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互联网+教育”时代数学教育变革

2016-05-07陈海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创新

陈海平

摘 要: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宏观的教育形态上,而且已经深入到每个学科,带来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学习方式、教育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的系列变革。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怎样变革才能使数学教育更加有效,使学生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提高?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与实践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数学教育模式;资源;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13-02

一、“互联网+教育”时代数学教育新特点

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互联网商务、互联网教育、互联网管理,发展迅猛,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在互联网教育方面,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大胆的探索。比如,“创数教育”集团就打造了国内领先的中学数学自主学习平台,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促进互联网与教育融合,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更美好的学习体验。还有由国家财政部与教育部主导,全国各高等院校参与的国家资源库建设,都为互联网教育的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数学教育变革出现了一下新特点:

1、教学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串起教与学的教学活动全过程。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一对多的对应关系,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的理想教育模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很多网络资源都可以共享,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选择,使得一对一的教学成为可能。

因此,我们现在的课堂,可以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可以把网络资源及时有效的利用起来。传统教学方法有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注重知识的传承,课堂教学便于师生间面对面交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优点就是信息量大,直观生动,比如,在学习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鼓励老师参与教学信息化建设,通过微课、幕课,把教学内容细化,微型化,通过微信、QQ等手机平台发放给学生,使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展开,时时刻刻伴随在学生身边。

2、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随着国家资源库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可以被人们所利用,学生学习就由原来的老师传授的单一途径变成了既可以课堂学习,可以网上学习,可以通过QQ、微信等即时工具在线学习等多种途径,实现内容的多选择、时间的多选择、学习方式的多选择性,结合目前的移动4G网络的普及,学生的学习环境也由单一,变得更灵活和开放。学习变得轻松、自由、主动、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都是按教学计划来执行的,学生学习是一种被动式的。可能今天老师讲的内容我已经提前学习过了,掌握了,但还得在教室待着;也可能由于老师前面讲的内容我没有消化吸收好,今天讲的内容听不懂,也得坐在教室里,心里着急也无可奈何。而有了互联网学习平台,作为一名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选择地学习,把互联网学习平台当做自己课堂学习的补充和自我评价的工具,使学习 “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3、网络资源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创新空间。现在的网络资源相当丰富,强大的搜索引擎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现在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叫“有问题,找百度”。确实是这样,很多问题在网络上都能够找到答案或方法,只要老师在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合理,完全可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学生能力培养模式。比如,我们学习分段函数的时候,很多学生初学时求函数值会出现错误,老师可以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就是用Excel编制一个求函数值的小程序。在学生具备有Excel表格应用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方法,摸索、探究,实践、验证,最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是一种互联网学习的创新,多学科、跨门类的横向联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素质,为今后解决问题提供一种思路、方法。

现在,手机的普及,很多学习及数学应用软件都是开放式的,几乎不花费什么成本,这也给学生在学习中的“动手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大方便。我们学生对函数的作图很畏惧,手机上的作图软件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做出函数的图像,可以根据参数值的改变观察图像的变化情况,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本质规律的认识。

二、互联网+数学教育发展的现状和今后的任务:

1、仍然处在探索阶段的“互联网+教育”。目前,互联网教育被炒的红红火火,2013年7月阿里推出“淘宝同学”。2014年8月,腾讯公司成立“腾讯课堂”。百度更是一口气收购“传课网”,投资万学教育和沪江网校。

还有很多专做教育的互联网公司,都做出了各自的特色。

但是现在看来仍然停留在企业层面,这些互联网公司与学校教育还存在脱节现象,具体到应用与教育教学实践上还为时尚早。

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任友群在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微言教育”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表示,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撑,催生教育体制机制变革,让“个性化”教育不再只是梦想,“因材施教”能关照更多人。现实教育信息化需要提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保证,对学校硬件建设提出要求。就我所知,很多学校多媒体教室都不全,很多都仍然是普通教室。有的多媒体教室设备老化,网络速度非常慢,教学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比如,我们这个高职院校,数学作图软件一样都没有,更不要说将其配置到各个多媒体教室里了。

硬件条件是如此状况,而我们的老师自身的条件也没有跟是时代的步伐,可能各个学校的状况不一样,就我们学校来说,有些老师走在了前面,但很多老师还在等待观望,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不敢去尝试,当然,现在学校已经在开始做这项工作,利用假期时间,集中对老师进行培训。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老师应该有时代感,要跟得上时代;另一方面,老师不用特别担心技术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有人会替老师考虑好的”,最根本的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做好了这两点,教师才能在这个时代拥有更大的舞台。

2、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教育”的资源优势。“互联网+”时代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使人们越来越困惑,对传统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把握不准了,由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传统教育变成了持怀疑的态度,在老师们的思想上造成了混乱。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互联网+教育”将改变教育,但是不会颠覆教育,更不会颠覆学校的现有体制。

中关村新兴网络教育开发研究院院长李洪波也认为,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之间是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直至最终融合为一的关系。“传统教育不是一无是处,互联网教育仍然需要吸收传统教育的精华为其所用,而不是另起炉灶或砸烂传统教育、彻底重建。”人大哲学院教授王伯鲁指出,在互联网与教育“亲密接触”的当下,保持一份冷静,牢记教育的本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对“互联网+教育”要有正确的认识,找准契入点,把“互联网+”教育的资源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手能力、思维方法、运用现代计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能力统统纳入教学设计中去,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学习,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可以做出适当的引导,给学生介绍网络是的一些资源,可以是网络课程,可以是教学视频,可以是运用工具等等。

3、注意发挥团队的力量与智慧。老师在教学中,特别忌讳单打独斗,很多学校可能存在相当优秀的教学高手,但整体教学水平却不高,原因在于教师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缺乏交流,没有取长补短,不能使整体教学水平都得以提高。特别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掌握的非常娴熟的情况下,必须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前提下,由学校教务处牵头,组织对老师进行培训,然后,分教研室进行反复训练,老师之间相互探索交流,才能有很好的效果。每个老师都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使用,在实践中探索、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创新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