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细节打动人心

2016-04-29张鹏

知识文库 2016年2期

历史学科本身是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如激烈的战争、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耐人寻味的典故、启迪人生的哲理名言等,这些都给历史教学带来无穷的魅力。然而历史教科书是高度浓缩的教材,它把几千年的历史浓缩为几本薄薄的册子。好的历史教学就是要为这些抽象的文字添枝加叶,使干枯的树干变成郁郁葱葱的大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历史。

所以我眼中理想的历史课堂,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通过还原历史的细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呈现历史课堂中的细节呢,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

一、挖掘历史情景的精彩细节

1.历史人物的特写

有魅力的历史应该是历史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教学中可以补充一些历史人物的活动细节,特写历史人物,以此让人物性格鲜明。比如辜鸿铭这个人物,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官在北洋,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是第一个把《论语》翻译成英文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五四期间却是梳着小辫子走进北京大学课堂的,这样就将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些细节不仅可以让历史人物不再干瘪,而且还可以让历史人物穿越时空的隧道,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和历史人物同悲喜,由此融入历史,既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又能更好地体会和感悟历史,由此为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些认识理解历史的环境和空间。此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特写来让历史人物更加接近现实:如在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就可以介绍一下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时险些遇刺的始末;在他的苦苦哀求与据理力争下,使清政府赔款减少三分之一,割地减少了近二分之一,使日方在最初提出的和约底稿上作了较大的让步,梁启超评价他“谤满天下,未必不伟人”。通过这段细节描写,学生能比较深地体悟到李鸿章当时的矛盾和痛苦。由此也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评价李鸿章这一人物,能更好地理解当时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这样就无须教师过多的说教了。历史也由此变得更加有人情味。

2.历史情节的补充

有魅力的历史应该是情节曲折动人的。历史尽管已经逝去,但它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的展现而“动”起来,就像刚刚在眼前发生一样,就像是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一样。比如在讲“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一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就抓住“中苏关系”这一关键,并把“国际形势产生变化”这一内容细化,补充许多情节,如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苏关系破裂;美国陷于越战泥潭等等,让学生在课上听得津津有味。这就是通过挖掘历史事件的细节,对其情节加以补充,以此在历史课上将历史“娓娓道来”,让历史更加丰富、更加打动人心的一种方式。

3.历史场景的渲染

有魅力的历史应该是耐人寻味的。一定的意境可以将理解和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体验历史。而生动的意境又是可以用细节的渲染历史场景来实现的。比如,要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残酷,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细节描写,1944年10月,日军集中15万人进攻桂林,国军守军2万人把房子都修成了碉堡、路口都建了防御工事、水井都下了毒,实行焦土抗战。数千人的敢死队,他们的任务是身上绑上手榴弹或者炸药,然后用自己的身体炸毁日军的坦克和登陆艇。这些细节材料的提供渲染了战争的惨烈与残忍,也可以由此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明白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引起学生热爱祖国、爱好和平的共鸣。

二、引入社会生活的精彩细节

人们对于身边的事总有一种天性的好奇。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感觉亲切的是现实的社会生活,因为这符合人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所以,要让历史课吸引学生,我们就要能构建起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社会之间的桥梁,让现实与历史进行对话。同时,历史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科,要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也必须面向社会,把社会生活引入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才能让历史课堂富有生活的魅力和现实的价值。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要营造贴近生活的历史课堂,需要我们对社会生活题材加以挖掘,将社会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引入课堂,比如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就可以利用一节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节活动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收集、交流、展示不同时期的家庭、家乡的照片,通过对比其中的变迁,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发展;再比如在学习近代礼仪的变化时,可以为学生介绍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礼仪的注意事项,如握手时的一些细节,我国传统礼仪有哪些,这些礼仪又有哪些讲究等等,赋予历史知识一定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将社会生活的一些细节引入课堂,不仅可以让历史的课堂充满现实的魅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让学生不仅理解历史中的情和理,还可以用历史这面镜子认识社会,由此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的学生一个个都成为“身在校园,心系天下”“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公民。

以上就是我对心中理想的历史课堂的一些想法,也是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希望通过对历史细节的了解,让更多的学生能对历史心存温情与敬意,这也是我最大的希望。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