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措施

2016-05-05吕明超陈光朱富春

长江蔬菜 2016年3期
关键词:陵区晚疫病抗病

吕明超 陈光 朱富春



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原因及绿色防控措施

吕明超陈光朱富春

导读:河南漯河市召陵区非常适合春、秋二季马铃薯栽培,但受品种抗性较差、初次侵染菌源量大、气候条件适宜和栽培管理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为害较重,制约了马铃薯生产。为此,按照“科学用药、绿色发展”要求,提出以选用抗病良种为中心、压低菌源为前提、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用药作保障的综合绿色防控措施。

马铃薯病茎

马铃薯病叶

吕明超,河南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漯河市召陵区栾河路,462300,电话:13603857526

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6℃,日照时数2 181 h,年均降水量786 mm,非常适合春、秋二季马铃薯栽培。近年来,随着召陵区种植业结构深化调整,春、秋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4年已达3 335 hm2。但由于受品种抗性较差、初次侵染菌源量大、气候条件适宜和栽培管理水平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在召陵区发生为害较重,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成为制约马铃薯优质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按照“科学用药、绿色发展”要求,切实转变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理念,实现农业部“2020年农药零增长”的目标,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河南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经过多年观察、试验、调查分析,查阅有关资料,摸清了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绿色防控措施。

1 发生为害重的原因

1.1主栽品种抗性较差

品种抗病性差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的直接原因。目前,大多农户普遍种植的费乌瑞它、东农303、早大白等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引进推广,其抗晚疫病能力较差,遇适宜气候便可迅速感病。

1.2初次侵染菌源量大

马铃薯晚疫病致病疫霉菌[Phv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主要在病薯病残组织、土壤中越冬,其中带菌种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源。长期以来,我区马铃薯生产大多为分散零星种植,马铃薯品种多、杂、乱,种薯质量参差不齐,原因一是部分农户生产用种习惯自留自用;二是较多农户缺乏种薯与商品薯的概念,购种时大多因价格因素选用脱毒薯已种植了多代的生产薯作种薯,甚至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商品薯作种薯,全区优质脱毒良种覆盖率不高;三是许多农户在播种时未剔除带菌病薯,种薯未消毒,导致种薯带菌率较高。

1.3气候条件适宜

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召陵区马铃薯生长期忽暖忽冷、多雾、多露或连阴雨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晚疫病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囊的产生和萌发,病菌大量繁殖和侵染,导致病害发生和流行。

1.4栽培管理水平较低

栽培管理水平较低也是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为害较重的原因之一。召陵区马铃薯栽培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现象:一是部分农户习惯传统的平地穴播、不开排水沟、整地质量差、不中耕培土、造成薯苗长势弱,抗病能力降低;二是施肥普遍存在重氮,轻磷、钾现象,导致植株徒长,特别是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播种密度较大的田块,田间通透性差,形成了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田间小气候;三是农户防治意识普遍淡薄,对马铃薯晚疫病的为害性认识不够,缺乏主动防治意识,耽误了最佳防治时机,并且选药不当、喷药不规范,导致防病效果较差。

2 防治对策

要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晚疫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选用抗病良种为中心、压低菌源为前提、健身栽培为基础、科学用药作保障的综合绿色防控对策。

2.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合理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马铃薯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较大差别。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大多是遗传基础较窄的垂直抗性品种,连续种植较长时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因此,从理论上讲,加强筛选和推广具有多基因或水平抗病性的优良品种,是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根本措施。从近2年召陵区引进的几个马铃薯生产品种的示范结果看,郑薯五号、中薯三号抗病性较强,且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②选用脱毒种薯,搞好种薯消毒带病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的主要侵染源。选用脱毒生产种薯,精选种薯、严格进行种薯药剂消毒处理是减少菌源的重要措施。生产上要用脱毒种薯,避免使用自留种、商品薯和脱毒薯已种植多代的品种。精选种薯,严格挑选表面光滑、无病斑和无损伤的薯块作种薯。种薯切块时,切刀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播种前用70%甲霜·锰锌或0.19%高锰酸钾溶液浸种,从源头上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③垄作栽培,合理密植改平作栽培为垄作栽培(单垄单行),合理密植,可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降低病害发生几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种植密度应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结果习性及种植模式确定。召陵区马铃薯栽培,一般垄距66.7 cm、株距16.7 cm,667 m2种植6 000株左右为宜。

④配方施肥,强化田管合理的配方施肥可增强植株的抗病力。磷肥充足时,能提高氮肥利用率,促进根系发育,使幼苗发育健壮,有利于植株体内的各种物质的转化和代谢,增强植株抗旱、抗寒能力和适应性;钾肥有利于增强植株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素的合成,从而使植株健壮生长,对增强植株的抗倒、抗寒、抗病能力效果显著。因此,生产上应避免偏施氮肥,要增施磷、钾肥,一般N、P2O5、K2O比例以2∶1∶4为宜,667 m2施农家肥1 500 kg或氮肥3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50 kg。此外,在马铃薯生长期及时排渍,雨后及时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而有利于植株生长的环境条件,以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和流行;在生长前中期增加培土次数和培土深度,避免块茎裸露,减少游动孢子囊侵染块茎的机会。一般进行2~3次中耕培土,一是苗齐后结合除草时进行1次中耕;二是苗高15 cm左右时结合追肥进行浅中耕小培土1次;三是封行前浅中耕大培土1次。

2.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有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为害的补充措施。应坚持“科学用药、绿色发展”的原则,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确保马铃薯增产增收。

①推广诱导抗病技术诱导抗病性是基于对作物多种刺激反应的观察、植物免疫特性的揭示和植物免疫系统论建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病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植物品种抗病或感病,都存在着潜在的抗病基因,经适当的诱导,基因的抗性可以通过免疫系统的反应表达出来,从而使植物获得对病原物的抗性。近2年,召陵区开展的碧护(赤·吲乙·芸薹)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在马铃薯3~4叶期时,667 m2用0.136%碧护可湿性粉剂3 g对水50 kg对大田喷雾,可显著提高马铃薯抗晚疫病能力,这为未来召陵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②及时用适宜药剂防治马铃薯齐苗后,苗高15 cm左右时,667 m2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100 g对水50 kg喷雾;若发病,则在发病初期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带出田间深埋,并喷施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间隔7~10天1次,连续2~3次。为避免产生抗药性,最好多种药剂交替使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组织专业化防治队伍,实施统防统治,做到对症下药、科学用药,努力推行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确保马铃薯优质、高产、高效。

收稿日期:陈光,朱富春,漯河市召陵区植保植检站2015-11-24

猜你喜欢

陵区晚疫病抗病
我国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取得突破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召陵区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西夏陵区帝陵陵主新探
召陵区
bZIP转录因子在植物激素介导的抗病抗逆途径中的作用
早熟优质抗病小果型西瓜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