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政府与公共关系
2016-04-29
近年来,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推广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重视,传播内容以风光、人文居多,传播渠道以电视媒体为主。尽管缺少特色和创新,有千篇一律之嫌,但这种重视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品牌打造的意识值得肯定。客观而言,这些宣传和推广,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城市形象的宣传和推广面临新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城市频频突发个体性公共事件,如青岛的“天价虾”、哈尔滨的“天价鱼”等。这些看似偶然的个体事件,在互联网时代,瞬间引爆媒体,成为全社会议论的热点话题。如果回应不及时,处理不到位,不仅城市形象受损,而且之前花大钱进行的形象宣传也会打了水漂。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每当个体性公共事件发生后,舆论总会聚焦于当地政府。因为政府既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同时还是市场运转的协调者。在涉及市场利益纠纷的事件中,政府的调解与处理往往演变成一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政府的态度和解决办法,不但跟事件的妥善处置相关,也跟城市形象直接关联。在新的媒体形态下,深入了解一些危机公关、城市声誉管理等公共关系议题,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策略和技巧,对政府相关部门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必须承认,在处理重大舆情危机事件上,地方政府的责任意识、反应速度、处理手法都在不断成熟。这方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2016年两会期间,黑龙江省长陆昊就当地煤矿企业的欠薪问题向媒体诚恳道歉,获得了许多网民的点赞。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政府危机处理的有效性与社情民意的反应度并不成正比。于是,针对政府部门的吐槽和批评之声不断,从而降低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表示,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
怎么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除了政府及领导干部应该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外,政府还要坚持依法行政,转变作风,做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而在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过程中,特别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众所周知,公共关系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各类组织,发挥了巨大的品牌塑造、形象传播、声誉缔造、危机管理的作用。深入了解和运用公共关系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政府部门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从这一点来说,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公共关系不仅不会被削弱,而且更凸显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