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与手法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研究

2016-05-04杨艳艳王景涛杨柯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小儿脑瘫穴位注射临床疗效

杨艳艳 王景涛 杨柯

【摘要】 目的 研究穴位注射与手法训练联合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小儿脑瘫患儿,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穴位注射,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高于对照组的7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注射利用经络穴位理论, 同时在特定穴位注入营养神经药物, 可提高手法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穴位注射;手法训练;小儿脑瘫;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212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它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难治性疾病, 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影响着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早期对患儿进行干预, 改善脑部功能, 改善异常姿势, 促进运动协调十分重要[1]。目前常采用的综合训练方法虽然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但疗效并不乐观, 而且疗程较长, 一些综合训练效果欠佳的患儿预后生活难以自理, 因此需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观察穴位注射结合手法训练治疗小儿脑瘫60例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小儿脑瘫患儿, 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 女10例, 年龄0~3岁, 平均年龄(1.7±0.6)岁;混合型患儿8例, 手足徐动型患儿2例, 痉挛型患儿20例。对照组男21例, 女9例, 年龄0~3岁, 平均年龄(1.6±0.5)岁;混合型患儿7例, 手足徐动型患儿2例, 痉挛型患儿2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疾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综合康复训练治疗, 主要采取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Bobath手法、Vojta诱导法进行训练, 具体包括:①健康教育指导:为患儿家长介绍配合治疗的方法、手法训练的技巧及方法、加强日常生活护理。②康复训练治疗:在训练前的1 h内, 禁食、不能洗澡, 要协助患儿进行排便, 准备好患儿需要的玩具, 准备干净的床垫及矫正架, 保持室内的温度在20℃左右, 根据患儿分型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a. Bobath手法:采取抑制性手技帮助患儿矫正异常的姿势, 促通性手技帮助患儿促进正常运动及姿势[2]。b. Vojta诱导法:通过拍击、控制关键点、抑制等手技帮助患儿进行直立、腹爬、翻身、抬头等动作[3]。训练要循序渐进, 同时可以配合游戏、玩具提高患儿的兴趣, 主动参与训练, 可以锻炼患儿伸、抬、拿、抓等动作。隔天1次, 30~60 min/次, 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休息14 d, 再给予第2个疗程的训练。指导家长学习训练的方法, 可以加强患儿日常生活的训练, 提高患儿生活自理的能力。

1. 2. 2 观察组 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取穴位注射疗法, 头部定位参照焦顺发头针定位方法, 取两侧运动区、百会、四神聪;语言障碍取言语1、2、3区;四肢穴位多选用病变侧多气多血之阳明经穴位, 穴位注射混合液(维生素B1针300 mg, 维生素B12针 1.0 mg, 生理盐水 100 ml组成), 头穴每个穴位1.0 ml, 体穴每个穴位1.5 ml, 隔天1次, 10次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休息14 d, 再行第2个疗程治疗, 治疗3个疗程。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究会纪要标准对患儿进行评定[4], 显效:患儿的自动反应、肌力、原始反射、协调功能、关节活动度、运动发育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与正常儿童非常接近;有效:患儿的自动反应、肌力、原始反射、协调功能、关节活动度、运动发育功能均有改善, 对比治疗前有明显进步;无效:不符合上述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 高于对照组的7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脑瘫是指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 常伴有幼儿智力低下、语言障碍, 部分患儿伴有癫痫症状。脑瘫的发生对家庭属于重大的打击, 会带来较大的压力, 并且目前并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综合训练见效较慢, 成为了儿科较难治疗的疾病之一[5]。

目前对小儿脑瘫主要采用营养脑神经药物配合综合训练为主体, 综合训练主要由家长配合下的肢体功能、大脑功能开发为主[6]。综合训练的效果较慢, 疗效差。本研究利用中医经络腧穴原理, 尝试对患儿进行穴位注射, 并且配合常规的功能训练, 在中医理论中, 脑瘫多属于先天不足, 患儿肝肾亏虚的表现, 并且在后天受寒、气血虚弱等可引起脑部疾病。百会穴为督脉之穴, 督脉通于脑, 选取百会穴可改善脑部疾病;四神聪为经外奇穴, 为改善脑部疾病的常用穴位, 运动区可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促进患者肢体的恢复, 同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应用, 既加强了局部的刺激强度, 促进脑部血液循环, 营养脑神经, 促进脑功能恢复, 使综合训练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穴位注射利用经络穴位理论, 同时在特定穴位注入营养神经药物, 可提高手法训练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宁勃, 赵宁侠.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手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2, 28(11):943-944.

[2] 张健. 头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42例疗效观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 18(13):1931-1932.

[3] 王珊珊, 吴凤刚. 穴位注射配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30例疗效观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3, 34(5):49-50.

[4] 杨杰, 张燕君. 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综合能力恢复的对照研究. 中医儿科杂志, 2012, 8(5):51-54.

[5] 张国平. 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结合神经促进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瘫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2(19):110-111.

[6] 张娜, 惠需, 刘毅梅, 等. 穴位注射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瘫30例疗效观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6(11):77-78.

[收稿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小儿脑瘫穴位注射临床疗效
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6例
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康复辅具对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效果探讨
综合护理应用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小儿脑瘫患者BTX—A注射治疗小腿肌痉挛的解剖学研究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