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冷暴力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2016-05-08曾凡富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冷暴力舍友独生子女

曾凡富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管理学院, 广州 510800)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高校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各界、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相对具有隐蔽性的校园冷暴力现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校园冷暴力是非肢体上、非显性状态的暴力行为,其所带来的影响甚至危害往往会被人忽略、淡化。

本文研究的高校校园冷暴力是指,存在师生和同学之间,非肢体上的殴打、攻击行为,而是表现为语言上的嘲讽、侮辱、歧视,行为上的轻视、放任、故意疏远、漠不关心等,行为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他人精神和心理上受到了伤害和侵犯。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校园冷暴力的实施者和受害者。[1-2]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文以广东省某高校2012-2015级4个年级学生为例,围绕高校校园冷暴力存在的现状、冷暴力的主要对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校园冷暴力产生的原因、冷暴力的危害和防范等方面开展调查,设计高校校园冷暴力调查问卷,共20道题。并以座谈会、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数据采集。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发出问卷1 066份,回收问卷1 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 005份,有效回收率为94.28%,获得了较为全面、客观、有效的反馈材料。

三、调查结果综述和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对校园冷暴力的关注度及校园冷暴力的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和图2),在校大学生对校园冷暴力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非常关注和较为关注的占41.89%,不关注的超过十分之一。大多数人认为当今高校校园冷暴力不常被提及,但常有发生,占调查总数的58.21%;其次是觉得“大学生冷暴力普遍存在,且形式多样”,占23.88%;而觉得“冷暴力很少提及,很少发生”和“不太清楚”的人都分别占总数的8.96%,比例较少。

图1 在校大学生对校园冷暴力的关注度

图2 校园冷暴力存在的现状

由此可见,大学生冷暴力现象普遍存在且经常发生,但却常常不受重视,很少会提及到,受关注程度低甚至被忽视的问题。由于对冷暴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合理干预,这可能会导致冷暴力程度愈演愈烈,进而产生十分恶劣的后果,如心理、精神上的严重伤害,甚至最终引发严重的肢体冲突。建议各高校加大对校园冷暴力的宣传力度,加深大学生对冷暴力的认识,了解冷暴力的危害,降低校园冷暴力的发生率,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高校校园冷暴力主要产生的对象

如图3,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学校中冷暴力现象主要产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比例高达85.81%;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冷暴力的比例相对较小,只占31.08%。同时,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在宿舍舍友相处中,极易引发冷暴力,根据调查显示,由于宿舍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冷暴力的比例为70.2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校园冷暴力主要产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宿舍关系是最容易引发冷暴力的,究竟原因在于,90后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属于家里的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宝”。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个性独立,多以自我为中心,相互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容易在学习、生活当中,产生分歧摩擦,没有及时合理地解决,最终相互冷淡、漠视、诋毁,互不理睬,最终形成冷暴力。因此,学校应对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活动,以宿舍或者班级为参加单位,促进学生间的交流;班级内部也可以多组织些可以团结班级内部,增强班级感情的活动,使班内同学多沟通交流,加深认识,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减少校园冷暴力的发生。

图3 高校校园冷暴力主要产生的对象

(三)高校校园冷暴力表现形式及危害

如图4,87.16%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冷暴力表现为宿舍舍友间的冷淡、孤立,85.81%认为校园冷暴力表现为同学之间的刻意疏远。其次是教师对学生的忽视和讽刺学生,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同学间会在评奖评优、干部竞选等涉及到自身荣誉和利益的时候,产生摩擦和隔阂。如图5,95.27%的同学认为校园冷暴力容易导致心理压抑,精神受损;91.22%的同学认为容易导致同学关系闹僵;79.73%的受访者表示校园冷暴力会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超过五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师生间的冷暴力会导致师生的关系不和。

