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阈下大学英语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研究
2016-05-06周晓文
周晓文
摘 要: 本文从具身认知理论出发,认为在外语学习中身体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多关注学生“具身化”的认知特点,关注教学的情境性和学生学习的体验性,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具身认知理论 微视频 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认知理论实现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转变。外语学习这一认知过程不可避免地与“具身化”产生联系,外语教学中教师深入理解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具备这种“身心统一观”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应用
具身认知理论是当代认知科学发展中一种新的认知理论范式,其核心要义是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弥补了传统认知中对身体体验的忽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不能把认知活动完全归结为反思意识符号的思维水平,应该从身体和身体经验中探寻认知的起源、演化及发展。Heidegger,Merleau-Ponty,Dewey和Vygotsky等人开创性地运用新的立场、方法等变革传统的认知方式,第二代认知科学即具身认知科学(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兴起,认知科学也实现了“离身-具身”的转型。具身的第二代认知科学以身体体验为前提,并认为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心智是身体的心智,离开了身体,认知和心智根本就不存在(叶浩生,2010),即具身认知。具身认知注重认知所涉及的内容、上下文、环境,主要探究知觉、行为、情感、思维等是如何通过身体实现的。
如今,具身认知已从哲学思辨走向实证探讨,冯晓虎指出:“在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教育、认知人类学、语言学及行为和思想的动力系统中,人们已经日益频繁地谈到具身化(embodiment)和情境性(situatedness)。”社会心理学家Stepper和Strack对一些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身体姿态对完成某种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情绪是具身的,身体及其活动方式对情绪与情感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证实了情绪、记忆等的具身性。李云媛、莫永华则认为学习是具身性的,故具身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具身性在教育中极具重要性和必要性。
选取国内学者将具身认知的部分内容同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来看,如许先文在具身认知原理的指导下提出了语言认知和英语理解的心理模型。杨惠媛、苑春鸣则基于体验哲学的基础,倡导体验式教学。何元庆、周宵探讨如何利用具身认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王婧指出具身认知关于人的认知、身体和环境是一个动态统一体的思想,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2.微视频
目前,基于信息技术、大数据、数字化时代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有了长足的进步,祝智庭、何克抗、胡铁生等学者分别就数字化教育、教育信息化、微课建设、多媒体课件制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微课课程设计及课程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等(王觅,2013)。同时随着网络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视频成为传播和共享知识的重要载体,尤其是近年来倡导学习资源走向开放、多元、共享,开放的教学视频课程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微视频课程作为碎片化学习时代发展下的新课程形态能满足学习者需求,自然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微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有着教学时间短、形象生动化、将内容复杂的课程内容片段化等优势,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张莉,2014)。
3.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微视频教学资源设计
笔者认为应将具身认知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让教师、学生充分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依托大学英语课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可参与度高、可操作性强的主题单元内容,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创新、设计、互动,并通过摄影机或手机及Adobe Captivate 4屏幕录像软件等进行录制,使用视频编辑软件等工具加工处理后,最终形成教学资源,为今后教学或交流所用;通过师生在课堂上对演示型微视频(既定的课堂资源)进行标注、交互、评价,逐步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交互型微视频教学资源库;同时微视频资源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手机、PDA、MP4等视频移动终端进行交互性强的、开放的、形式灵活的自主学习,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力行、感同身受,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信息化、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进而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自制教学资源素材库也可以更好地应用于大学英语学习中,帮助情景化知识的确立,强化教学效果。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网络平台或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推动高校外语教学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有着积极意义,并对优化数字化学习效果的移动教育资源建设理论研究有一定的佐证作用。另外,对广大外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有借鉴和参考作用,并引起高校微课教学相关专业人士的重视和深入探讨、交流。
4.结语
笔者认为应将具身认知理论与高校英语信息化、数字化教学相结合,用认知的角度为大学英语学习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同时丰富具身认知理论的应用研究价值及其成果,促进学生英语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以及大数据时代下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师专业发展,并对推动高校外语教学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有积极意义。但是教学不是一个预设的程序操作,而是一个需要身体参与的自组织活动,因此师生的参与度、对具体环境的体验及情景化知识的确立,对师生尤其一线教师、新任教师的要求很高,总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这也是值得笔者研究关注并力争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晓虎.论莱柯夫术语“Embodiment”译名[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何元庆,周宵.基于具身认知论的课堂教学探讨[J].铜陵学院学报,2010,(5).
[3]李云媛,莫永华.具身认知的教育意义和潜在价值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9).
[4]王觅.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5]王靖,陈卫东.具身认知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与技术的应用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2,(3).
[6]许先文.语言具身认知原理及英语理解的心理模型[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7]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
[8]张莉.大学英语教学中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研究[J].科技论坛,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