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流域笋用楠竹的高产栽培技术

2016-05-05梅再胜曹庆华梅晗璐薛昉陈惠

长江蔬菜 2016年1期
关键词:楠竹竹鞭春笋

梅再胜 曹庆华 梅晗璐 薛昉 陈惠



长江流域笋用楠竹的高产栽培技术

梅再胜曹庆华梅晗璐薛昉陈惠

导读:楠竹又称毛竹,只要栽培技术得当,定植后第5年及以后每年每667 m2可产竹笋1 000多kg,高产的可达1 500多kg曰第7年及以后每年每667 m2还可产竹材1 000多kg曰而且在不占用上好耕地的情况下,栽植1次,终身受益,平均每667 m2每年纯收入高于普通农作物。

梅再胜,湖北黄石市农业局,黄石港区磁湖东路磁湖东路2号,435002,

电话:0714-6225633,13972800870

曹庆华,黄石市农业局

梅晗璐,湖北理工学院

薛昉,黄石市蔬菜科研所

陈惠,黄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

楠竹为大型禾本科植物,地下部分有竹鞭、竹根、竹芽,地上部分有竹竿、竹枝、竹叶。竹鞭一般生长在土壤深15~40 cm处,每节竹鞭有1个侧芽,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均可发育成竹笋或竹鞭;壮龄竹鞭上的部分肥壮侧芽在夏末秋初开始分化为笋芽,到冬春季节笋芽长成竹笋,其中作为植株培育的健壮春笋经过40~50天的生长可成为新竹;第2年春季新竹整株换叶1次,以后每间隔1年在春季换叶1次;2~5年竹龄楠竹的抽鞭发笋能力最强,6~8年竹龄楠竹的材质强度最好,9年以上竹龄楠竹的生活力逐步衰退。

1 栽培地选择

笋用楠竹的栽培地应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湿润、土层深50 cm以上、有抗旱水源、背风向阳、坡度25°以下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尤以“农业学大寨”时期开垦的、现在因劳动力不足而长期抛荒的丘陵梯地最为理想。

2 整地

清除栽培地内的灌木和杂草,全垦翻耕25~30 cm,清除土中的大石块和树蔸、树根等杂物,同时整理出下一步挖掘机开挖栽培沟所需的行走通道,接着人工与挖掘机配合,按等高线每3.5 m开挖1条宽70 cm、深50 cm的栽培沟。

3 挖取种竹

种竹也称母竹,移栽定植用的种竹要选择竹龄2~3年、胸径3~6 cm、无病虫害、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竹节正常的楠竹。挖掘种竹时,先找准竹鞭走向,再细心挖土找到竹鞭,每株种竹按保留来鞭30~40 cm、去鞭70~80 cm的标准,沿竹鞭两侧细心挖取,并注意做到不伤竹身、不伤竹蔸、不伤鞭根、不伤笋芽。挖出种竹后,保留枝条5~7盘,砍去竹尾。种竹如需长途运输,则须用稻草或蒲包包扎以保护好基部,运输途中适时浇水保湿。

4 移栽定植和施基肥

笋用楠竹移栽定植时间为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一般每667 m2移栽定植50~54株。栽植时先在壕沟底垫表土10~15 cm,解去种竹包扎物,按3.5 m的株距将种竹轻轻放入壕沟中,使竹鞭走向与壕沟走向平行,与去鞭方向一致,且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紧密接触,再填土、踏实,同时注意防止损伤鞭根和笋芽;填土深度比种竹原入土深度加深5~10 cm,种竹植株周围填土要高于周边,以防积水烂鞭。种竹植株周围填土完毕后,给壕沟的非种竹定植处填土,填土时注意不要形成水坑。整个壕沟的填土还必须与施基肥相结合,即在给壕沟深10~40 cm处填土时,每667 m2施入腐熟猪粪10 000 kg或腐熟菜饼500 kg作基肥,基肥要与10~40 cm深度的回填土充分混合,非种竹定植处适当多施,种竹定植处适当少施,且肥料尽量不与种竹植株直接接触。填土和施基肥完毕之后,给种竹植株浇足定根水。

5 防兽害

每年的竹笋发生季节和新竹成竹之前,楠竹林内严禁放牧,并严防野猪为害。

6 抗旱除雪

由于笋用楠竹的栽培地为丘陵山地,只要不形成水坑,其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排渍,一般年份也无需抗旱。如果夏季高温干旱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楠竹正常生长,需在早晚凉爽时抽水抗旱。冬季如遇大雪,及时摇动植株,并用长竹竿配合,清除植株上的积雪,以免植株受损。

7 全垦翻耕和追肥、除草

从笋用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2年开始,每年5~6月要将整个栽培地全垦翻耕1次,翻耕深度15~20 cm,全垦翻耕时清除栽培地内的石头、杂草、灌木、树根等杂物,第7年以后还要清除老竹蔸及老竹鞭,同时注意避免损伤幼壮竹鞭及竹鞭上的鞭芽和鞭根。从移栽定植后的第3年开始,每年全垦翻耕前,667 m2均匀追撒腐熟猪粪3 000 kg或腐熟菜饼150 kg,再结合全垦翻耕将肥料混入土内。

在笋用楠竹植株封行前,每年用草甘膦、森泰(环唪酮)等除草剂于6月全垦翻耕后和9月进行2次除草。如果笋用楠竹栽培地土壤耕作条件较好,可在其植株封行前合理间种黄豆、绿豆、蚕豆、豌豆、花生等不与楠竹争光、争肥、争水的农作物,实行以耕代抚,增加收入。

