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对普通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冲击”
2016-04-29陈庆庆
本文分析了流行音乐在当代青年学生中得到追捧与热爱的客观趋势,使得传统中学音乐教学受到了“冲击”。未来要实现更好的音乐及艺术教学,就应积极利用流行音乐,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更好的教学工具。
中学阶段音乐老师大多接受是传统的音乐专业知识与训练。在传统音乐老师眼中,流行音乐冲击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甚至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主流地位。其实,在音乐课堂教学与欣赏过程中,学习传统的经典名曲与学习适合的流行歌曲可以取得一样的教学价值。
一、转变传统观念,准确认识对待流行音乐
高中阶段的学生更加喜爱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曲风清新、语言生动,易学、易记、易传唱,是当代人们释放压力、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往往更加能够得到青少年的追捧,这是主流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阶段教学更加注重素质教育、生本教育。因此,高中音乐老师要借助流行音乐这一学生喜爱的音乐形式,实现更好的音乐教学的目标。高中音乐老师作为艺术教育者,要认识到流行音乐中积极部分,改变传统对流行音乐的认知,要摒弃一味反对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甚至可以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教学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流行音乐有甄别的选取,选取那些积极向上、阳光正能量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素材,具体的标准如下:
1.内容积极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成熟的过程中,那些渲染悲愤、伤感、爱情等类型的歌曲要慎重选取,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判断,但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本着开展正能量、积极乐观向上的音乐学习形式。通过正面的音乐作品形式,影响、熏陶学生高尚的情操与价值判断。在高中阶段的音乐课堂上,老师要选取风格清新、主题健康、态度积极、内容乐观的流行歌曲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比如《隐形的翅膀》、《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及《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流行音乐作品。
2.适度选取原则
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升学压力巨大,音乐课课时的安排一般为一周一或两节,有时为配合其他教学任务,很可能还会压缩或取消。在数量有限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的选取,达到教学目的即可。高中阶段的艺术教育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与艺术素养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流行音乐形式包含时尚元素、流行元素与时代气息,对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价值,但流行音乐确实缺少古典音乐中的因素基本素养及基础知识。因此,高中阶段的音乐老师要积极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但要把握好度,选取流行中的精髓来辅助音乐的教学,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
二、高中音乐课堂流行歌曲鉴赏教学
1.做好流行音乐采风工作
要实现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老师一定要做好前期的采风工作。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喜爱流行音乐的统计调查,确定流行趋势与曲风,在确定的范围内进行适合课堂教学音乐作品得甄选。采风甄选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很多青年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往往就是跟风或追潮流,对于流行歌曲本身及作品表达并不清楚,这就需要老师进行把关处理。
2.流行音乐融入音乐教学活动
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学习音乐的词曲风格、主题表达、情感传递及表演方式等音乐基础知识,通过流行音乐中的优秀作品,实现对学生成长教育及艺术素养的熏陶,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具体来说,比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这一作品,老师要带领学生解析音乐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并树立感恩的思想,感恩父母、感恩成长过程中给与帮助的亲人与朋友;在比如《真心英雄》这一流行音乐作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过程中,要深挖作品蕴含积极向上、用青春与汗水追寻梦想的主题与情感表达,通过音乐形式实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目的。
3.开展流行音乐多元教学模式
在每次音乐课程开始之前,老师在正式进入音乐教学前,学生陆陆续续地会向音乐教室赶来,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流行音乐,很多学生会追随着流行的节奏进行吟唱,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更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在基础知识学习过后,老师要对所学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专项评析,让学生领悟其中的情感,甚至可以利用所学的流行音乐知识进行堆传统经典音乐作品的尝试性诠释,用流行元素演绎经典。同时,在流行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并要求学生撰写作品简评,通过不断的专业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鉴赏能力及艺术审美能力。
为实现音乐知识灵活运用的教学目标,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开展艺术节的方式,举办流行金曲大赛。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演唱好的流行歌曲,在丰富高中阶段学习生活的同时,实现音乐教学、人文及艺术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综上,流行歌曲对传统的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我们要积极客观的面对这一问题,选择流行歌曲方面,我们要选择积极向上,有满满正能量的歌曲,如黄家驹的《大地》《母亲》。让学生更能对生活充满激情,快乐。要积极实现中有益的因素为教学活动所用,通过良好的流行音乐作品来进行音乐知识教学、培养积极的情感表达与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实现更好的音乐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南溪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