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基础性阅读教学艺术
2016-04-29胡叶飞
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文本的特点,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重心和分析文本内容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一系列阅读教学艺术:教师应针对阅读教学的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以及教学的整体阅读进行设计。
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可分为三种:基础课阅读教学、拓展课阅读教学、研究课阅读教学。而初中阶段正处于知识建构阶段,基础课阅读教学应用比较广泛。而目前我们在使用中的这套新课标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学生有极高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尽可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且教学活动中要求集中渗透阅读策略,要把培养学生阅读微技巧作为一项内容进行训练。再者,新课标教材不同于旧版教材:旧教材设计是从词汇入手,过渡到句型练习,发展到对话练习,继而回归到课文,最后落脚到练习,而新课标教材是通过一篇文章引入一个话题,教学过程中既要包括词汇教学,又要设计句型教学、语法教学、甚至对话教学、写作练习等内容。正是基于以上差异,所以新课标教材阅读课教学应有其特点,并加以一定的阅读教学艺术。那么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设计中显现出艺术特色呢?下面是我的一些想法。
一.阅读教学思路具体设计艺术:
设计的总体艺术就是要求教师阅读理解文本,培养策略,且侧重要求处理文中重要句型和话题。在这步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分三步走:
1)阅读前活动,比如通过看图、根据标题预测主题,在情景中学习主要的单词(读前活动,扫除生词障碍),也可通过听的方式了解是这篇阅读文本是关于哪个话题的,几个人在谈话,都是谁,都有什么关系,或者又可以通过自由交谈的方式把握文章整体大意。其实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交互越多,理解就越深。
2)阅读中活动,在这个教学环节设计中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要求学生通过整体粗读( 限时阅读)理解大意,抓主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知道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这种轮廓式阅读的技巧往往可以是抓住一个问题,或者是找出关键词,或者是匹配图片,亦或者是找出每段中心句,也可以是断定文章的结构等等。第二步让学生分段细读,填写表格,找出前后变化细节,如:then/now 根据题目找读,也就是说通过寻读,整理归类出支撑文本细节的句子,理解段落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采用很多种阅读教学技巧,比如最常规的表格,时间表,挖词填空,T or F 问题等等 。第三步 要求学生整体重读、复读。在这一阶段,教师让学生复读全文,以检查理解程度,提出疑难问题,鼓励查阅词典等工具书,以解决理解的障碍。细读时尚未解决的问题,也可在这一阶段解决。同时,教师也可适当讲解一些语言要点。第四步 要求学生朗读句子,学习并使用句子(设计练习及活动)
3)阅读后活动 ,这是阅读课的最后阶段,是检查学生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阶段,可采用许多方式进行检验。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填词,讨论,表演,小组互动方式,猜谜、做游戏,概括性提问、评价性提问等。
二.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艺术
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问题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背景知识的提问,对字面理解的提问,对文章内涵的提问和开放式的提问。前两种问题要求学生掌握低层次阅读技巧,通常的问题可以用Who / where / when / what / why / how等疑问词导入。所以在平时设计文本问题提问时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巧妙设疑,激发兴趣,启动思维------课文导人时的课堂提问。其间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相关的视频、教师的口头表述等创设情景进行提问。但是提问时要注意巧用变化,平中见奇。再者提问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使色,随机应变。第二步:分层设疑,化难为易,训练思维——学生阅读时的课堂提问。提问时教师要根据短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扣住重点,突破难点。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或者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浅问题,分层设疑,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比如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阅读材料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这一课与学生的现实学习生活很相似。根据我平时的了解,班上大部分学生利用双休日在学科学,数学、英语等。因此我在找准切入点后设计下面一系列的问题:What after-school activities do you take part in? Do you like these activities? Why or why not? When do you begin to take part in these after-school activities? Why do your parents want you to learn so much?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your parents?这些问题简单、易懂,问题的提出不仅紧紧围绕着课文主题,而且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因此学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很自然地化解课文的难点。并引出课文的主题——We should learn to relax第三步:综合设疑,探究总结,提升思维——课文学完后的课堂提问。因此学完课文后。一方面教师必须设计与课文主题息息相关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我总结,掌握学习规律,形成永久的学习能力。
