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6-05-04王振鹏赵瑞坤吴巍
王振鹏 赵瑞坤 吴巍
【摘要】 目的 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组, 同期84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同一CT设备对两组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增强后CT值及CT值增加值。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增强后CT值分别为(128.1±26.3)、(89.6±33.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CT值增加值分别为(83.1±22.9)、(47.8±30.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增强扫描CT值;骨巨细胞瘤;CT值增加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1.037
骨巨细胞瘤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骨肿瘤疾病, 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多发于长骨骨端, 有着病情进展快、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等特点[1]。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率为5%~10%, 且多数患者复发时肿瘤已发展为侵袭性生长,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而骨巨细胞瘤临床症状并不典型, 极易误诊、漏诊[3]。当前临床上多采用放射性检查对骨科疾病进行检查, 但X线平片影像具有重叠性, 不能明确显示破损区域[4]。本研究旨在探讨增强扫描CT值在诊断骨巨细胞瘤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组, 同期收治的84例非骨巨细胞瘤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中, 男54例, 女30例;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35.2±5.6)岁;肿瘤部位:大腿股骨42例, 胫骨30例, 脊椎12例。对照组中, 男50例, 女34例;年龄22~43岁, 平均年龄(34.8±3.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扫描方法 利用GE Optima 660型64排螺旋CT对两组患者进行扫描检查, 管电压120 kV, 层厚3~7 mm, 以碘海醇作为增强对比剂, 以3.5 ml/s的注射速度进行注射, 共注射80 ml。增强对比剂注射后60 s, 对患者实施增强CT扫描检查, 并实施骨重建与软组织重建。
1. 2. 2 对比方法 在增强CT扫描轴面图像中, 观察其中明显强化的中层面, 将CT平扫得到的轴面图像并列到同一层面进行观察和对比。在充分确保对坏死部位、边界、液化区域、钙化骨化影避开的基础上, 选择最大感兴趣区域, 观察并记录感兴趣区域强化后的CT值, 在大小、位置一致的平扫轴面图像中得到感兴趣区域平扫CT值。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增强前平扫CT值及增强后CT值、CT值增加值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增强前,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平扫CT值分别为(45.4± 7.7)、(42.5±5.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6, P>0.05)。增强后,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增强后CT值分别为(128.1± 26.3)、(89.6±33.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22, 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CT值增加值分别为(82.7±22.9)、(47.1±30.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08, P<0.05)。
3 讨论
骨巨细胞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多数患者临床表现出局部疼痛或酸痛等症状, 发病早期症状并不显著, 而被确诊时瘤块往往已经很大, 且肿瘤周围有丰富血供,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手术治疗的难度[5]。所以, 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 加强对骨巨细胞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 就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临床上多采用X线平片对骨巨细胞瘤进行诊断, 但X线平片并不能准确显示出破坏区。而CT检查能有效克服这一弊端。尤其是增强CT扫描, 一方面能对软组织肿块的肿瘤进行显示, 从而更为准确地分辨其周围供血情况。另一方面, 还能准确定位脊柱周围不易发现的肿瘤, 提升检出率[6]。所以, 增强CT扫描在确定病灶范围、性质等方面有着较好应用价值, 能提升骨巨细胞瘤诊断准确率, 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指导。
本研究对本组患者实施增强CT扫描,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增强前平扫CT值,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 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增强后CT值分别为(128.1±26.3)、(89.6±33.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CT值增加值分别为(82.7±22.9)、(47.1±30.2),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 增强对比剂注射后, 提升了骨巨细胞瘤的CT值, 这些强化部位中分布的骨巨细胞瘤较其他部位更多, 且供血更为丰富, 使骨巨细胞瘤的肿瘤成分更为密集, 以这些强化部位作为CT值测量部位, 能提升骨巨细胞瘤实体组织CT测量值的准确度, 有利于减小误差, 便于对肿瘤进行客观评价。而且, 两组患者增强后CT值有显著性差异, 表明增强CT有着较普通平扫CT更为独特的优势。
综上所述,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双园.浅谈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8):188-189.
[2] 张中华.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中国社区医师, 2015, 31(9):91-93.
[3] 李晓, 程晓光, 卢占兴, 等.增强CT定量分析在骨巨细胞瘤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 2(9):503-508.
[4] 梁丽丽.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8):63-64.
[5] 孙世元, 王小红, 张可名, 等.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癌症进展, 2015, 13(3):335-337.
[6] 朱春晖.增强扫描CT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价值分析.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12):147-148.
[收稿日期: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