图4 高校校园冷暴力的表现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校大学生普遍都能意识到校园冷暴力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及带来的影响、危害,并且在校大学生受过的冷暴力大多数来源于同学之间、舍友之间,师生之间也有发生。这是因为,同学或者舍友共同在一个集体当中学习、生活,由于每个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有所差异,难免会发生摩擦、冲突,从而导致冷暴力。

图5 高校校园冷暴力的危害

(四)是否独生子女和受过的冷暴力的交叉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如图6),不论是否独生子女,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过冷暴力。其中受到同学冷暴力和宿舍冷暴力的比例较高,分别是58.82%和41.23%。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独生子女受冷暴力所占比例比非独生子女多。独生子女中,受过同学冷暴力的占大多数,将近六成,其他依次是宿舍冷暴力、家庭冷暴力、师生冷暴力;在非独生子女方面,冷暴力来源依次是同学冷暴力、宿舍冷暴力、家庭冷暴力和师生冷暴力(比例从高到低),虽然有将近一半人表示没有受过冷暴力。

图6 是否独生子女和受过的冷暴力调查分析(A为独生子女,B为非独生子女)

我们不难看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都表示,曾经都受到过冷暴力,而且独生子女受过校园冷暴力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家庭成长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独生子女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宝”,从而比较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骄傲性格,与同学相处容易产生隔阂。因此,学生个人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懂得理解、谦让和包容,接纳他人。

(五)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舍友关系满意度调查分析

从图7、图8、图9可以看出,师生关系满意度最高,舍友关系满意度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高校学生对师生、同学、舍友之间的关系感到“大致满意”,表示大致满意最高的是师生关系,占71.62%;直接表示满意的比例相对较低,如对师生关系表示满意的只占22.3%,对同学关系、舍友关系表示满意的分别只有24.32%和35.81%。有6.08%的同学对师生关系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3.38%的同学对同学关系不满意,8.79%的同学对舍友关系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图7 师生关系满意度

图8 同学关系满意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传业授道解惑的过程中,一是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尽可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也应该尊师重道。同学之间、舍友之间,由于成长环境、个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在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如果存在分歧、摩擦,应当及时妥善、理智、合理地解决,有必要的话,可以寻求朋友、家人、老师的帮助。

图9 舍友关系满意度

(六)高校校园冷暴力成因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产生校园冷暴力的原因如下图10所示。

图10 产生校园冷暴力的原因

从图10的数据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产生校园冷暴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因性格差异占比最高,达92.57%。每个人的性格不尽相同,不同性格交融在一起就容易产生摩擦、矛盾,进而可能产生校园冷暴力。其次是生活习惯、交流沟通能力不足、家庭环境因素。另外,也有将近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在心理调试、疏导等方面教育存在不足;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在评奖评优、学生干部竞选中,涉及到同学荣誉、利益的时候,也有可能产生冷暴力。

由此可见,产生校园冷暴力的原因是多方面,原因错综复杂。因此,不论是学生个人、家长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校园冷暴力。个人应有包容心,能够接纳他人的不同习性;家庭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爱孩子而不是娇惯放纵;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防止校园冷暴力的发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七)防范校园冷暴力发生的的措施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1),大多数人认为更好地防范校园冷暴力发生的方法是注重平时的一言一行,理性地处理问题,注重心理调适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分别占86.49%和79.05%。同时,超过五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大师生心理辅导力度,缓解各方面的压力,改变教育理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舆论监督宣传,关注人文精神培养。

总体上看,大多数受访者对以上五条防范措施都持肯定态度,政府、学校、师生各方面的努力必不可少。在政府方面,以平等公平公正为原则,制定好相关教育政策并落实好;学校开设相关心理课程,加强对冷暴力的宣传力度,防范于未然;老师方面,做到平等对待学生,与学生友好相处,亦师亦友;学生个人方面,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理解、包容他人。

