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2016-05-04王银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心理护理

王银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影响。方法 110例急性心血管事件住院患者, 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心理护理。出院前测定两组患者贝克抑郁程度(BDI)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BD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 能显著减轻其抑郁程度, 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急性心血管事件;心理护理;生理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17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入, 我国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率逐年上升[1], 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急性心血管意外不仅会造成患者躯体感觉的异常, 还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为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现选取本院 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血管事件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血管事件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心电图变化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结果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的诊断标准[2]。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5例。观察组中男34例, 女21例, 年龄49~76岁, 平均年龄(68.7±2.4)岁;冠心病病程6个月~5年, 平均病程(13.5±21.9)个月;对照组中男35例, 女20例, 年龄50~78岁, 平均年龄(68.3±3.2)岁;冠心病病程6个月~7年, 平均病程(13.7±23.5)个月;两组患者神志清, 知情且能够配合完成相关调查问卷。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根据心内科护理常规给予相应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健康知识宣传、检查指导、抢救护理配合、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

1. 2. 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具体包括:①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与患者真诚的交流, 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及护理需求。②树立服务意识, 主动满足患者合理需求, 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对治疗、护理工作的合理需求后, 要联合责任医师尽可能的满足其需求[3]。③解释病情, 消除顾虑。急性心血管病变往往伴随压榨性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出现濒死感, 导致患者对病情过度忧虑。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 并列举成功案例, 消除其顾虑同时树立与疾病抗争的信心。④日常健康知识宣传及出院指导。从出院后用药、饮食、运动、复查、自我监测等方面入手, 给予患者相应指导。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出院前, 测定两组患者BDI评分[4](满分24分, 得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高),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根据《冠性病疗效评定标准(2004年版)》中的相关规定,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心肌酶谱趋近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偶有心绞痛发作, 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BDI评分为(6.5±2.1)分, 对照组为(11.3± 3.0)分,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 对照组为83.6%, 观察组两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深入, 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结果, 1993年世界范围内心肌梗死发病率仅为1.07%[5], 而2013年其发病率升至2.81%。发病率的激增以及发病人群的不断增多, 心血管病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在内的多种急性心血管事件, 发病突然且伴随剧烈的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入院后一系列紧张的抢救工作, 这些因素都会让患者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 随着疾病进展, 患者的心理负担加重, 不利于临床治疗。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注, 帮助其树立信心。从本次统计的结果分析, 加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抑郁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 应用效果值得肯定。

综上所述, 大部分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 能显著减轻患者抑郁程度, 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敏. 62例急性心梗再发胸痛的心理护理.当代护士, 2015 (1):125-126.

[2] 赵君兰, 王小平, 王志爽, 等. 冠心病患者个体化康复护理与急性心血管事件关系的研究.河北医药, 2007, 29(9):1025-1026.

[3] 王丽梅, 陈静, 杨淑霞, 等.人文关怀对急性心梗患者康复的影响.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31(8):71-72.

[4] 彭玉玲.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指导.中外健康文摘, 2013(8):263-264.

[5] 李淑兰.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急性心梗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医药前沿, 2013(34):307.

[收稿日期:2015-09-25]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心理护理
蛋白酶的研究历史、发现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续1)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玉米黄素的提取分离及生理功能
盐碱胁迫下玉米EST数据库对比分析
功能性低聚糖的发展及其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