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为引擎,助力组织可持续发展
2016-05-08强茂山
文/强茂山
搭建“O+P资源集成”、“3PO治理结构”、“OE体系”三大框架是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项目管理评论》2016年第1期《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建设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一文(以下简称“文化一文”),借鉴西方成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工具,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和企业自身特色,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为企业的组织级项目管理能力建设提供了路径和经验。
组织级项目管理(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OPM)是指通过项目、项目集和项目组合,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于组织和项目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即追求组织的可持续化发展。基于本人近十几年在项目管理的几个应用领域的组织级项目管理研究与咨询实践,体会到构建以项目为引擎的组织持续发展体系,应重视搭建以下3个框架体系:①基于运营(Operation)循环+项目(Project)循环的资源集成体系(简称“O+P资源集成”);②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和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的四层治理结构(简称“3PO治理结构”);③积淀组织使能因素(Organizational Enablers,简称“OE体系”)。
O+P资源集成
任何组织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运营(O)+项目(P)两个循环。O循环是利用已有资产,通过运营创造效益,这里的资产在项目管理的不同应用领域界定不同,在大型基础设施领域指建成的公路、桥梁、电站等;在制造领域可以是设计完成的型号产品;在证券行业是指设计好的理财产品,它们都能通过运营创造效益。但是如果组织只有O循环则万万不行,因为该资产会随时间逐步过时而失去市场,则组织就将衰落。所以,P循环应需而生。P循环是利用O循环的效益实施项目而为组织创造新资产,从而为O循环添加了新动力。因此,项目成为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动力源泉。
观察上述应用领域的O循环所做的工作,每个岗位都是重复性工作,如用电站发电、买电、收钱;销售理财产品、收钱等,所以其高效的资源集成模式应为永久组织,才能发挥熟能生巧的效应。再观察P循环从事的工作,每个项目都是创新性工作,高效、高质、省钱的方法是集成组织内外的已有、顶尖资源,即采用临时组织集成资源。
3PO治理结构
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三层集成,以实现组织战略,需要清晰界定各层的目的。
项目管理通过集成各方资源搭建临时组织达到完成可交付产品的目的,这里的产品是一个泛指的概念,它可以是设计产品、研发报告或一个工程。由于交付项目产品所需实施的各种活动间有着客观的逻辑关系,所以单项目管理的重点聚焦在项目内的逻辑关系管理上,对其“成功”的度量标准包括质量、进度和预算。
表1 3PO项目治理框架
项目集管理是通过统筹多个相关的项目达到聚合增值和形成组织核心能力的目的,这种能力只有依托多个项目互补和衬托才能实现,所以项目集管理是以能力为核心的多项目及其执行逻辑的集成,对其“成功”的度量标准包括满足市场需求和获取利益。
项目组合管理是通过对“何时、做何项目或项目集”的选择来满足组织所处的资源约束,达到组织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其管理要点是通过识别、排序和资源配置来实施对项目优先权及统筹运营的管理,对其“成功”的度量标准包括投资效率和利益获取。
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Organiza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OPM3)是学习、评价和改进组织的项目管理水平的体系。它可以作为项目治理环境建设和改进的指导性标准和方法。
综上所述,3PO可以作为项目治理环境建设的框架。各层级管理的集成范围、目的、管理焦点和成功的度量标准小结如表1所示。
OE体系
越来越多的组织通过组织级项目管理寻求战略发展。组织级项目管理实践需要组织使能因素的支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技术和组织人力资源四个方面。但是使能因素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内涵,作者团队通过对我国IT、通信、建筑工程、设备制造等项目管理主要应用领域的项目管理人员的调研,得出了使能因素在中国情境下的内涵。
中国情境下的组织使能因素体系包含三个层次、九类因素。项目管理的使能因素包括标准的执行规程、执行规范、明确的责权体系和成熟的组织结构四类,体现了在多变的事业环境中应规范执行单项目,以项目作为战略实施单元的管理理念;项目集管理的使能因素包括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灵活的执行结构两类,体现了在规范组织环境下还应保持灵敏反应,实现项目间增值效应和构建核心能力的理念;项目组合管理的使能因素包括共享的组织文化、成员的组织认同和成员的自我组织三类,体现了在灵动组织文化中积淀组织资产,保持持续改进和竞争优势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