8 挖春笋和选笋留母竹

从笋用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5年开始,当每667 m2楠竹健壮植株数达到240株以上时,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根据春笋出土情况,可每隔1天挖取春笋1次;挖取春笋后,先用翻起的少量土壤覆盖竹鞭,再将50~100 g腐熟菜饼施入笋穴,最后填平笋穴。每年4月10~26日是选笋留母竹的最佳时期,此时出土的健壮春笋首先要选择50个作为母竹留养,以确保每年不少于40株的新竹成竹目标;作母竹留养的春笋要求在栽培地分布均匀,并作好标记,其余春笋全部挖取。

9 挖冬笋

从笋用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5年开始,当每667 m2楠竹健壮植株数达到240株以上时,如果竹笋市场行情较好,可于12月至翌年2月沿竹鞭生长方向的土壤开裂处,挖取笋体已粗大的冬笋;挖取冬笋后,照样先用翻起的少量土壤覆盖竹鞭,再将50~100 g腐熟菜饼施入笋穴,最后填平笋穴。但要注意,冬笋的挖取数量只能少许,否则会严重影响春笋的产量和选笋留母竹的数量及质量。

10 打顶

从笋用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5年开始,每年选留的新竹在当年的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截去植株上端的1/6~1/5,确保植株中下端留枝数量不少于15盘,以抑制顶端优势,促进发鞭发笋,降低冬季风雪为害。

11 砍伐老竹

由于2~5年竹龄的楠竹孕笋能力最强,故笋用楠竹林要求1~5年竹龄的楠竹数占总株数的90%,6~7年竹龄的楠竹只能用来填补空地,仅占总株数的10%,8年及以上竹龄的老竹一般不保留。所以,笋用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6年冬季,要砍伐少量生长状况不良、病虫为害严重和过于拥挤的老竹,从笋用楠竹移栽定植后的第7年开始,一般每年冬季砍伐老竹35~45根,砍伐后要随即挖除竹蔸,也可先打通竹蔸内竹节,每蔸内施入尿素0.2~0.3 kg或碳酸氢铵0.4~0.5 kg,再盖土密封。砍伐老竹应在伐前根据竹龄长短、竹株分布、长势强弱和病虫为害等情况,按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的原则,先标明应伐竹株,再齐地伐倒植株;竹笋发生大小年明显的笋用楠竹林,则大年多伐,小年少伐。每年老竹砍伐后,每667 m2楠竹健壮植株保有量须在240株左右,最低保有量不少于220株。为了正确掌握每株楠竹的年龄,可在每年选留的竹笋长成成年楠竹后,用油漆在竹竿上写明年份,以便正确砍伐。

12 主要病虫害防治

12.1毛竹枯梢病

该病主要为害当年新竹的嫩枝和侧枝,初发期一般在7月上旬。发病时,先在主干或枝条的某一节杈处出现棕红色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梭形或舌状淡褐色病斑,接着逐渐变成深褐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部以上的枝叶逐渐萎蔫,叶片逐渐纵卷、变黄,最后枯萎脱落、枝梢枯死、不再长出新叶。发病严重的楠竹林,前期竹冠呈赤色,远看似火烧状,后期竹冠呈灰白色。

毛竹枯梢病的防治措施,一是严禁从疫区和疫情发生区调运带有该病的种竹;二是及时清除并烧毁发病的枯枝、枯叶、枯株;三是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病区幼竹展枝放叶时期,用50%苯来特(苯菌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1∶100波尔多液等喷雾预防,每7~10天喷药1次,连续2~3次;也可在发病初期用此法防治。

12.2黄脊竹蝗

黄脊竹蝗又名蝗虫、蚱蜢、蚂蚱,该虫取食竹叶,大发生时,楠竹成光竿。该虫一般在背阴向阳、杂草稀少、土质较疏松的山腰或山坡处产卵,产卵处一般有便于辨认的黑色圆形盖状物。

黄脊竹蝗的防治措施,首先是早防,即在黄脊竹蝗处于若虫期,未上大竹,群集在小竹及杂草上取食时,及时用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5%卡死克(氟虫脲)乳油2 000倍液、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剂1 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如果黄脊竹蝗已上到大竹林冠,则用高压机动喷雾器喷射上述药液交替防治,或用敌敌畏烟雾剂熏杀。有条件的基地可于11月发动群众到黄脊竹蝗产卵多的地点挖卵块。

12.3竹镂舟蛾

竹镂舟蛾又名竹蚕、竹青虫,其幼虫为害竹叶和叶鞘,严重时将成片楠竹林吃成光秆。幼虫身体光滑呈绿色、头部红褐色。1~2龄幼虫受惊时会吐丝下垂,2龄以后幼虫受惊就会坠地,几分钟后又会重新爬上竹冠。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老熟幼虫则下到地面,在枯枝落叶间结茧越冬,翌年4月羽化为成虫。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白天一般静伏不动,晚上非常活跃。

其防治措施,一是可利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二是可利用幼虫受惊坠地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三是可用高压机动喷雾器交替喷射50%辛硫磷乳剂1 000倍液、2.5%敌杀死乳剂1 5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8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等防治幼虫;四是可用敌敌畏烟雾剂熏杀幼虫。

收稿日期:2015-09-04

猜你喜欢

楠竹竹鞭春笋
楠竹全冠栽植技术及养护管理
高节竹竹鞭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征
食春笋知春味
毛竹林竹鞭生长特征和空间结构的探地雷达无损探测*
楠竹丰产措施探讨
阳光薄荷糖
红哺鸡竹不同施肥方法与地下竹鞭生长关系的研究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12种吃春笋de方法
提高材用楠竹林生产力的技术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