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移民培训工作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2016-04-29鄢明明荣以红许腾芳万先进

决策与信息 2016年4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

鄢明明+荣以红+许腾芳+万先进

[摘 要] 目前我省水库移民培训既取得了诸如移民培训思路逐步完善、移民培训模式逐步创新、移民培训与就业逐步结合、移民培训管理逐步规范等成绩,同时也存在如部分移民参训主动性不强、缺少高端示范性的培训项目、实用技术培训效果不明显等弊病。个中原因,目前我省移民培训工作在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均存在问题。前者比如具体政策缺乏系统性、创新性,相关政策缺乏配套性等;后者比如移民培训过程设计尚不健全、培训监管尚不完善等等。针对以上问题,从宏观层面,应尽快构建移民培训体系,理顺培训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

[关键词] 湖北省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路径选择

一、我省移民培训工作取得的进展

(一)调整完善移民培训思路

近年来,根据国家及湖北省政府对移民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库区各地及时调整移民培训思路,重点围绕移民就业创收开展培训。即合理确定培训种类、时间和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和绩效考评办法,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移民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新增资助移民中职学历教育;探索投资移民、城乡统筹户籍移民等培训新举措,努力使培训与移民创收增收结合,培训与移民就业结合,培训与促进移民安置稳定结合,基本形成了适应库区特点、适应移民需求的移民培训思路。

(二)创新移民培训模式

一是树立移民大教育观,在增强移民法规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同时,努力提高移民素质和劳动技能,弘扬自立自强移民精神。二是转变移民的择业、就业观念,树立移民培训后自主创业的典型,鼓励移民自主创业、艰苦创业。三是引进先进培训理念,提高培训效果。库区引进“以能力为本位”“行业能力标准”等先进培训理念,注重移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移民培训质量和效果。四是逐步探索根据用工订单,先完成招工并签定劳动合同,在用工企业边试用、边培训,培训合格后留企业就业的培训模式。五是注重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移民针对性培训,维护库区稳定。六是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合力。联系学校作为移民培训基地,为受训移民实现再就业奠定基础。七是培育移民培训品牌,在库区培训机构中选择一批培训质量好、培训后就业率高、就业收入较高、深受移民欢迎的专业作为移民培训品牌,形成并发挥移民培训品牌效应。

(三)坚持移民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

近几年来,湖北省库区各地始终坚持把帮助移民上岗就业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培训与就业结合,以训后就业率作为培训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对符合条件参加中职学历教育的移民,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并获得中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资助对象完成学业后就业率要求达到95%以上。对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移民,通过培训取得从事二、三产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受训对象就业率要求达50%以上。移民“零就业家庭”培训对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后,要求培训1人,转移1人,就业1人。各区县移民局、各培训学校都把训后就业作为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以劳动力市场需求确定培训专业,根据用工定单确定培训内容,使培训结业、技能考核与就业招聘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宜昌市夷陵区移民局以培训农家餐饮、家政服务、刺绣工艺等专业300个移民结业为契机,召开移民用工专场招聘会,19户规模企业提供了近700个就业岗位,610名移民参加应聘,其中246名移民与用工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有198人在招聘会后的两天内即上岗。团风县移民局组织辖区内两个工业园区28户企业提供车、钳、电焊及装卸等工种近200个,有184名移民培训后应聘上岗。据统计,近3年来库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移民,就业率已达到50%以上。

(四)以培训促进移民安置

通过培训促进移民安置,是移民培训工作的另一个重点。2012年,秭归县针对移民技能缺乏、就业困难、生活拮据的现状,举办了2期共200人的技能培训班,受训移民70%以上实现了就业,有效地缓解了移民搬迁后就业难的矛盾,促进了库区稳定。团风县移民局在外迁移民刚刚安置人住后,就对100名从 郧西县农村迁来的移民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受训移民培训结业后,纷纷带头发展种养殖业,有的成了种养殖大户,有的还带领移民发展种养殖业。从2006年3月移民入住到现在,外迁移民没有发生一起到市、到京上访的情况,为促进移民安置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规范移民培训管理

