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生态力量 打造I/Q 计划访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秘书长王钧
2016-05-08
马莹,本刊记者。
王钧的身上有很多“标签”,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秘书长、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创始人、国家智慧城市标准推广组组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开发者工作组互联网研发创新小组组长、中国系统与软件度量用户组执行主席、I/Q计划策划人、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创始人……
TiD2016中国质量竞争力大会举办前夕,作为大会主席的王钧在其位于中关村软件园的办公室接受了《项目管理评论》杂志记者的专访。在他看来,这些身份就像一件件衣服,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但是它们的“内核”是统一的,因此各个身份的兼顾和衔接自然水到渠成。
事实上,王钧更喜欢称自己为“智联联盟创始人老王”“过程改进之老王”“连续创业者老王”“6789创+基金老王”。多年来他一直受益于一句话:让心里所想的,手上所做的,嘴里所说的,三者一致。这几个称谓,也可以看出他十几年来在软件行业坚守和创新的轨迹。
TiD:新旧问题交织的突破口
王钧最早就职于神州数码,从事一线研发管理工作,是活跃于中国最早的IT技术社区的领袖型人物。2003年起,王钧在我国软件工程界泰斗何新贵院士、郑人杰教授和华平澜先生的领导下,创建我国第一个过程改进行业组织——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
对于软件工程领域所处的阶段,王钧用人的成长过程做比喻:“如果说建筑行业五十岁,化工行业四十岁,软件产业则正处于相对幼稚的青春期,前途美好、充满活力,但也需要关照。”当前,软件正在成为世界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引擎和重要内容。一方面,新的交付场景下,软件研发诸多新挑战,如软件交付周期大幅度缩短,质量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工程方法呈现多元化,软件研发和创新进一步融合,交付体系急需升级。另一方面,“上一代软件研发”遗留了一些老大难问题,包括价值低估、利润率低、质量低下、创新不足等。当前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应对呼声空前迫切,需要找到系统化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与软件过程改进分会整合软件行业已有研发领域三大专业会议为TiD质量竞争力大会,以“下一代软件研发”为主题,首次在包括政府、企业、学术、协会、咨询、社区、用户七方的完整生态层面,首次在核心技术、研发体系、质量、创新、价值、品牌六大敏感要素层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找到关键突破口,凝聚生态力量。
自TiD2014首届大会举办以来,TiD大会已成为我国软件研发顶级盛会。王钧告诉记者,TiD顾名思义,追求更高、更新、更深:为体现行业高度(Top),1/4以上的话题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为体现技术创新(Innovation),90%以上的话题均为首次在国内会议上发表;为体现专业深度(Depth),四天的大会,前两天的大时段培训,均为在某个技术点上的深度挖掘。后两天的会议,90%以上的并行演讲均进行了在线预演并通过了会议评委组的评审和严格把关,经过层层筛选后,只有那些具有深度思考的议题才能带给观众。
TiD2016立足国际视角,议程丰富多彩,共12个分会场,30多场深度会前培训,22个主题演讲,100个并行Session,50大板块研发主题。记者注意到,除了三大会议之一的中国敏捷软件开发大会,还设置了为期两天的敏捷项目管理专题会,百度、腾讯、滴滴、雅各布森等企业人员莅临演讲。王钧分析,这反映了社区关注的动向、行业应用的动向。具体来说,项目管理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现阶段迎来新的高峰,特别是在中国,全世界最多的项目、最大的项目、最复杂的项目都在中国。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带来社会的运转速度加快,项目交付期更短,需要单点突破、快速迭代。而敏捷的体系化程度相对较低,与体系成熟的项目管理结合到一起,是市场的呼唤。
点穴:做真正的行业协会
在软件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王钧对业界的三大现象直言不讳:甲方不满意、乙方不挣钱、从业不快乐。他认为,解决之道应以生态为突破口,抓预算标准化、生态协同化、研发体系化、人才职业化、创新模式化、竞争生态化。打个比方,就像治病一样,先找到病因,再找准穴位治疗。那么,成本度量便是这个穴位。
王钧解释,如何度量和评估软件研发项目的成本一直是产业界的难题。“软件成本预算不足,牺牲的肯定是质量。”在软件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软件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软件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控制的科学依据,也经常出现时间滞后、费用远远超出最初估算水平的情况。