三. 阅读教学中的调控策略艺术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创新,帮助他们正确使用阅读策略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在英语阅读课上的策略指导十分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下面是我平时在做的:
a. 从段落中找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段落和段落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主题句,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整篇文章的主题就是通过这些主题句表现出来的。据统计,大约80%的主题句位于段落的句首,其他大约20%不到是在句尾,但也有时候是中间句。
b. 预测:预测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之一。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书,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预测活动总是在进行着。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预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预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预测段落,根据开头预测结尾等。
c. 阅读后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巩固。 读后的活动可以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在读后的活动中要特别强调写,或改写,或复述。
四:阅读教学中词汇处理艺术
老师们都普遍反映:修订后的Go for it教材从七年级下册起,难度明显加大,尤其到了八年级下册,Section A和Section B部分均有一篇较长的阅读文章,相应地,对学生词汇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了,那么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正确合理的处理词汇呢。阅读前,基于文本解读,教师应该先确定 “四会”词汇,首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读前词汇”上。所谓“读前词汇”是指影响课文理解且不可通过上下文推测其意的词汇,或是对理解文章起关键作用的重点短语。教师可以借助文中的图片或是创设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自然地引出生词,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阅读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便是词汇教学也应该为这一目标服务。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用构词,推测词义;英英释义,以旧带新;依托语境,猜测词义等。阅读后,教师则通过设计不同的题型,把“语言操练和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增强运用能力。常见的有效的词汇巩固练习有:借助图片或关键词,复述课文;挖空目标词汇,理解填空;利用同话题文章拓展阅读,不断复现重点词汇。在阅读课中,教师分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呈现、教学和巩固词汇,肯定要比读前集中讲解所有词汇的效果要好得多,如何正确判断这些单词的呈现时段,文本解读是教师必需完成的功课。
一节成功的课,其内涵一定是丰厚的,其程式必定是简约的,这离不开教师对语篇重点的解读,离不开教师的话题意识,离不开教师设置的阅读教学艺术。只有长期以往地离不开,学生的阅读能力必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桥头初级中学)
(上接第37页)
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英美文化风俗,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讲到Unit3 Camping 时,我让同学们举例他们参加过的夏令营活动,并介绍了美国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了主动。又如Unit4 Families 中,我也让学生简单地介绍自己家的家庭成员,这样不仅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再如讲到Unit9 Success 和Unit10 Famous People 时,我就适当地进行鼓励教育,给他们讲比尔.盖茨的成功史,告诉他们通过努力能成功的道理。文化和背景知识的介绍,生动了课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1、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愉悦的心情、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是学生沉重的负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这种教法单一,它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直至厌学。而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语境,使教学变得深动形象。我就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如:Unit6 Getting Around 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个模拟小城市,一个卡通警察,一位路人等。通过立体直观的真实生活演练,便把问路,指路及其重要交通习语一网打尽,让学生学得轻松,乐在其中。多媒体的运用让课堂语言的学习变的灵活而更贴近生活。
2、增大课堂容量
英语知识有一个繁,多,杂的特点.因而个别同学若不注意方法,学起来就可能会逐步感到困难,甚至渐渐失去兴趣.由此我发现,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可进一步吸引学生,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节省了教师课堂大量板书的时间,只需用鼠标点击或用键盘操作,就可以使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快课堂节奏。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训练机会,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可提供更多阅读、写作材料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的知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如教学语法英语时态可能是大多数老师的一个难点,不但多而且内容繁多,但只要运用多媒体课件便可使语法知识系统化,学生学起来也更系统更有条理,课堂的学习效率便能提高。
(作者单位: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