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院校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发展困境及对策

2016-04-29王文轩

知识文库 2016年2期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教育要素在国际间加速流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世界各国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相互交流,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激荡,共同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发展,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显著。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任务;同年底,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进一步明确要“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和骨干专业”,且加上了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至此,高职院校建设已经超越了高职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范畴,而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成为了国家和地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从以上政策导向来看,我国地方高职院校走教育国际化道路势在必行。目前许多地方高职院校都努力向教育国际化方向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一、国家政策方面

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很多的行政性审批权被下放、非行政审批项目被废止,对于地方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国际化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地方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国际化工作过程中,很多时候很难同本科院校一样享受国家政策,如多数高职院校无法为来华留学的学历生提供学位证书;无法为来华留学的学生获取中国政府奖学金和中国政府助学金;无法为来华留学的学生提供本科及以上的学习机会。这些都制约着地方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生源方面

来华留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国际学生教育市场。就整个国际教育市场来说,市场机制是起决定作用的,各国的教育机构广泛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就国内教育市场来说,国家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管制比较少,与招收中国学生相比,学校招收自费来华留学生大多数方面都不受国家限制,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决定着其招生能力。多数地方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无法与知名本科院校同场竞争,只能选择亚非拉等地区开展招生工作。

三、教育产品方面

国际教育产品不仅包括课程质量,还包括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校声誉、生活质量、配套服务等多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地方高职院校短时间内无法完整培育出如此复杂的教育产品,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国际化发展步伐。

除了以上问题之外,地方高职院校还要面临来自国内的双重压力。适龄高等教育人口的下降、民办本科院校的增加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都使地方高职院校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而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转型升级、产品更新换代、使地方高职院校目前培养的人才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依托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地方高职院校需要通过明确发展战略、改革管理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国际交流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职业教育竞争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一、依托政府支持

多数地方高职院校的组织、人事、财务等事物都由所在地区的省市政府所掌控,所以多数地方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宏观政策上应明确地方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并给予政策支持,如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方向、发展类型,并从区域角度整体规划指导,整合教育资源,避免趋同性发展和不良竞争;在制定具体政策时要符合职业院校发展实际情况,出台能够解决地方高职院校实际情况的落地行政策,如既然可以允许本科类院校向应用型本科发展;那是否也可以允许地方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扩展地方高职院校的教育延展面,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国际化的良性循环。

二、明确发展战略

地方高职院校要推进教育国际化,首先要依据自身特点,结合国家教育市场发展趋势,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发展战略。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不断变化的国际教育市场,立足于发挥院校特色和比较优势,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培育有市场前景的教育产品。

三、改革管理制度

地方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职院校合并或升格成为高职院校的,在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方面有待提高。应当借鉴国际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深化学校制度改革、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服务水平、推动学校整体国际化建设水平。如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规定、收费管理规定、学习管理规定、留管人员岗位职责等。

四、提高产品质量

教育产品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育产品的培育往往都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地方高职院校在培育教育产品之初就需要关注国际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结合自身优势,会同学术部门和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确定教育产品项目,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相配套的师资力量、课程规划、资源投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集全校之力打造高质量的国际教育产品,树立自身形象和独特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国际交流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国际化除了加强内涵建设之外,还需要走出去。积极开展跨地区、跨文化、跨行业的国际校际合作、校企合作,通过学术研讨、教师交流、学生互派、国际实习等形式,及时了解国际教育的前沿思想和国际教育市场的最新变化,借鉴国际成熟院校的先进经验,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院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化国际教育办学之路。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