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转喻视角下委婉语的生成机制分析
2016-04-29朱玲霞
摘 要: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委婉语的特征之一就是借助相邻性或相关性来表达人们不愿提及的或禁忌的事物,达到委婉表达的目的;而转喻则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相邻或相关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二者在认知过程上存在相似性,使得转喻理论为探讨委婉语的认知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转喻角度对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以深化对委婉语的认识。
关键词:委婉语;认知转喻;认知机制
作者简介:朱玲霞(1991-),女,山东德州市人,山东科技大学硕士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
1. 委婉语的定义和分类
委婉语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避开禁忌或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语言形式。《朗文当代英语词典》(1997)对委婉语的定义为,委婉语是一种用来代替比较直接的词语以免令人讨厌或不安的礼貌词语或表达。传统修辞学认为,有些词语直接说出来会令人不愉快,往往被人用曲折的方法说出来,就形成了委婉语(张永奋,2014)。
从语义出发,孙保国(2007)把委婉语分为正委婉语和负委婉语,即积极委婉语和消极委婉语。积极委婉语实际上指委婉语相对于本语来说在语义表达上有所增强。如把“小偷”说成“梁上君子”。消极委婉语相对于本语来说在语义表达上有所减弱,如疾病、死亡及战争等方面的委婉语。
2. 转喻的定义和分类
转喻来源于希腊语,意为改变名称及用一物来代替另一物(Lakoff& Johnson, 1980),是英语修辞学中最常见的修辞格之一。Radden& Kovecses(1999) 提出了被广泛接受的转喻定义: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Kovecses(2002)根据同一认知域或理想化认知模型中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将转喻分为两大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内各部分之间的转喻关系。董成如(2004)又分别对转喻的两大类进行了详细分类。
3. 委婉语的转喻生成机制分析
3.1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委婉语
①整体代部分构成的委婉语。有时为了避免提及禁忌的或令人难堪的事物,往往选取表示整体概念的词汇来代替,以增强语义表达的模糊性,即整体转喻部分。例如,用胸部转指乳房,这种转喻形式扩大了凸显范围,从而达到避讳的目的。
②部分代整体构成的委婉语。 有时人们并不直接指明某人或某物,而是用它们的某一部分来指称,即部分转喻整体。如用寿木指棺材,用big C指人们不愿提及的cancer一词。用寿木这种材料转指该材料构成的整体;用cancer一词的首字母C转指该词,都是通过构成转喻形成的委婉语。
有些委婉语是由事物的特征转喻该事物形成的,如用白粉转指毒品。用毒品的这一特征转指毒品这一事物形成转喻;还有用长虫转指蛇。用比较长的虫子这一特征转指蛇这一事物,这些都构成了范畴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
3.2整体内部分之间的转喻委婉语
这种替代关系主要包含行动转喻、领属转喻、容器转喻等。
行动转喻包括多个与行动有关的因素,如行动本身,行动方式等。如The knife he hired claimed sixty thousand dollars. 这里用knife这个行动手段婉指killer这个行动成员,形成行动转喻。
领属转喻涉及到使用者和使用物之间的指代关系。如人们用Ladies代替Ladies Room,借助使用者指代使用物,形成领属转喻。
利用容器本身代替容器内容物形成容器转喻也是构成委婉语常见的方式。比如用囊中羞涩婉指缺钱,用贪杯婉指嗜酒。这里分别用口袋代替口袋里的钱,用杯子代替杯中的酒,都是通过容器转喻形成委婉语。
4. 结论
转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是在同一个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相邻或相关的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是以邻近性或相关性来建立两事物间的替代关系。而以转喻机制形成的委婉语的本质也是以相邻性或相关性为基础,用一种更加委婉、更加曲折的方式来表达令人难堪的事物,通过增加认知难度来达到委婉表达的目的。两者在构成方式上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转喻是委婉语生成与理解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Kovecses, Z. 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Lakoff&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80.
[3]Pather, K-U& Radden, G.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9.
[4]Radden, G& Z, kovecses. Toward A Theory of Metonymy [C]. Klaus-Uwe, Panther& G, Radden. 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Company. 1999.
[5]董成如. 转喻的认知解释 [J]. 解放军外国语学报, 2004(2).
[6]段世齐. 认知视域的委婉语 [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4).
[7]朗文出版公司.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Z].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8]李勇忠.语言转喻的认知阐释 [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5.
[9]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