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体系的探索

2016-04-29卫圆杰

知识文库 2016年2期

一、引言

近年来,对中高职衔接研究的成果和实践经验,集中体现在国外职教学制、中高职衔接现状、衔接模式、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招生制度及统编教材等方面的策略分析和途径选择。就整体而言,我国中高职的衔接尚处于摸索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思考和审视的问题,如针对特定区域和特定专业群的研究甚少,实际借鉴指导作用有限。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一直是本专业的长期研究课题,中职向高职教育的过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的衔接问题

课程标准是目标标准、内容标准和结果标准的统一。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课程标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目标随意性大。中职与高职课程目标缺乏深入研究思考,往往根据要求随意编写,凑上几条,并不能清楚地界定出有效目标,当然也就难以据此进行教材编写或授课,目标的无效和虚化现象十分普遍。二是中高职课程缺乏有机的衔接连贯。中职与高职在课程标准上缺乏对接,导致你教你的,我教我的,缺乏沟通整合机制。于志晶在《关于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对“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学内容的了解”的调研结果:了解较多的占10.17%;了解一点的占51.69%;一点不了解的占38.14%。显然,在这样的状态下,要想实现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很困难。

(二)教学过程和课程的衔接问题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载体,但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均未对如何构建中高职贯通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而且在实践中也未解决好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专业课内容重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具体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缺乏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造成一些专业课程中高职阶段内容重复的现象。第二,公共基础课脱节。中职学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计算机、英语等课程,这显然与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的倾向有关,这实际上反映出中高职在课程结构设计指导思想上的差异。

(三)实训室建设和实训教学的衔接问题

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上和内涵上的差异,然而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许多中职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拥有具备一定水准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形体训练室等实训场所,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少高职院校由于成立时间较少,缺乏积淀,无论教学设备上还是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有的甚至还不如中职学校,造成中高职实训教学的“倒挂”现象。

三、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对策分析

针对中、高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起步低而且科目少、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单一、文化素质层次脱节、高职专业课程与中职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现象等问题,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对旅游管理专业从几个方面重新设计如下整体设计。

(一)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实现中高职教育顺利衔接,首先需要进行培养目标的定位。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中等职业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着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包括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方面

制定并出台国家课程标准,是应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困难和挑战,推进职业教育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发达国家与国际组织的通行做法。它不仅有助于解决中高职课程衔接、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而且“在改善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发挥着导向、诊断、基准等作用,是连接教育质量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院校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下坐到一起,共同商讨制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一体化设计,形成连贯有序的有机整体,可以较好地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问题,并探索建立中高职课程学分互认机制来避免中高职课程的重复学习。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单设语言技能模块。旅游从业人员的语言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可开设外语角培训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开设普通话或语言艺术课来丰富学生的语言技能。

完善专业技能模块。可将以往单一的实习实训模式改为以下几种实训方式:一是课程见习。根据教学课程到景点景区或旅行社进行相应见习实训;二是旅游旺季实训。当旅游旺季来临,学校成立旅游公司与企业合作优先聘请能够熟练操作业务的学生或教师;三是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就本专业知识综合实践运用;四是教师专职服务。安排相应的教师到实训基地参与企业工作.承担企业相应课题研究,并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训成绩的鉴定。

四、结语

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为旅游从业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预测,中国未来十年,每年将增加旅游从业人员一百万人,而且随着新兴旅游业的兴起和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多功能、复合型、国际化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因此,我们旅游管理专业的中高职有效衔接要抓住这个时机,适时推进旅游专业中高职进一步更全面的衔接,培养出更高端的旅游人才,这样才会打消一些固有的思想,增强旅游专业的认同感。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