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2016-05-06薛顺富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小说

薛顺富

【摘 要】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正确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从而使学生走出课堂,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有助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教学;课外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智力技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养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基本目标。在阅读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根据课本中的阅读教材,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一位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说:“对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有很多直接经验,大量的是间接经验,而阅读就是积累、储蓄、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营养。”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是听、说、读、写,其中最重要的是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要写好作文,大量的写作素材来源于课外阅读,仅靠课本上的范文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型的大语文教学观,积极鼓励学生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特别是课外小说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来获取写作素材,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不主张学生读课外作品,认为那是无用的,学生只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把握住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便可以提高语文成绩。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其实,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教材只是个例子,那么教材所起的作用就只是说明或证明。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却把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扩大化了,以为例子可以概括其他的所有类似的东西,便将语文教学植根于教材这一花盆中,成天围着例子打转,学生的课外阅读却少得可怜,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不要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社会、自然,如仅限于课堂学习,只是井底之蛙,所识有限。而新型的语文教学又岂能局限于课堂,还应当与学校、社会、家庭、自然这个大a环境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对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认知,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写作材料,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故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互相促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课外读物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的课外辅助阅读材料,既可以满足学生适量的阅读需求,也可以为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二、重视课外阅读,将阅读外需转化为阅读情趣

情趣是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又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初中学生普遍爱看课外书,甚至于有的在课堂上也偷偷地看,这是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良好条件,但我们在教学中没有注重它,反而在某种客观而看似堂皇的理由下把它“扼杀”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很少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据心理学统计,其才能可发挥至80%以上,成功的概率也较高;如果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其才能发挥只有20%左右,学习活动也如此。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要对学生的阅读爱好能正确引导,便能激发初中学生的潜在意识,使之成为阅读课外读物的动力。

如就初中学生看小说而言,多数局限在言情、武侠小说等方面,范围较窄;看时也多数是走马观花,追求故事情节,故事完了阅读活动也就终结了等等。针对以上诸多状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加以正面引导,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如学生喜欢看言情小说,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言情小说进行把握,言情小说的特色主要是细腻的心理刻画和大量的细节描写,在阅读中应当怎样去学习借鉴,并尝试着把它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而武侠小说的特色主要是故事情节的设置吸引读者和大量动词、形容词的准确运用,阅读中可以集中心力去品味,借鉴其方法,并用于自己的写作之中;对于阅读范围较窄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去尝试读一些历史小说、乡土小说等,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小说中去感知不同的韵味,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对于阅读粗浅者,可以引导他们在阅读后,想一想小说哪些地方好,可以对好的词句、语段、精彩场景作摘录,也可以写写读后感、短评等,进一步加深对小说进行深一层的感知理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等。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对学生的阅读精神加以鼓励,这既维护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生活情趣。教学实践证明: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但能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在大量的阅读中深受感染,陶冶情操,提高品格。学生的阅读情趣一旦生成,他们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把阅读当作一件高兴的事去做,很投入,很忘我,阅读的效果好,语文水平自然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率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其能运用其方法去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获取更多知识。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或提纲挈领、或释疑解难;可选用泛读或略读;采用精读或细读。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圈、点、钩、画一些重要词句段。阅读时,学生必须有阅读笔记,认真做好记录,对所摘录的文字要注明出处,以便需要时查询,阅读结束后要及时写阅读体会。在阅读课上,教师不妨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文章让学生揣摩,或从内容上、形式上、语言上、艺术手法上,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这样,在教师适当的方法指导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详尽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学生学会好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去阅读,重在教会学生如何去总结读课外读物的方法。如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小说的方法,并且布置一些小说篇目,让学生去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孔乙己》一文,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可谓一字传神,语言很耐人咀嚼。我在讲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时,亲自找了九个硬币,为学生做了排的动作,并且让他们也亲自动手试一试排钱的动作,由此让他们领悟出孔乙己的心理,悟出作者措辞的妙处,启发他们的思维乐趣。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来讲,自然环境的描写主要是烘托作用,社会环境决定人物的命运。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外读物。

四、注重引导学生筛选课外阅读的范围与篇目

人们常说:“一本好书能使人受益无穷,一本坏书能使人受害无穷。”当今社会,书海林立,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佳禾”“杂草”“毒草”混杂。由于初中学生的识真善美、辨假丑恶的能力不强,有的可能会因得“佳禾”而得益,有的可能深陷“杂草”丛中不能自拔,甚至有的可能沾上“毒草”而身心受害。课外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有一个准数,在质和量上都很难把握。那种放羊式的,甚至是徒有虚名的课外阅读,很难发挥课外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教师在课内应大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课内促课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内精彩篇目的赏析,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采用扩展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阅读的触觉向深处延伸。

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学生引进课外阅读的天地,又要引导学生去筛选与课文联系紧密且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读物,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远离那些有损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课外书籍。选好课外读物后,教师(下转38页)(上接35页)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方式,处理好泛读与精读的关系,把握住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方法与要领。对于一些优秀的篇目,教师应提出要求,让学生重点研读。学生读完后,让他们去完成一些作业,如文章哪些地方好?在人物塑造或写作方面有何特点?写写读后感等,促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有利时间与条件去阅读课外读物

在语文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占据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校期间有些教师反对学生看课外书,繁多的作业使学生喘不过气来,假期间也是一大堆作业,这些做法让学生反感。其实,语文知识并不完全是在课本或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则在课外阅读中去获得吸取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和条件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一是指导学生善于“挤”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或课间,或双休日,或寒暑假。只要能用心去“挤”,总能“挤”出大量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的。二是指导学生善于利用有利条件进行课外阅读。如可去阅览室进行阅读,或到图书馆借阅,也可借助互联网进行网上阅读。三是推荐优秀课外读物让学生去阅读。教师可一个月或半个月推荐一本自己欣赏的书籍或一篇文章给学生读。

总之,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的课文作为课外阅读的引子,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读物,使学生走出小课堂,拓宽视野,丰富知识,从而有助于语文学习。只有重视并科学地组织课外阅读,才能适应阅读教学的新形势,也才能不断充实、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教育委员会. 中学语文教材分析[M]. 昆明:云南省教育出版社,1998.

[2] 刘向东.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M]. 北京:中国教育学术研究会出版,2007.

[3] 万福,于建福.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倾斜(小说)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