为了规范移民培训管理,湖北省相继出台了移民培训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及有关培训实施规划及方案,完善了移民培训考核机制。同时,库区各地移民局、各承训学校在培训过程中严格按照“三个管理”“十个环节”规范培训管理,提高移民培训实效,确保移民质量。湖北库区还积极推进移民培训信息库建设,设计完成了移民培训信息系统表格式和填表说明,组织开展了信息库建设培训,各区县移民局加大移民培训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力度,对2010年以来受训移民的基本信息全部进行微机录入管理。截止2013年年底,已录入20万余人相关信息,移民信息库建设获得一定进展。

(六)协调推进移民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

库区各地劳动、就业、农业部门将移民培训工作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移民再就业培训范畴,大幅降低移民申办劳动技能等级证书和绿色证书收费标准。例如宜昌市夷陵区教委要求各职业学校必须发挥职业教育主力军作用,把移民培训作为己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支持移民培训。区妇联、团区委等群团组织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移民妇女及移民青年自身素质的提高与发展,协助把移民培训工作的重心放在移民贫困户中。不少乡镇、街道也把移民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广泛动员辖区内移民积极参训,并严把培训学员资格审查关,发挥了移民培训主渠道作用。各培训基地根据教学实际,添置了必要的设施设备,强化了师资力量,编写了针对性强的实用型教材,并根据市场就业需求设置了20多个专业,深受移民和市场欢迎。各地各部门加强训后服务,促进移民就业增收。近两年城镇移民受训学员已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1746人,占受训人数的50%。区妇联城镇移民家政班毕业后举办了再就业现场招聘会,130名妇女实现了再就业。区服装艺术学校培训的移民学员,全部输送到沿海地区服装厂。同时,各地农村移民培训紧紧围绕库区“四大产业”开展,结合移民乡镇的产业优势,开展以柑橘栽培、蔬菜种植、家畜饲养为主要内容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培训,农村移民培训后普遍增收10%以上。endprint

二、我省移民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移民参训主动性不强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移民中,有528名移民表示愿意参加移民培训,而有272名移民表示不愿参加移民培训。还有部分移民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参训目的不够明确。如少数移民认为参训免费,且有生活费和交通费补助,比在家赋闲划算,但不是真心想参训而提高劳动技能;有的则认为自己年龄偏大,学了无用,对培训不感兴趣;另有很大一部分参训移民文化程度不高,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难度较大,因而不愿意参加培训(见图1)。

(二)当前的移民培训以初级技能培训为主,培训学时较短

数据显示,35%的参与调查的移民表示,当前移民培训的实用性不强,一些人通过培训只是增长了知识,难以实现完全掌握一门劳动技能的参训目的。另外17%的移民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期太短,无法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见图2)。

(三)移民学员普遍期望值过高,就业心态不稳定

部分移民学员的特殊移民思想较浓,存在“等、靠、要”思想,对工资收入、工作环境期望值较高,但对自身素质、劳动技能水平缺乏正确评价,对培训后所推荐的就业岗位普遍不满意,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尤其是城镇移民普遍不愿外出就业,同时担心就业不稳定,害怕就业后失去低保。另外,部分企业提供的一般性工种工资收入较低(库区区县普遍为每人每月1000-1200元左右),除去交通、膳食费等开支后所剩无几。加之大部分企业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纪律要求严,部分移民认为不如在家吃低保过得轻松。

(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效果不明显,技能培训与就业结合尚不完全紧密

一是讲理论的多,讲实际操作的少;二是课堂教学多,田边地头现场指导少;三是集中培训多,个别指导少;四是时间整合多,结合农事季节少,培训效果不很明显。少数地方重培训、轻就业倾向仍然较突出;个别区县及某些培训学校训后就业率达不到要求。

(五)培训管理不够规范

一是少数地方移民培训计划执行存在较大随意性,将二产业培训调整为三产业培训的情况较为突出;个别地方还随意变动培训学校、培训对象、经费标准,因而影响了培训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少数地方移民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培训资料收集不齐全、建档不规范、基础工作不扎实;移民信息收集不详细、不完整,所以参训移民结业证难有后续追踪调查。

