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问题研究
2016-04-29王莎莎
本文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出发,顺应国内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改革方向,探讨了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诸多益处及编写思路,校本教材开发必须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突出其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教材内容和形式要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和英语水平不同,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职场英语交际能力。
1 引言
2014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337.98万人,招生人数占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比例达到46.9%,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量上虽已达到一定规模,但教育质量却差强人意,其主要问题是:我国高职教育对社会企业和单位吸引力不足,在办学和培养实际过程中存在脱离实际的情况。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成分之一,在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实中的高职英语教育与国家高职教育规划设想存有巨大差距,教学内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脱节, 在课程开发和成绩考核形式上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革,但本质上还是传统英语教学,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因此改革高职英语教育迫在眉睫。
2 国内高职英语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
2.1国内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
我国高职英语教育一直存在诸多问题,正处于英语教学改革瓶颈期。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和教育人士作出的努力,一些诸如教学定位模糊和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多媒体课堂的应用和英语微课的盛行也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但还有一些例如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等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复杂,有普高生、中专生,还有少部分社会待业青年等,学生英语水平呈现出多极化特点。一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英语水平中等的学生,虽有一定英语基础,但学习主动性依赖老师任务布置和班级学习氛围;三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依靠统一的英语课程规划难以满足他们对语言专业知识的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也让英语教学难上加难,英语专职教师大多毕业于英语专业,在语言专业知识本身学习和研究上占有优势,但缺乏企业实践经历,这类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对高职英语实用性的把握不到位,双师型教师数量有待提升。学生和老师两大主体的特点让高职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一致认为所学知识内容过于陈旧、更新速度慢及实用性不强,难以适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需要。
2.2国内高职院校英语教育改革方向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学英语知识必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高职英语教育与本科英语教育有所区别,应围绕着职业就业方面的需求,以英语环境情景分析为前提,培养学生在特定职场中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注重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真实性与职业性,将教、 学、 做融为一体。充分考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要英语技能应用需求,有选择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英语教育的改革既要涵盖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和师资培训,还要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载体,开发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有很强的必要性。只有秉承教、 学、 做一体原则,坚持任务驱动和学用结合,结合现代网络普及和发展优势,重视视听说训练,积极营造职场环境,并通过案例分析、合作学习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才能全方位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与职场交际能力。
3 高职院校开发英语校本教材的必要性
刘黛琳(2008:257)曾指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材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与培养对象实际水平吻合的教材甚少;(2)与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教材较少;(3)教材建设仍“以教师为本、以纸质材料为主”。这些因素都使得高职英语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存有质疑,统一编写的教材对教育落后地区的高职学生来说显得过难,教育发达地区的高职学生则反之,因此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编写校本教材非常必要。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开发策略,使英语教学活动能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4 高职院校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设想与思路
4.1校本教材内容完善快速便捷
在信息快速变化的今天,英语教育内容与形式也应随时代变化而改进,相较于国家级统一教材,校本教材具有更新快速便捷的优势。大多数高职院校使用的国家级教材虽具有权威性,但书中内容稍显老旧,特别是阅读理解部分,并且很少会翻新内容再出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想和评估与实际教学效果是有偏差的,比如所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及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高职院校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发现其不足之处可及时进行改进,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课堂反馈等方式进行高职英语校本课程自身的评定。教师定期举行教研室会议,相互交流教学心得与体会以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校本教材可一学期或一年一次进行,以此达到不断完善和已变制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实践英语能力的提高。
4.2校本教材设计以学生为中心
要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就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求,他们因生源地和专业不同而出现两级分化。以海南省高职院校为例,生源地为省外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高于生源地为本地的学生,商务、航空和旅游等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的要求普遍高于理科和艺术类的学生。不同专业的高职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定位也不同,这就决定了其英语学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教材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学生英语基础不同的情况,开发必学和选学两种知识模块供学生选择。这种多样化、个性化和适用化的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不仅彰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更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4.3校本教材知识结构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确立并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英语校本教材,不仅要依照学生实际水平开发设计,还要兼顾其语言实用性。许多高职英语教师无企业工作经历,并不了解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需要用到哪些英语技能,因此校本教材编写团队要把英语专业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相结合。高职英语教材编写、教学内容选择要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查毕业生实际工作岗位涉及的岗位英语技能,结合目标工作岗位群体的特征,开展产学研究、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改创新,将技能按照语言教学规律编排,具体涵盖个人职业发展、公司业务以及项目管理等。这样开发的教材才能符合企业对高职人才真正的需求,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4.4校本教材侧重学校特色专业和当地经济
提高高职英语办学影响力,除涉及以上三点原则,更要与学校办学实力和特色相结合。每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硬件和软件实力都存有或大或小差异,校本教材开发要顾及本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向相关师生详细解说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大纲和实施说明,进而科学合理、灵活地安排高职英语教学活动时间和形式。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因本地经济、文化、历史等而不同,港口城市高职院校侧重旅游和经济学科,历史古城高职院校侧重文化和艺术,煤炭城市高职院校侧重经济和工业等,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其优势来推广和宣传本校,扩大高职院校对社会和考生的吸引力。
校本教材的开发同样要与国家的政策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相呼应。以海南省为例,其旅游业收入占GDP比重远远高于全球和中国,2014年达到最高值14.47%,旅游业对海南省经济发展贡献巨大。自海南省正式步入国际旅游岛建设后,国际和国家大型赛事的承办络绎不绝,海南国际旅游免税店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国际旅客前往海南岛旅游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使得社会对旅游和接待的外语人才需求逐渐扩大,而高职教育应紧跟当地经济发展潮流,加强相关行业英语教育,开发有旅游特色、重日常口语交流的校本课程,为海南省旅游业培养社会急需的外语人才。
4.5借鉴“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对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查漏补缺
两会提出加快发展“互联网+”企业、产业相结合的经济模式,给英语教学一直难以解决的问题带来新启发。经济产业可走“互联网+”模式,教育产业是否也可以?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数不胜数,高职院校一直希望实现公共课与专业课的结合,但是没有哪本教材可以实现不同专业学生对行业英语知识的需求。现在的高职学生基本由90后组成,对互联网的依赖前所未有,手机已经成为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消遣和娱乐的工具。可利用互网联优势,通过建立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其本行业相关词汇和知识的学习,并提供一些课外的英语媒介供学生选择,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样,互联网平台还可以完成课前准备、课后作业和微课学习等教学任务,既符合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又可省时省力的开展英语教学。教师可根据自身优势和教学经验来选择何种行业英语,开发相应网络课程供学生学习,通过网络平台来填补教材所不能涵盖的知识领域。
5 结语
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和课程资源的核心,教材的开发既要遵循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企业对人才实际英语需求,充分考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院校办学特色等因素,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和网络平台,推动高职英语教育向职业化、实用化方向改革,强调其文化性、工具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海南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