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杯具”的翻译
2016-04-29肖付良
本文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来分析热门网络流行语 “杯具”的翻译,为网络流行语翻译提供指导。
随着网络在中国的普及,一种新兴的文化-网络文化正在崛起,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合部分,其语言形式特殊多样、内容新颖、风格诙谐幽默,易被民众接受和传播,使用范围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其英译也受到空前的关注。网络流行语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是网上交流时产生的网络语言,如: “美眉”、“给力”等,其语言多用谐音、简洁轻快;二是来自现实生活的社会热点、电视节目或媒体等, 在网络上流行开来并被人们广泛使用,如 “婚奴爹”、“白富美””等,时效性强,反映年轻网民的心态,具有较强的文化和语言特色。本文以胡庚申教授的生态翻译学作为理论基础来探讨网络流行语“杯具”分别在口译、 笔译及电影中的翻译。研究主要从译者的适应和选择两个方面展开,在适应和选择的过程中,译者应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三维”转换着手。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深入分析,试图寻求最佳翻译策略。旨在促进汉语网络流行语及中国网络文化的传播,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生态翻译学简介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教授基于达尔进化论提出的一门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以“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主题概念为基调,认为翻译实际是一个“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生态环境是一个囊括了语言、 文化、 交际、 社会以及者、读者和委托者相互关联的原语世界与译者所面对世界的总和。该理论推崇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使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上行适应性选择转换。最佳的翻译应是适应选择度最高的。
二、“杯具”的生态翻译
1、“杯具” 的来源及内涵
“杯具” 原指用来盛水、喝水的器具,因与“悲剧”一词谐音而成为网络流行语。据说该词来于易中天,因其在一期《百家讲坛》中感叹了一句“悲剧啊”,之后该页截图在各大论坛迅速流传开来,就被众多网友争相引用作为签名档。网络上最流行的关于“杯具”的一句话是“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这句流行语的句式仿写自张爱玲笔下的名言“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杯具”谐音“悲剧”,但并非一般的谐音,而是谐音双关,“杯具”在使用过程中涵盖了“杯”和“悲剧”两层含义,充分反映出说话者的苍凉和无可奈何,隐约中还透着自嘲的乐观,其语言力幽默、含蓄、极富感染力、增强语义, 引起读者的深思。
2、“杯具”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翻译策略
(1)“杯具” 在口译中的翻译策略
口译通过多种语言的实时交流,将说话人的意思在最短时间内传达给听众,是一种跨语言与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为了适应口译的生态环境,达到实时交际的目的,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才能理解的网络流行语“杯具”翻译可根据其应的词性被翻译为tragic或 tragedy,只能舍弃其特有语言模式和文化内涵。从生态三维转换角度分析,在语言维层面翻译精准无误地展现了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转换十分成功;可文化维层面却不尽如人意, 并未体现“杯具” 是 “悲剧” 的谐音双关深层含义,受众也无从得知其蕴涵的无奈,语言感染力大打折扣;交际维层面上,直译快速无误传达了说话者信息,成功地实现口译的交际目的。在口译的生态环境中,以上译法尽管在文化维度上有所欠缺,舍弃了语言特有形式和文化内涵,选择直接翻译意思的方法却是最符合该生态翻译环境,适应选择度最高。
(2)“杯具”在笔译中的翻译策略
不同于口译,笔译在时间上无太多明确限制,长短句交错纷呈,能通过各种途径(如解释加注)将原语背后的文化传达给读者,尽显语言魅力。笔译不能根据“杯具”与 “悲剧”同音简单译为tragedy或tragic。其翻译转换需反映现代社会重压之下人们的心态,体现人们对现实社会和生活的不满和讽刺之情。由此, “杯具” 可直接音译为 “beiju”然后再加上注释 “Drinking cup(beiju)is a homophone for tragedy in Chinese and this usage fully reflects people’ s dissatisfaction and sarcasm towards heavy pressure in modern society” 。其译法从三维转换角度来看,语言维层面音译保留了词语原有的语言形式,文化维层面以加注的形式让受众明白该词的意思,交际维层面读者不仅能清晰地了解到该词的内涵, 还能及时解读流行元素。笔译的生态翻译环境下,改词翻译选取了解释加注这一适应选择性最高的方法。
(3)“杯具” 在电影字幕中的翻译策略
电影是一门群众性最广的大众化艺术,被称之为“俗文化”。电影是供人们观赏的, 而观众则来自于所受教育程度不一的社会各阶层,因此字幕翻译语言力求读起来尽可能接近观众,既能雅俗共赏,又让人一目了然。近几年来,我们看到许多影片特别是喜剧片的对白翻译都采用了时下网络上最热门的流行语、 俏皮话、 方言等, 既表达了影片原意, 又起到了很好收视效果。如 2009年新上映的搞笑冒险片 《大战外星人》 中,外星人说了句 “You really get around” 被译成了 “原来你不是宅女”, 使用了当下的网络流行语“宅女”一词,生动传神的翻译让观众为之会心一笑,迎合了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效果极佳。因此,在引进外国电影进行字幕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如喜剧电影翻译,为了不使笑点流失,最好的方法是大胆使用流行新词。 所以若片中出现“tragic”、“tragedy” 或与之相似的词语,可中译成“杯具”,不失为最佳选择。从三维转换层面看, 此译法在语言维方面, “杯具” 一词在中国已为大众所熟知,“悲剧”更偏向于使用该词代替,如使用该流行语,既能成功传达原语意思,又能增强笑点。在文化维方面,“杯具”这一翻译能满足接受文化需求限制, 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和语用等效。在交际维方面,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打破了普通语言的常规,重新组合语言单位,网络语言轻松活泼、诙谐有趣、 生动的特点得以尽情体现,译语富有个性,新鲜活泼, 能拉近观众与作品的距离。
通过以上对网络流行语 “杯具”一词翻译的探析,根据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在不同的生态翻译环境中,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最大程度的多维度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应结合西方背景与本土文化背景, 具体生态环境具体考虑的原则, 尽可能忠实内容、 明白通顺、 保持风格来达到多维转换, 提高整合适应度, 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使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和风格得到最大化的再现。
(作者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