(六)缺少高端示范性的培训项目

一是当前库区开展的移民培训项目在内容上缺乏前瞻性,过分注重移民政策法规和低层次的实用技能内容,未能选择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对移民进行培训,对信息技术在培训内容中的重视程度还有待加强。二是在培训模式上,现有移民培训项目创新不够,多为传统讲授型教学,而对于类似移民实训基地的建立、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的开展譬如具针对性、示范性培训项目往往缺少相关实践。尤其是针对一些素质较高,已经致富的移民,更是缺少示范性的高端培训。因为诸如此类人员若能经高精培训后做大产业,那么就可以吸纳更多人包括移民在内的人尽快致富,而且也能扩大就业人数。

三、移民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基本原因

湖北省移民培训工作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有操作层面的因素。

(一)移民培训政策不系统,推进与贯彻不到位

调研发现,库区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移民培训政策推进与贯彻中存在不足,主要反映在灵活性、创新性和配套性等方面。同时,国家层面没有系统的教育培训政策也是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具体政策缺乏系统性、创新性。国家政策刚性地从宏观角度提出了移民培训工作的规则,但是相关政策系统性不强。比如国务院三峡办只是要求库区各地要把自身产业优势与实现移民增产增收和就业安置结合起来,但到2013年底为止,仍没有就“教育移民”特别是加强学历教育作为开发性移民策略提出明确的要求,更没有相关法规。

2.政策执行的灵活性不够。库区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执行政策严格有余,因过分拘谨而灵活性不足,尤其是未能将上级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机械照搬文件。课题组发现,自2011年湖北全省大规模开展移民就业培训工程后,库区各县政府行动积极,但比对部分区县下发的有关文件,除将宜昌市移民局的文件字眼改换外,几乎完全照抄上级文件,看不出地方政府行政措施的灵活性,自然无法在基层的培训工作中体现出执行政策的灵活性。

3.相关政策缺乏配套性。调研发现,移民培训政策的配套性存在不足。比如为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培训补助标准偏低,移民参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湖北省移民局发文要求各地整合有关部门的培训资金,以提高资助标准,增强移民参与的积极性,但实际上由于牵涉部门众多,对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运作方式缺乏操作性设计,致使相关部门政策难以协调甚至相互“打架”,导致个别培训机构弄虚作假、受助对象就业指标实际上达不到要求,因而影响了资助效果。

(二)移民培训过程设计尚不完善

加强对移民的培训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由于库区移民培训工作具有时间长、对象广、任务重等特点,区县主管部门难免力不从心,从而导致对移民培训意义的认识、质量的把握、过程的监控等方面存在不足:

1.培训意义认识不足。各级政府虽早就启动了移民培训工作,但在2003年以前,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移民政策法规,培训的主体主要是移民干部。这种局面的出现当然和平时的任务和形势有直接的关系,但也从侧面显示了对移民培训工作尚缺乏周密的布署和合理的规划,对培训在移民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加上对近些年培训工作未进行专项考核,因而,一些区县职能部门对移民培训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就业率不高。endprint

2.培训质量把关不严。考察发现,库区部分区县政府职能部门、承训机构对移民培训质量把关不严,具体表现为证书发放率偏高。如夷陵区2012年度共有0.7万名受训移民,其中有0.6万人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或《绿色证书》,占受训移民总数的84%,一些区县甚至达100%,而实际上移民参与培训的效果并没有达到这种认定程度。

3.培训过程监控不力。调研发现,为完成培训任务和提高就业率、达到考核目标,一些所在培训主管部门往往放松对培训过程的监控。当然,移民培训工作牵涉多个单位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约束能力有限,因而出现人人都管、人人都管不到位的现象。何况移民集中培训、分散就业、波动性大的特征一直存在,这给跟踪移民培训效果带来难度。

4.培训内容单一、层次不高。调研得知,目前移民培训的内容是适合当前移民基本状况而有助于移民增产增收和稳定就业的实用技能展开,主要表现为技术含量较低、实用性较强、收益见效快的知识当然也包括实际操作性技术,如初级的种养殖技术、厨师、保安、建筑等等。但综合库区未来农业发展趋势和当前用工市场需求,上述培训技能技术很难适应长远发展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到头来,所有培训均落空。

(三)移民培训对象素质参差,期望各异

移民中,部分人是农民或城镇居民,小农意识较重,由于移民者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较差,导致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性不高:

