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协同创新发展 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

2016-04-29范琳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机制体制建设在高校的建设和协同创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任务。该文论述了开展协同创新的内、外部发展过程中,我国高校所对应的机制、体制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革方法,以进一步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高校体制机制的改革是改革的重点方面,在机制体制改革的同时要进行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 中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 ,可见机制体制改革在高校的建设和协同创新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要进行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就必须进行机制体制的改革,要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推进协同创新,进一步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高校的机制是指高校内部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高校的体制是指高校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等。因此高校“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就是要针对高校的内部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以及高校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并以此引领高校协同创新的能力提升。

一、协同创新中高校机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

协同创新是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围绕创新目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实现新目标的创新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管理的创新。高校协同创新,我们可分为内部和外部的协同创新两个类别。高校的机制改革,即深化内部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的改革。

(一)协同创新中的机制问题

高校的机制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内部的资源配置、高校系部之间的协同、高校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博弈等问题上,具体表现如下:

1.资源配置的问题

高校的资源配置主要是由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分配的。行政部门如何将资源有效并合理地在院系之间进行分配,这个问题常常会成为高校行政与教学科研之间的主要矛盾。一所院校的总资源是一定的,行政的经费多了,院系的就少了;院系的多了,行政的就少了,分配的不均,必然导致二则的矛盾。

2.系部之间的协同问题

目前高校的教学是以系部划分的。高校的行政部门一旦分配好当年的各种资源,就由系部自己管理了。各个系部都有自已的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而这些教学资源在高校院系之间缺乏高效的协同性。学院的资金在各个院系之间重复建设,学院内部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组织制度,资源的利用率低下,管理模式缺乏活力,缺乏相互的交流与协同。

3.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问题

高校是实行行政管理的,往往用行政权力去决定学术问题。高校的教研、科研课题的申报、评审一般都是高校具有行政权力的人参与,这样造成了普通教师在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中处在弱势,缺乏公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高校之中,具有学术能力的教授等学术人没有行政权力,他们很难在学术问题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评判。

(二)高校机制问题的改革

高校机制的问题极大地制约了高校的协同创新,因此改革高校内部机制成为必然,这也是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重要任务。具体改革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理顺学院与院系的关系

高校对本校未来的发展要有统一的规划。学院与院系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学院负责整个学院资源的管理,那就要有整体的安排与规划,统筹好学院的资源分配,在保证学院发展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院系的要求。

2.协调院系之间的关系

学院应对院系的发展与建设统筹规划。学院相应的部门要协调好院系之间的资源配置,同时要保障院系之间的固定教学资源的使用具有流动性。学院要建立完备的机制,使得院系之间能够有效沟通,保障教学资源、实训基地等固定资源的充分利用。

3. 明确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

在高校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要有明确的定位,以保障高校的行政权力不干涉高校的学术事务。高校的行政权力保障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高校的学术权力在管理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发挥作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二则不可混淆。

二、协同创新中高校体制的问题与改革

实施高校协同创新改革,就要对高校进行体制上的改革。高校的体制改革,与高校的外部协同是一致的,即对高校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进行改革,要突破高校发展中体制的障碍,以保障高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一)协同创新中的体制问题:

高校的体制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管理体系的平衡问题、高校管理制度的行政化问题、高校人才培养规划等问题上,具体表现如下:

1. 高校管理体系的平衡问题

高校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书记、校长、系部领导,再到基层领导的行政管理体系,这种行政管理体系在发展过程中凸显了自生的不平衡性问题。最明显的问题是领导班子合作的不好而导致的权利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的存在,必然导致教职员工拉帮结派,围绕着不同的领导权力对学院的资源分配以及权力分配进行拉锯。

2.高校管理制度的行政化问题

高校的管理制度一般是由行政管理人员制定的。由于管理人员长久不变,学院管理制度的制定,学院的长远规划都与管理者个人的认识有关。如果学院某部门的领导没有认识到学院某种改革的重要性,那么其他人员也将无法推动该部门的管理制度的改革。

3.高校人才培养规划问题

高校的人才培养缺乏远景的战略规划。高等教育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却长久保持原来的形式,没有对未来的前景进行远景规划。这必然导致高校开设的专业并不是企业、社会上所需要的,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体制必然会制约高校的协同创新发展。

(二)高校体制问题的改革

高校的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以及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中,因此对高校存在的体制问题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外部的协同创新发展。

1.完善高校管理体系的监督

高校领导班子的党政位置相对平衡,才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因此要建立高校党政领导产生的选拔体制,制定党政领导的分工体系,加强对领导权力实施的监控系统。任何权利的拥有都应该有权利也有义务,要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以保障权利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监控。

2.建立高校的现代大学制度

高校的管理制度行政化问题比较突出,要改变管理制度的行政化问题,就要促使行政管理规范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体制可以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方式入手。高校要建立本校的章程,确立好高校管理体制的规定,构建大学与政府、社会的新型关系。

3.建立未来的规划战略

在国际国内的形式快速变化的今天,我国高校要认真分析自身所面临的现状,高瞻远瞩,改变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与专业上存在的趋同现象。要依据高校自身内在发展的需求,明确并制定高校未来的人才培养规划,使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方向一致。

深入研究高校机制、体制的改革,才能破除高校内部、外部协同创新的壁垒,促进高校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更好地推动协同创新机制在高校的运行,全面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所需的有效对接,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

基金项目:本人主持的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学科与专业建设项目“广东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WYXM0166.

(作者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