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策略探究
2016-04-29杨帆
自20世纪70年代早期,外语教学研究的中心已逐渐从教师转向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心逐渐成为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的热门话题。如徐锦芬,彭仁忠和吴卫平(2004)所述,国外对自主性外语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这些研究人员“主要侧重于对自主性外语学习能力的界定”。国内学者的研究和讨论主要是对国外自主性英语学习研究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培养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及其培养方法(解红2002;魏玉燕2002;彭定金2002;徐锦芬2004;张卫国2005等等)。本文试图基于专家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探索在大学英语自主性学习教学中模式中,教师如何定位好自己,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 是现代西方教育理论中的一个著名的教育理念。概括说来,自主性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自我调适。培养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于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旧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教育模式力求实现学生学习个性的解放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而基于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倾向于积极创造性学习。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师的创造性要求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技巧知识,要求教师帮助学习者提高自主能力。这种从“教”到“学”的转移,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尊重学生的需求和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加强学习,学会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具体而言,交际活动产生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积极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与动力,并制定具有真实交际意义的任务活动。交际活动过程中,教师作为任务的辅助者,只对学生的交际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引,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悟语言的使用规则,并完成相应的交际任务。因此,任务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提高语言学习实用性的创新理论,更是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提高教员指挥能力的互动型教学手段。那么,基于任务型教学的自主性学习模式中,教师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呢?
2.1 教师的定位
在当今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发生改变,因为自主学习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的独立(Aoki,2000:143)。教师必须参与策略指导,内容推荐,结果评估三个环节。其主导作用贯穿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指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在“多边互动”中主动探究知识、建构意义,在“多边互动”中互相启迪,共同进步,不断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学习的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组织和设计主要是围绕“着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创设“语言输出”的情境。教师在每一堂课前要熟悉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精心设计导语,唤起自主学习欲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弄清每节课后教学内容的衔接;挑选好教学软件,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设计者。教育专家指出,学生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是他们个体生命生存和发展的本能。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他们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表现出令人惊奇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发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需求和学习目标,选定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和评估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努力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而表扬和鼓励则是催化剂,它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给你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获取了知识,并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评估者。
同时,外语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超越教材,不仅要掌握所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对这门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等都要有较多的了解和相当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实践;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而且要及时解决问题;不仅要善于创设情景,提问启发,而且要运用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技能、技巧,最大限度地引导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外语,使其学会如何学习英语,并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2.2 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21世纪外语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利用信息的能力;清晰的思维能力;有效的交际活动能力;理解人类环境的能力;理解人类和社会的能力;个人生活能力;自我学习与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更新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的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学习策略密切相关。
语言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考虑自身语言基础、现有学习教材、资源和时间,制定出明确、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这样,目标实施起来才有效。语言学习者自身要明白语言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学生要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对所学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外语教学的目标一是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二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学习的能力,即能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监控学习过程以及评估学习成果。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并对学习进行自我管理时,会学得更好、更有意义、更永久,也会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重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学习成功者都得益于有效的学习策略的运用(文秋芳1995:61-66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外语水平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贯穿于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学习策略有问题驱动,服务于解决语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学习策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特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策略可以是显现的外部行为,也可以是隐性的心理活动;学习策略是可以培训的。学习策略训练包括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通过认知策略的训练,学生能掌握阅读、听力、交际、写作等各种学习策略。通过元认知策略的训练,是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安排学习任务、评估学习效果及任务完成情况、监控学习过程等,以达到最终能自主学习的目的。自我监控是外语学习者必须获得的学习策略,也是外语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的高度体现。外语习得的整个过程要学习者不断地自我监控和评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学习效果,以便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进一步确立新的学习目标。虽然学习策略只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但是良好的学习策略的形成使得自主学习成为可能,使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意识增强,从而使得自主学习的过程更完整,学习效果更好。
3.结束语
3.总之,在任务型教学中,自主学习理论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不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学会求知,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任务的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空间和展示平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极为和谐的统一。未来社会要求教师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化成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怎样在课内外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项目基金:课题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3B160)、2013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3-JG025)、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233)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