1.观念包袱沉重,移民特殊意识突出。移民一方面把水利工程当成脱贫致富的机会,希望政府提高补偿标准和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认为水利工程是政府行为,理应由政府全权负责。部分移民在培训问题上表现出浓厚的特殊意识,认为自己是国家水利工程的功臣,理应特别照顾。部分移民吃苦精神不够,认为家政服务、市政环卫、餐饮服务和园林建筑等行业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收入状况差,因而不愿学习,也不愿从事这些工作。

2.期望值过高。不少移民者对培训的期望值过高,希望通过短期培训就很快提高自身素养尤其是竞争能力,以作为解决自身和家庭现实生存危机的捷径。然而绝大多数移民较低的基本素质决定了他们所能及的只能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高而收入相对较低的工作。两相比较,移民过高的期望值与现实培训内容及未来收入之间便构成强烈反差。

3.结构失衡,培训后的实际效果偏低。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反映目前在农村难以找到培训对象,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剩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在家务农。这部分移民由于自身的原因,往往无法在短期内掌握有关技能,不能独立运用所学技能于发展生产之中,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就业和创业。

四、移民培训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后期移民政策,促进移民安稳致富和长远发展,各地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移民培训工作。通过构建移民教育培训模式框架图,并结合对当前移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我们提出坚持“以培训促进移民就业,以培训促进移民增收,以培训促进移民安置稳定”的原则,不断完善移民培训思路,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的目标。为此,特从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角度,为移民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相关建议

1. 适度拓宽移民培训认识,寻求移民培训发展新维度。在社会及库区经济发展需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移民培训工作已不能局限于传统认识。由于移民培训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所以应认识到移民培训不仅包括对移民培训内容的基本描述,而且包括对培训组织形式和经济效率的基本认识,还包括移民培训的构成、状态及其发展历程。从动态角度看,培训的内涵和形态会呈现出不断地从低级业态向高级业态过渡,从简单业态向复杂业态发展,从浅层业态向深层业态推进的发展变化历程。因而,在移民培训发展过程中,适度拓宽移民培训认识,从新角度、多视角、动态化地看待移民培训,对其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调研过程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3000份,有效回收2150份。通过对库区移民培训满意度问题调查,我们发现,目前移民更多的希望在接受培训后能学习到新知识和新技术。因此,拓宽移民培训认识首先需要积极开发新型移民培训内容及领域,加大移民培训中行业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应用,以满足移民日益增强的对新兴领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是当前移民培训工作的创新之举。此其一。其二,在不断拓展传统培训方式及内容的同时,不仅要注重传统的行业理论,还要结合科技发展与应用知识,向移民宣传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未来趋势。结合市场需求,在培训中适时传播相关行业就业信息,满足移民多元化需求的能力提升。其三,整合移民培训,克服移民培训内容分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发展无序状况,改变移民培训格局,提升区域移民培训的综合能力。通过整合发展,组建综合性、专业性强的培训基地,加强跨地区的合作和联合重组,壮大移民培训规模,形成市场网络,提升移民培训整体能力水平。

2. 合理界定移民培训地位,构造移民培训方式新支撑。就移民培训地位而言,由于不同区域移民培训发展条件和优势组合的差异较大,移民培训的经济地位和作用应因地而异。各区域应立足于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特色和客源市场结构特点,在对移民培训优劣势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制定行之有效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合理界定移民培训的地位来促进本地区移民培训水平的不断提高。

改进培训工作方法,需要做好“五个结合”:一是输出地培训与输入地培训结合。搞好输出地培训与输入地培训双向挂钩。二是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结合。在普遍开展应急短期培训的同时,对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移民,可适当进行学历培训,选派他们到有关大专院校深造。按省政府文件规定,完善招生办法,对移民及子女上职业技术学院的,可实行注册后给予一定补助,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毕业后可继续为当地服务,也可到其他城镇就业或创业,脱离移民区域,带动一方移民致富。三是外出务工培训与就地安置培训结合。各地在加强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的同时,还要抓好从事种植、养殖业的移民培训,使他们掌握当地高效生态农业方面的技能,为繁荣本地区的经济贡献力量。四是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通过素质培训,使移民增强自我维权意识,转变就业观念。五是高端培训与普通培训相结合。培训方式上充分调动一切现代化资源和现有硬件设备,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入现代信息技术作支撑,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新型移民。endprint

