐纳对胃气——即胃所消化的水谷之气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主动调摄了脾的运化功能。
思为脾之志,思伤脾,思则气结。一般正常的思考问题,并不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然而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谷不化,内伤脾胃,则百病丛生。健身气功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清净无为”、“道法自然”,恬淡虚静,精神内守,顺应天地变化,是健身气功养生的关键所在,正所谓借天地之力,养我浩然之气,养脏腑之精气。
3、肾
《怡堂散记》:“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实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饮食经脾胃消化吸收后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敷布五脏六腑等全身各组织器官,不断补充人体生命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其剩余部分则归藏于肾,以为储备之用。
恐为肾之志,恐伤肾,恐则气下。恐是一种畏惧害怕的心理作用。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会导致肾脏的气机功能受到损伤,致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出现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如此肾气不得上升,水火升降不交(正常生理功能是肾水上升,心火下降,水火交融。),则心肺失其濡养,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
消除恐惧的方法很多,健身气功是性命双修、调息安神的锻炼方法,也是一种消除恐惧、临危不乱的好方法。练功可静气养神,通过练习健身气功养一点静气,遇事时就会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养一点静气,淡然于心,自在于世。自古以来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4、肺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协助心的工作,起宣发和肃降的作用。肺朝百脉,肺的宣发功能正常,则百脉通顺;肺主行水,肺的肃降功能良好,则水液运行通畅;肺为五脏六腑之盖,主一身之气,肺好,有助于其它脏腑的高效运作。
悲为肺之志,悲伤肺,悲则气消。中医把悲和忧在五脏相配中同属肺,悲是伤感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悲为忧之极。悲哀太过,往往通过直接耗伤肺气而涉及心、肝、脾等多个脏器病变。如肺气郁滞不畅,导致气弱消减,意志消沉,万事灰心,引发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乏力懒惰等症;累及肝脏,肝伤则精神错乱,甚至筋脉挛急,胁肋不舒等;还可以使心气内伤,又见心悸,精神恍惚之症;伤及于脾则胃气滞塞,消化不良。练习健身气功时,一方面,细匀深长的呼吸吐纳,可调节肺脏机能,增加其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内向性的调节心神,可使心境变得更加柔顺豁达。心宽了,悲伤情绪自然少了,日子就会越来越顺畅。
5、肝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怒则气上。肝主藏血,有血海之称。肝与人的精神情志、消化吸收、气血运行、水液代谢等息息相关,与五官中的目相联系,所以护肝可明目。现代医学认为,大怒、抑郁会使肾上腺素分泌异常而损害肝脏,从而诱发肝脏疾病或使原有的肝脏疾病加重。情绪抑郁会阻滞血液的正常流通,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及肝脏的代谢能力,验证了中医“怒伤肝”之说。
肝为刚脏,易于发怒。发怒是人们欲望和需求受到遏止,即所求不得,郁怒之火向外发泄的一种表现。在某种的情况下,适度的发怒会将胸中的郁闷之气一扫而光,产生某种快感,有利于肝胆之气舒畅条达,疏通气血。人若遇到发怒生气的事情,却忍住不能发泄出来,会因怒气疏泄不及,容易出现:孤僻寡欢,悒郁不乐,多愁善虑,唉声叹气,严重者精神错乱。愤怒太过,会出现头晕头痛,面赤耳呜,薄厥吐血等症。练习健身气功可平缓一个人的心气,在遇到令人愤怒的事时,能够坦然处之,就不会动怒或能够及时平缓怒气的上逆,将不良情绪消融于未发之时。
二、健身气功可舒缓情志、温养五脏
健身气功是建立在生命整体观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以调整形体动作、调整呼吸和调整心意——即调形、调息、调心为手段,从而达到健身安神、祛病延年的目的。健身气功是一种内练的方法,可收摄心神、舒缓情志、平衡阴阳、温养五脏,是提高自我生命功能、完美自我身心的实践过程。内练是指使用自我暗示等手段,促使练功者心意集中,减少杂念引起的烦恼,减轻心理压力,排除身外的与练功无关的一切物境,将心意活动向内收缩成单一的内容,只想一个东西或一件事,如全神贯注地练功。在这种无忧无虑、无怨无惧的入静状态中,充分激发人体调节机制以调整身心的动态平衡。
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方可成事,健身气功锻炼修成的是一颗恬静坦然的平常心,身虽忙碌,心却闲静。胸怀静气的人总能主动调养身心,看淡世事变迁,内心安然无恙。涵养静气的练功过程,就是在追求真我,营造一种和谐,成就一种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思过去,不惧未来,把握现在;沧海桑田,我心不惊,自然安稳;花开花落,任其自然,随缘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