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因材施教变了味儿

2016-05-04魏新岗

中国德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异质含义教育资源

魏新岗

近日网络曝出广西永福县一乡镇某小学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划分班级,将成绩最差的学生分配到最差的教室,配备代课老师,有家长将其称为“学渣班”。一石激起千层浪,此事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随后,当地教育局展开调查,给出的解释是主要为了“因材施教”。

何谓因材施教?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特征,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使学生的异质得到最大化的充分发展。因此可见,从施教对象个体差异性和发展的异质性的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像该新闻中学校的这些做法,显然不属于因材施教这一基本教育原则的范畴。这里分班制实际上主要是基于学生群体之间的共性差异,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科成绩的同质化水平为依据而进行的。共性差异不能替代个性差异,学科成绩的同质化也不等于学生异质才能。这样的划分虽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的难度、速度,可能提高以升学率、升重点率为标尺的“教育质量”,实现学校的“校绩”,教师的“教绩”。但与遵循学生个性差异,实现充分异质发展为目的的因材施教原则的含义毫不相干。从学理角度看,中小学教育实践领域并没有真正理解因材施教的真实含义。

如何做好因材施教?这里主要涉及处理教育的差异问题。因为,无论从个体角度还是社会角度来说,都需要存在教育的差异。教育不能用一个规格、一种模式来培养存在差异的学生,这是共识。所以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清晰的区分,由个体差异引起的教育差异与客观环境造成的差异。而教育如何对待这些差异,就变成了如何具体实施因材施教的问题了。教育的现实却是由于受到人才选拨标准较为单一、社会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校经常是用学科成绩来衡量学生好与坏,遵循的经济人的假设,将优势教育资源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这时教育就背离了最初缩小学生由客观环境造成的差异这一公平的目标,成了扩大不公差异的“帮凶”,人为的造成学生之间不平等。这也是学生为什么感到被抛弃,家长感到痛心的症结所在。事实上,真正令人信服的因材施教应该一方面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通过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成就具有不同特长的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努力缩小因客观环境(如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等带来的教育差异,保证学生公平地享受教育各项权利和成果。

并未真正的理解因材施教的含义,更未做出令人信服的因材施教的举动,而只是借着因材施教的幌子,行利己之事,愚弄民众,掩饰错误,最终只会害了自己,毁了教育。

责任编辑/孙敏章

猜你喜欢

异质含义教育资源
基于异质分组的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
晋能科技半导体尖端技术喜获突破
碳排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地区异质效应
基于CuO/ZnO异质结纳米花的薄膜型丙酮传感器研究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鼹鼠牌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