3.分类识别移民培训类型,构建移民培训新保障。移民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应建立健全各级移民培训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移民培训的操作规程,完善移民培训效果考核的指标体系,在客观、全面地理解评价我省区移民培训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各自的现实发展路径。

(1)对处于移民培训领先型的市区,应进一步注重制度的环境建设与基础支持力的配套,加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对外开放度。移民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提供保障。移民培训管理机构专职开展移民培训管理工作,省市及各县政府应设立移民培训督查室,加强对移民培训的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如2014年5月受湖北省移民局委托,在湖北大学主办的旅游创新人才培训班就是由省主管部门和湖北大学旅游培训基地共同合作举办的。双方明确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过提高培训规模效应和创新能力来提升培训的内在成长潜力,通过引导和挖掘市场的需求潜力来增强整体培训的市场扩张潜力,受到全省200多名学员热情欢迎和普遍赞誉。

(2)对于移民培训综合潜力积累型的市区来说,这些市区的总体水平较领先型有一定的差距,其移民培训各方面发展都较为平衡,但整体优势不足,均排在中游水平,处于培训经验的积累阶段。但仍有部分县(市、区)的发展并不均衡,即在某一层面有较明显优势,其他方面却表现较弱。因此,这些市区的移民培训都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和优势,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移民培训的操作规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移民素质为目标,以移民劳动技术培训为重点,充分利用移民培训基地和社会办学资源,将移民技能等级培训与移民务工上岗岗前培训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移民劳动技能,促进移民就业增收致富。

(3)对于移民培训综合提升型市区来说,这些地方移民培训综合发展能力均比较弱,且多数地方的内在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落后,反映地方的资金和人才储备以及市场需求都存在严重不足。虽然这些市区大多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培训能力的成长性、发展程度、社会开放度、制度支持、基础支撑、需求动力等方面都严重地限制了这一优势的发挥。因此,这些市区需要立足于自身基础,深入实际,开展移民培训需求分析和就业市场需求调查,认真编制好移民培训工作规划,着力建设和完善移民培训的基础要素,其移民培训能力仍有大幅的提升空间。

4. 有效利用移民培训网络平台,行成“大数据”时代移民培训新格局。数据分析,是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其目的是把淹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当前社会已经从IT时代过渡至BT时代,“大数据”思想的提出为库区移民数据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而大数据分析,则是基于规模巨大的数据的科学分析。它的基本分析步骤表现为5个方面: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预测性分析能力,语义引擎,数据质量和数据管理。

围绕培训工程的全过程,现以“大数据”分析思路抽丝拨茧,建议如下:

(1)库区移民聚类分析。建立相关MIS系统或者利用现有数据库系统(如人口普查)等基础数据,根据年龄、受教育程度、教育阶段、早期所从事职业或经历等等数据维度,利用挖掘技术中的聚类思想,在划分对象时不仅考虑“对象”(即人或群体)之间的距离,将划分出的类进行某种内涵描述,从而为后期培训内容、科目设计提供一手资料,如重点培养毕业2-5年的初、高中毕业生等等。

(2)培训科目知识库建立。在进一步提高培训效能方面,结合数据挖掘思想和当下教育行业流行的MOOC思想,即由愿意分享和协作以便增强知识的学习者所组成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可在培训知识库和课程样式方面做一些完善。如建立标准的培训课程库,每节课保持在15-30分钟内,以移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予以展现。并将这些已经标准化的专题进行信息化处理,借助手机或计算机形式予以传播。

(3)借助互联网实现就地培训。库区移民因多种原因难有时间和精力集中培训,因而可借助相关MIS系统,根据库区移民分布(跟踪记录库区移民就业、打工等情况),对有培训需求的库区移民就地登记,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就近培训。为保证质量,对培训过程全程监督。如课程开始、中途、结束予以记录,并对培训场景予以拍照,对集中课堂串讲予以录像(监督、形成培训视频以备重复学习),借助这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最终实现库区移民的“随时、随地、随需”培训。