自2002年清华大学召开国内软件成本度量第一次会议,14年来,王钧一直对这件事进行跟踪,特别是国际上的动向。他回忆,2006年发起软件的基准工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软件行业的基准数据库,2007年发起中日韩软件过程的国际度量联盟,为成本度量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年成立中软协过改分会,在这个平台上一直坚守,做真真正正的行业协会。在此期间制定了I计划(创新领导力计划)、Q计划(质量竞争力计划)。随后为整合政府、企业、学术、协会、咨询、社区、用户七方生态,组建了中关村智联软件服务业质量创新联盟,将成本度量在协会纵向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横向与纵向的共同发展。
目前,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华为、东软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参与到标准落地应用工作中。其中,中国银行已实现了规模估算方法的全面应用及工作量评审,进而建立了规模度量的管理体系,培养的CCEP认证(软件成本评估专家认证)人员超500人,完成了全流程全覆盖的软件研发度量体系建设。
2015年,随着智联联盟标准委员会的成立,成本度量升级为国家标准,二期工程正式启动。据悉,二期工程将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围绕招投标场景,与国家招投标法律、法规相契合。总体策略是上轨道、加速度、破垄断、扩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计划将“Q计划”作为下一个十年我国软件质量运动的总纲领,从“质量是满足客户需要”这一质量根本定义出发,强调质量是软件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质量工作应由“QA”和“测试”层面提升到“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和“软件交付全生命周期”的高度。
6月27日,“Q计划(2012—2020)”4.0版本发布,秉持“质量从预算抓起,预算从生态突破”的理念,以生态协同化、标准预算化、研发体系化、人才职业化作为四个里程碑,一期分四个阶段花九年完成,全面提升我国软件企业质量竞争力,解决软件行业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
创+:“6789”协同创业
有着马背民族——鲜卑族血统的王钧有一个做事哲学:“我就喜欢做难做的事情。”另一方面,王钧又具有双子座喜欢尝试和挑战新鲜事物的特质。
王钧说,质量是企业存在的理由(Q计划),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理由(I计划)。我国企业大而不强,要图强,非从I/Q抓起不可。但是,创业是条生死线,每一步都埋伏着生死棋。咖啡生意不好做,“创咖”更是几经寒流。他感慨:“中国‘双创’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成功率太低,快成赌博了。”
如何提高“双创”成功率?王钧给出了两个策略:一是“6789”协同创业,二是打造全要素孵化众创平台。他解释:“目前的现状是,80后90后创业,60后70后在旁边看,而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就在60后70后的手中,80后90后都找柳传志、俞敏洪、周鸿祎、熊晓鸽这样的创业导师,又不够现实。广大的60后70后有很多能量,商业思维、资金支持、人脉资源……80后90后有创业梦想和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就缺一个对接平台,我们正在启动的ITea茶社就是这样的全要素对接平台。”
王钧说,茶社本质是建立人的链接,好像一个按钮,启动I计划,集合最优秀的200位创新人脉资源,为协会庞大的人脉网植入一个核心(Kernel),有了创新的人,自然产生创新的事。智联联盟拥有2000家会员,70%是IT厂商,20%是IT用户,10%是互联网企业,联盟首次提出并倡导八方协同,连接政府、企业、学术、协会、咨询、社区、用户、资金八方。因此,本质上来说,ITea茶社是一个致力服务于创新创业的新型资源平台和新型孵化器。
一壶清茶、八仙相助、“双创”可成。王钧笑言,在ITea茶社,大家喝的是一杯饱含智慧、人脉以及互联网精神的茶。据悉,茶社还将与众多孵化器、协会联盟、公共服务平台和园区形成联合体,实现“智本”、“资本”和“技术”三个两创要素的融合与互动,服务于创客、初创企业、小微企业以及大众企业、产业园区和区域经济。
王钧总结,I计划的价值在于用生态级智本保障成功率,提高双创连接效率,为智本提供释放价值的机会,为小额资本提供投资机会,为VC提供对接创业者的平台。
后记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赵小凡曾评价,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旗下有20几个分支机构,过程改进分会是分支机构里最活跃,也是得到业界认可并取得成效最多最显著的分会。
赞誉的背后,王钧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此次采访的时间几经更改,采访前日,他刚刚结束大连国际软件交易会,并去青岛、广州、珠海出差回京。采访后隔日,他即启程访问重庆软件协会并与猪八戒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他来说,“一周七天都是工作日。”即便如此,王钧一定要定期留给自己闭关思考的时间:“有人说过思考是一味药,今天思考了一个问题,明天再思考一个问题,想明白了,就很轻松。海吃胡塞会得病,脑子塞满碎片信息也会得病,闭关静修,使碎片变成有用的知识,与既有经验体系和观念体系融合起来,形成智慧。”这也许就是王钧在软件行业十余年依然目标清晰、饱有激情、神采飞扬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