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2016-04-29张歆
生活就是形形色色的圈,有大圈,如社会,有小圈,如家庭,圈绕着圈,圈又套着圈,学校也是一个圈,而班级体,则是学校这个圈中的一个小圈,包含着学生,也包含着班级的文化。班级文化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和参与程度,影响到学生社会认知和个性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的成效。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不但是营造班级学习氛围的途径,而且是优化学校教育资源的关键,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所在。
一、班级文化内涵解读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并成为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对内表现为班级精神,对外表现为班级形象,其作用主要表现为班级的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和辐射力。
二、班级文化建设途径
(一)着力布置班级,构建书香文化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一切教学教育的主阵地。营造一个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
精心设计和布置教室,力求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展示班级文化特色的窗口。首先,净化教室环境是前提,必须保证教室地面干净,课桌、椅的摆放要整齐,教学用具和室内工具要“各有其所”。其次,美化教室环境是关键。
(二)丰富班级活动文化,创新班级思想教育形式。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运动会、竞赛等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提升,树立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比如:有效地利用每周一的班会课时间,调动班级积极性,由同学轮流主持争当主持人,自己负责书写标题、制作课件、准备主持稿等。上学期,我采取系列主题班会的形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如:在初二开学初,召开了“我的成长目标”系列班会,每位同学制定初二成长目标,张贴与桌角,互相比较各自的目标,赛一赛谁的成长目标最全面,完善自己的目标并制定班级目标。如“学习动力大讨论”的系列主题班会,按周次分别进行学习动力的个人感想交流,小组内部交流,班级共同讨论交流成果,最终每个学生明确初中阶段的主要责任是学习,而学习的原动力除了父母、老师之外,更主要的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拼搏。
(三)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是达到集体目的的最好方式,纪律可以美化集体。”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上学期,班级紧紧围绕“合作学习小组”展开竞争比赛,由当天的值日班委依据《班级常规管理量化考核制度》进行评比打分,全班同学监督,采取日打分,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进行。评比的内容囊括仪表、着装、两操、课堂、作业、纪律、劳动、默写、好人好事等方面,每月评选个人奖“提问之星”“文明之星”“服务之星”“课堂表现之星”,合作奖“最佳合作小组”。对于长期优胜小组予以表彰,对于长期落后小组及个人予以警示。努力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使全班形成一个“勤学好问、你追我赶,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四)挖掘班级文化内涵,不断提升班级凝聚力。
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良好班风的形成来自于班级文化的建设。书香浓厚,正气凛然,团结合作,师生和谐,家校团结,这样的班集体才会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我班自开学初,除了短信、电话外,《家校联系本》成了平日家校沟通的另一个平台,家长在每晚检查完孩子作业后签字并也可以就孩子的问题直接和老师进行笔头交流。
三、班级文化建设感悟
作为年轻的班主任,在过程中不断摸索,在实践中总结体会:班级文化建设只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地引导渗透,就能使班级文化的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化为每个学生的追求与行动,做到明善察理。学生才会普遍具有“我以班为荣,班以我为荣”的强烈的班级归属感和自豪感,使学生在每次齐心协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后,更加热爱班级大家庭,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攀升,进一步地激发共建班级精神文化的热情,提升班级凝聚力。然而,在努力构建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缺乏参与,大多被动。班级文化的受益者是学生,那么任何的文化目标都必须由学生来建设和实施。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某些同学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热情不大,认为反正有人去做,何必自己操劳呢?比如:每周一的班会课主持人选的问题,我发动学生自愿请缨,但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主动意识,有些在互相推搪。
(二)缺乏内涵,只重形式。不可否认,课室里的布置和氛围是班级文化的一种,但这只是一种表象,更为深层的班级文化的内在的本质是:一种精神文化力量的形成。而事实上,
对于班级文化建设我们大多关注与它的外在表象,其内在本质并非一眼看穿。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让我们赏心悦目,但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它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分清道理。更重要的是班级文化是创造人才产生的土壤,是学生在创新生活中的最初实践,它是即将汇入人类创新之潮的涓涓溪流。满载着创新大海的“讯息”,抛开传统的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年轻的班主任们尝试从文化学的角度去实施班级管理,相信一定会别有洞天。
(作者单位:扬大附中东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