(4)培训结果跟踪反馈,广泛宣传成功典型。为对投入资金高效、合理利用,应对培训结果准确跟踪、反馈,对跟踪数据可采用“大数据”思维予以分析,找到内在关联。如对18-25岁女性培训缝纫技术,实现有效就业率达到多少、脱贫率多少等等,根据这些反馈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手段更新等。并根据挖掘结果,对通过培训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予以宣传,以提高培训积极性和效能。

5. 科学发挥移民培训集群效应,培育移民培训集群新优势。移民培训集群是从单个培训之间扩展到更大的群体之间,移民培训集群成员通过集群创造的优势发挥着显著作用。

(1)完善区域移民培训链,积极培育移民培训集群优势,改善我省移民培训长期以来“散、小、弱、差”的局面,提升移民培训整体实力。为此,各地应根据自身移民特点和培训资源的集中程度以及关联效应,从移民培训集群的核心层和紧密层发展出发,立足于移民培训所必备之基本知识、技能、观念、经济等要素,着重发展移民培训价值链相关的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促进移民培训与相关行业相结合,释放这些行业的潜在优势,形成新型移民培训业态,如电子商务、农家旅游、家政服务等,从而延伸移民培训链,推动移民培训集群的形成。

(2)优化移民培训结构,推动区域差异化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各地经济内涵,形成不同特色的移民培训体系。移民培训在地理空间上大量集聚产生的互动关系,这要求培训基地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其资源优势,以安排合理、品种多样的高品质、系列化培训内容,带动整个移民培训集群的形成,实现集群差异化发展。endprint

6. 发挥基础设施体系先导作用,实现移民培训安置新突破。移民培训是移民安置创造价值的能力体现,要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提高移民培训的战略重点,为移民培训发展提供新的保障。首先,移民培训经费是移民培训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充足的经费来源是不可能达成移民培训目标的。因此,建立移民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就成为移民培训的重要基石。目前,移民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移民切块包干经费按比例确定的移民培训项目经费、中央后扶结余资金和地方库区基金中安排的部分移民培训资金。但从配套经费的数量来看,单位人次培训费用太低,远远不能满足移民培训的需要。为达成移民培训的目标,政府部门应制定培训发展规划,强化制度供给,弥补制度需求。为此,一是要加强政策的引导作用;二是应继续制定完善移民培训政策体系,提出明确的发展规划、布局、规模标准,建立和健全财政、税收等政策相配套的保障体系,推动移民培训的发展;三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发挥移民培训政策、移民培训规划的导向作用,引领移民培训格局最后形成。其次,各行业各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抓好移民培训的开发工作,如建设、交通、林业、农业、文化、旅游等部门,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与移民培训“对接”,以扩大移民培训就业途径。

(二)具体对策

1. 理顺培训管理体制。移民培训多主体、多对象、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多要求的特点,决定了培训工作由教育部门独家承担的难度。但如果由社会各部门各行其政、分头管理,又势必出现培训力量分散、培训管理失控的局面。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对移民培训工作要实施总体控制和宏观管理,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形成相关部门、团体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政府加强对移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借鉴国外的做法,教育部成人教育管理部门应包含此职能,赋予其统管全国的教育培训工作,各省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明确非学历教育管理机构,各地、市、县也要强化成人培训管理机构,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互相配合,各级各类教育均向广大民众开放的格局。教育培训的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措施、计划的确定和实施,以及对培训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权应交给地方政府,使培训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调动地方政府办培训的积极性。

(2)成立移民培训协调组织。主要负责对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动员、协调和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和参与培训工作,定期研究和解决移民培训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指导、监督、评估培训工作。

(3)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对移民人力资源开发与转移培训实施依法管理。这既是转移培训工作复杂性的要求,也是整合培训力量,规范培训行为,确保培训质量的需要。培训政策法规必须就培训与劳务输出、培训与持证上岗的关系、转移培训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各部门团体的职责任务、培训的办学主体、培训基地学校的建设、培训经费的筹措、培训师资的配置、应知应会和实作方面应该达到的培训要求、培训的质量监督与评估、职业技能的考核发证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政府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提供必要培训经费的支持下,有关部门要分工负责,齐抓共管,主要思路是:

第一,教育部门要依托现有的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常年性的、有专业特色的职业培训基地或培训中心,使之成为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渠道、正规军;抓好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并主动与劳动就业部门和用工单位取得联系,争取培训任务,了解培训需求,搞好培训教学设计,力求按需施教、学以致用。

第二,劳动就业部门要抓好就业中介机构、劳务输出基地建设和劳务市场的调研工作,及时、准确地把握移民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情况,随时向培训部门提供用工单位对从业者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要求信息,以指导培训机构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同时,还要抓好“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抓好技能等级标准和考核鉴定办法的改革完善,把颁发职业技术培训合格证、技术等级证、特种作业证、上岗证等结合起来,为转移培训工作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劳动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职业技能考核,实行考核与培训分离,这对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办培训也是一个有力的监督。通过这种监督,也有助于引入培训的竞争机制,扶优汰劣,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水平。

第三,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主管部门,要抓好下属用工单位“先培训、后就业”的贯彻落实,以及在岗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利用自身优势,为培训部门提供专业课师资、实验设施和场地,提供用工信息和培训要求以及培训质量的反馈意见,主动参与培训机构的教学设计工作。

第四,政府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个人投资兴办移民培训事业,把它作为一项培训产业加以扶持,使之成为政府投资办培训的有力支持与补充。

2. 建立健全培训基地。培训基地的建设,有赖于以下3方面的工作:

(1)搞好培训基地建设,应着力于解决培训基地散、乱、差、废的问题,通过调整、合并、充实、完善,充分挖掘现有培训基地的培训潜力。应主要立足于现有的正规学校和培训机构,利用其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开展移民培训工作,政府可通过培训项目拨款、培训工作评优奖励等方式,激励正规学校和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并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正规学校和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应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相对稳定的培训专业和培训特色,搞好培训市场定位,面向社会自主有偿培训,促进培训设施和师资队伍的长期建设。政府还要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学校培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的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实行强强联合、产学研结合、培训与用工结合,打破体制上的条块分割,使培训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形成培训合力。

(2)培训经费应采取政府拨款和社会筹措相结合的办法。政府拨款要有明确的拨款渠道、经费比例和使用要求。政府拨款应主要用于职业技术培训,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而实施的移民培训,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劳务输出培训,以及经济困难和从事急、难、险、重行业人员的培训。社会筹措培训经费的渠道有:培训机构发挥自身的技术、信息优势,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紧俏行业、紧俏专业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培训收取的培训费用争取企事业单位、用工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赞助、捐赠等。社会筹措的培训经费,应主要用于培训机构自身的建设,但对其使用要加强管理和审计监督。从长远来看,解决培训经费的根本途径,是要推进培训的市场化、产业化,引导培训机构以培训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endprint

(3)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通过改善条件、提高待遇来稳定现有培训基地的师资队伍,并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更新知识技能,达到一专多能,能够胜任多样化的培训教学任务。其次,要从政策、制度上打破行业、部门垄断师资的局面,鼓励根据不同的培训任务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拘一格地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兼任培训教学工作,特别应鼓励有技术、懂管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大、中专学校教师兼任培训教学工作。再次,要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通过电视教学、网络教学,扩大优秀教师的教学覆盖面和影响力,使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地接受高水平的培训教育。

3.启动培训市场需求。从实际的调查情况看,当前有规模、成建制、高质量的转移培训活动还极其有限,不少地方培训活动尚未展开,其众口一词的理由就是资金不足,有的地方政府拿钱办培训,培训对象不是不愿参加就是要政府给予误工补贴才来学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培训需求不足,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因而,要有效启动培训需求就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环保产业。仅就农业而言,当务之急是要以市场为先导,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优质农副产品,进行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培育和拓展农副产品的批发、销售市场,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以此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唤起人们的培训需求。