图11 防范校园冷暴力产生的措施

四、调查启示

本次调查发现冷暴力现象在我们高校校园普遍存在,并且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社会对校园冷暴力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校园冷暴力会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减轻校园冷暴力对学生的伤害、降低甚至消除校园冷暴力的消极影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府层面:首先,各级政府应当意识到校园冷暴力的存在及其危害性,不断完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使得教师、学生的各项权益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其次,政府应当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注重培养教师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强化教师的成就感和工作认同感,使教师衷心热爱教育事业。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切实改革以升学率、就业率为唯一的教育评价体制,减轻师生的压力,注重学生的均衡发展,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2.社会层面:目前校园冷暴力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对教师、学生造成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但迄今为止校园冷暴力还没有得到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足够重视。整个社会应当发挥其对校园冷暴力的监控和抑制作用,加强舆论宣传和监控,使社会大众能够关注校园冷暴力,关注教师的教书育人,关注教师的发展,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3.学校层面:学校不应该仅仅关注自己的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师也不应该仅仅关注自己的及格率和优秀率。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有创新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如果学生能享受课堂,学生愿意主动去学,这无疑会为学生减少许多的压力,也能够促进师生的关系,减少师生之间冷暴力的发生。

学校应当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地宣传冷暴力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一方面,这样可以提高同学们对冷暴力的关注度,更加深入地了解校园冷暴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同学更加懂得如何与同学交流沟通、相处,并理性、恰当地处理产生的冷暴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适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约束、规范以及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学校的心理中心,班主任以及辅导员老师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面对着学习、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当代大学生不但感觉得到心累,而且在这快速节奏的生活当中更加容易烦躁和抑郁。如果内心的压力和压抑无法通过合理的途径发泄,在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容易导致冷暴力的发生。

4.家庭层面: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很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办,使得孩子独立能力低下,且容易使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比如在一个宿舍内,大家都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都不愿意清理自己宿舍的卫生,不愿干活,不愿迁就礼让他人,这就容易导致冷暴力的发生。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应懂得放手,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而且应从小教育其做人处事、待人待物的道理。

5.个人层面:用理性的思维解决问题。大学生作为一群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思想行为应该逐渐成熟、理智。当遇到校园冷暴力事件的时,应该沉着冷静,理性分析问题及其原因所在,而不是意气用事,因为这很可能会让局面更加僵硬,在遇到分歧、摩擦、冲突的时候,应积极主动真诚地沟通。在沟通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尽量避免冷暴力的发生,避免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若遇到棘手、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向身边的同学、家人和老师寻求帮助,借助外界的力量,化解矛盾。

换位思考,包容他人,以礼待人。在平时学习、生活当中,不应该仅仅以个人为中心。尽管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有摩擦和矛盾是难免的。但是,发生矛盾和冷暴力的时候,不妨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对方的感受,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当他人无意冒犯了自己的时候,也不应该记怨对方,而是理解、包容别人的错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不应自负,蔑视他人,因为这样的行为容易导致冷暴力的发生。

关爱同学,乐于助人。在身边的人存在冷暴力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仅仅做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而应当热心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一方面,自己也可以促进与同学的交流,减少冷暴力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人走出困境。我们应当积极营造友好、正能量的宿舍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让大家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和谐、友好相处,健康快乐地成长。[3-4]

参考文献:

[1]赵浩栋.“校园冷暴力”的概念及特征分析[J].金田,2014(7):414-416.

[2]孟凡启.“90后”女大学生宿舍“冷暴力”现象分析[J].南方论刊,2015(4):86-87.

[3]任云霞.论校园冷暴力的危害及其预防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0):40-44.

[4]马方圆,王晓英.大学生“冷暴力”的成因及组织管理措施[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12):453-454.

猜你喜欢

冷暴力舍友独生子女
同一条毛巾
家庭冷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无债一身轻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行为冷暴力现状调查报告
——以四川省某市A学校为例
班主任工作应杜绝“教育冷暴力”
你的冷暴力会耗尽我所有的爱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新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