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手机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2016-04-29吴卉隆娟

知识文库 2016年2期

在我国科技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智能手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而新媒体在大学生中被广发的应用着。手机新媒体让大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但是再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快速精准的信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本文将手机新媒体对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再努力将手机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网民已经达到了6.88亿,其中手机上网人数也在不断的上升。截止到2015年十二月,我国手机网民已经突破了6.20亿,在这其中学生人群依然是最大的手机网民群体,占20%以上,该群体也是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高的人群。所以,在高校的校园中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们低头“刷微博”的身影。所以将手机新媒体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要将手机新媒体的特征和优势充分的了解,并积极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一、关于手机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

1.1手机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1.1.1手机的娱乐性及不良信息让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增加了难度

学生在进行手机的使用时,难免会有一些不良信息会出现,而恶劣信息传播的多了就会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这也成为了课堂不文明的代表。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聊QQ、玩游戏、刷微博,更有些学生熬夜玩手机游戏,这样会造成第二天精神不济,没有心思听课,或者旷课在寝室睡觉。长此以往,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

1.1.2手机也让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大学生生活观念被误导

手机是大学生日常开支的中要不分,使用和购买都会有费用产生,这笔开支不容忽视。可是手机的款式和性能却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也会让一部分学生改变消费观念,在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诱惑下迷失自我。

1.1.3手机新媒体的出现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要求

有一部分手机用户也只是掌握了手机媒体的通讯功能,有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研究过手机其他强大的功能,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就很难与手机相结合。在大学生熟练运用手机的同时,教师也不能让手机媒体称为教育的阻碍,教师也应该将自身的媒体素养提升上来,更好的完成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

1.2手机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

手机因为其自身能将信息准确快速的传播这一特点,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这样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能将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了解,找到具体信息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还可以建立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交流群,让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教师就能够在学生的讨论中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手机新媒体也是教学中最有效且最实际的教学载体,将新鲜的资讯进行及时的更新,将学生们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继续拓宽,丰富了学生们的思维,这也能很好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帮助。在手机新媒体上,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得更加主流化、形象化,这样一定会比枯燥的传统教学更有实际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同时,也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得更有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手机新媒体的具体措施

2.1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机平台进行拓展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手机平台的拓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手机新媒体中的代表:微信、微博都能够不受任何时间的阻碍,让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正想法,这样师生才会形成良好的给沟通。特别是高校的辅导员,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就可以匿名向老师寻求帮助,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心理问题,还能让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

2.2将手机新媒体的负面作用加以控制,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手机

大学生如果在使用手机时不能正确的对待,那这个载体不论多受欢迎也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现在也很多大学生已经出现了玩手机成瘾等不良习惯,这也是学生不会正确的使用手机而造成的。所以高校应该进行积极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工作,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认真观察,举办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年级会、班会、学习小组或者专业讲座,让学生们对一些优秀的微信公众账号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们多看此类型的东西,引导学生们进行手机的正确使用,让手机新媒体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而不是让手机操控我们。

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手机新媒体的加入是将爱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就在这种机遇与跳转并存的背景下,想关教育人更应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融入手机新媒体的应用,将手机新媒体的消极影响进行最大程度的消除,教师不断实践学习与创新,争取让手机新媒体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高校也争取为社会培养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作者单位:1湖北医药学院口腔医学院 2湖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