(2)消除培训障碍,变潜在的学习愿望为现实的培训需求。研究表明,移民参加就业转移培训,可能面临着交通不便、家务拖累、居住地偏僻及社会舆论、文化氛围、工学矛盾、培训机会缺乏、学非所用、培训信息闭塞、学习信心不足等诸多障碍。解决这些障碍,拉动培训需求,要求培训机构的布点、培训活动的安排要方便学员的生产生活;培训内容既要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一定的难度,又不能因此使培训对象受挫而产生畏惧心理;培训活动既要满足成人急于渴望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帮助和理解的心理,又要考虑到他们在确定培训需求、选择培训方法、评价培训效果等方面独立、自主的要求;培训环境既要充分利用成人丰富的经验,又要考虑其极大的差异性,把培训的目的与实现的手段结合起来,鼓励学员参与培训活动的设计、组织与管理全过程。

(3)通过现场考察、榜样示范、现身说法等方式,让移民眼见为实,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技术推广培训要与小额信贷支持、生产跟踪指导、市场调研开拓紧密结合起来,化解学习和运用新技术发展生产的困难和风险,以调动移民参训的积极性。

4.提高培训质量。质量是教育培训的生命。提高培训质量除了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外,还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创新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用工单位的需求,科学确定培训对象、培训规模和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坚持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订单”“定向”“储备”等培训模式,加强培训与用工单位和就业市场的挂钩,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充分利用学校、技术推广中心和培训中心等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现有的培训场所、设备、师资等资源,开展远程教育、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实行长短结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2)开发好培训教材。教材是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发培训教材应坚持了解学习者学习需求、确定主题、搜集素材、编写初稿、试用修订、印刷发行等步骤,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可读性、针对性,力求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的统一,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的统一,专家学者、培训教师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编写教材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培训教材的多样性、针对性、实用性问题。

(3)改革培训方法。现行的培训方法以集中讲授、现场操作、录像观摩、经验交流、现身说法、以会代训的方法居多,学员学习的参与性、主动性、交流性、个性化显得不足。为了充分发挥部分学员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强的优势,帮助学员提高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变化、履行职责的水平,在改革和完善现行培训方法的同时,应重视参与式教学,创设合作性的学习情境;采用互动方式的多边性教学方法,构筑立体型的教学信息交流网络;选择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实习、考察、诊断等行动式教学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

(4)加强培训教学的监测与评估。为发挥评估对培训教学的导向、激励和调控作用,培训教学的监测与评估,要坚持培训条件、培训过程与培训效果评估的统一;领导评估、学员评估与用人单位评估的统一;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统一,听、查、看、访、谈、测多种方法并用,以获得客观、准确的评价信息,为改进培训教学、优化培训管理提供切实的依据。

(5)开展高端示范性定点培训。在移民培训开展过程中,可与高校联合开班,将高校的高质量资源引进到移民培训中,使移民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提升培训档次,提高移民能力,同时扩大吸纳移民的能力。如湖北大学于2014年5月与省移民局联合开办的“库区移民旅游创业”培训,详细介绍了有关休闲旅游、农村产业化等问题,拓展了移民的视野。今后,在有关就业技能特别是农业技能方面,还可同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有关农业技术、现代化农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培训。

5.对移民子女在教育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从调研结果看,库区移民子女中,有相当一批人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入普通高中或普通高等院校学习。这批人年龄小、缺乏专业技能,许多移民子女就此走上了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打工之路。而当前移民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移民劳动力开展的就业培训,而忽视了对移民子女的教育培训。俗话说,“扶贫先扶智”。政府可通过降低移民子女入学门槛、提高移民子女教育补助的方式,鼓励移民子女接受学历教育,全面提升文化知识水平。

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借鉴国家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降分的思路:由国务院水利水电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向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招生考试委员会提出报告,经批准后变为国家政策;凡属于库区移民的高考学生,可以直接享受高考降分的优惠待遇,参照少数民族学生降分幅度考虑;经市(省)人民政府及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厅批准,在库区内的普通高校甚至可以直接举办不同专业的移民本专科班,库区县级及以上移民部门负责移民资格审查。由此尽可能提高库区移民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移民整体的学历层次。

我们相信,在国家移民教育培训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在实施城乡统筹配套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库区各级政府、教育培训部门和广大移民的共同努力,移民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能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办法,收到更加明显的成效;一定会为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及库区长治久安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责任编辑:李利林]endprint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
西安市物流企业多元化发展路径选择
我国社会保障理念演进与路径选择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做好青少年工作,培养接班人素养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