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不同骨髓检查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2016-05-04韩秀芳马丽亚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淋巴瘤诊断价值

韩秀芳?马丽亚

【摘要】 目的 探索研究淋巴瘤患者采用不同骨髓检查方法进行检查的价值。方法 66例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骨髓涂片组、活检组、流式细胞术组, 各22例, 分别为骨髓涂片、活检、流式细胞术分析。对比分析三组检查对患者的检出率、对分期的影响。结果 流式细胞术组检出率为(59.09%)明显高于骨髓涂片(36.36%)、活检组(31.82%)的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淋巴瘤骨髓有核细胞评估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患有淋巴瘤的患者采用不同骨髓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互补充, 不能相互取代。

【关键词】 不同骨髓检查;淋巴瘤;诊断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48

在血液系统疾病中, 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淋巴瘤主要发生在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其主要特点为异质性、结外侵袭性, 并且淋巴瘤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 其预后效果与临床分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为了更好的对淋巴瘤患者进行预后改善, 对其进行有效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有效地诊断淋巴瘤,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骨髓涂片组、活检组和流式细胞术组, 各22例。其中骨髓涂片组中女10例, 男12例, 年龄8~74岁, 平均年龄(50.4±9.3)岁;活检组女9例, 男13例, 年龄9~72岁, 平均年龄(52.2±9.4)岁;流式细胞术组中女11例, 男11例, 年龄8~74岁, 平均年龄为(50.4±9.5)岁。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骨髓涂片检查:采用2~3 ml的2%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麻醉, 麻醉后在患者的髂后上棘抽取0.2 ml的骨髓液进行涂片, 在涂片干燥后采用瑞氏-姬姆萨进行染色, 根据诊断标准来诊断骨髓受累情况。骨髓活检检查:麻醉同涂片检查, 麻醉后患者的髂后上棘取下2 cm的骨髓组织制作标本, 采用PCF进行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H-Ci-emsa-E染色, 在光镜下进行观察骨髓受累情况[2]。流式细胞术检查:抽取2 ml的骨髓液, 采用EDTA进行抗凝, 采用四色荧光法对其进行直接免疫标记法进行免疫分型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观察三组不同骨髓检查方法对淋巴瘤患者检查的检出率;②观察淋巴瘤骨髓有核细胞评估量(将其分为明显活跃、活跃、减低、极度减低)。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淋巴瘤患者检出率比较 流式细胞术组检出率为(59.09%)明显高于骨髓涂片(36.36%)、活检组检出率(3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患者观察淋巴瘤骨髓有核细胞评估量比较 三组淋巴瘤骨髓有核细胞评估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 骨髓浸润会造成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 因此对淋巴瘤患者进行及时的骨髓检查, 患者的病情能有效的评估, 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目前对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为常规的骨髓检查[3]。为了淋巴瘤患者采用更好的诊断手段, 本研究中分别对骨髓涂片、活检、流式细胞诊断方法做出了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术组检出率为(59.09%)高于骨髓涂片(36.36%)、活检组(3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淋巴瘤骨髓有核细胞评估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查对淋巴瘤检出检出率比较高, 能有效检出淋巴瘤患者, 但三者互补, 并不能取替彼此。骨髓涂片优点:能有效地使细胞得到充分的展开, 对血细胞能够进行准确的辨认, 能找出特异性的瘤细胞;缺点:对骨髓的整体不能全面反映出来, 因此检出率比较低[4]。骨髓活检优点:能够正确的判断骨髓增生的程度, 受到干抽及稀释的影响比较底下;缺点:对骨髓标本的病变认识不够清晰, 存在着漏诊和误诊。流式细胞术优点:对淋巴瘤有较高的检出率, 诊断的速度比较迅速, 有较高的敏感性, 能进行多参数分析;缺点:检查时需要新鲜未固定的标本, 在对标本进行采集、制备时细胞有可能会发生丧失, 形态学信息比较有限[5]。

综上所述, 不同的骨髓检查方法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均有一定的利弊, 但对其诊断仍然存在着重要的价值, 相互补充, 在临床上对淋巴瘤的诊断方法还需更深入的探索分析。

参考文献

[1] 杨丽妙, 张亚平, 杨洪乐, 等. 5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分型与骨髓血液学分析. 检验医学, 2015, 7(2):132-136.

[2] 杨芳, 黄韵红, 曾小菁, 等. 骨髓组织印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13, 38(3):311-313.

[3] 孙琦, 张培红, 刘恩彬, 等. 脾脏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侵犯骨髓的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诊断.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3, 42(4): 234-238.

[4] 谢志雄, 张阳根. 实验室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浸润、癌骨髓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24):2998-2999.

[5] 汪太松, 赵晋华, 乔文礼, 等. 18F-FDG PET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价值META分析.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4, 21(5): 581-584.

[收稿日期:2015-12-04]

猜你喜欢

淋巴瘤诊断价值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淋巴瘤为什么不叫“癌”
关于淋巴瘤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