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视角下高校英语新教师教学生活研究
2016-04-29任晶晶方静
前言:在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新教师整体教学生活质量都得以改善,如职前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入职后教师的“帮、扶、带”等,都为新教师的培养提供保障。然而从当前高校新教师帮扶现状看,仍有较多弊病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新教师入职后的恐慌、困惑之感。这就需要从现象学视角出发,结合新教师表现特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因此,本文对新教师教学生活情况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现象学的新教师教学生活特征分析
(一)从教师认知特征与情感特征角度
从现行高校英语新教师认知表现看,主要集中于教师观、学生观、语言学习观、教学观以及师生观等方面。其中在教师观方面,新教师多认为教师业务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如英语新教师在以听课的形式出现在课程时,若此时讲师能够在语言方面做到游刃有余的应用,新教师通常会产生一定的钦佩心理,如一大段英语内容,可直接通过paraphrase概括出来;而学生观上,新教师大多赞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与学习态度的端正;在语言学习观上,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侧重于“做中学”,师范院校毕业教师强调“学中做”,但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内容上不存在分歧;对于师生关系方面,调查研究显示,非师范毕业的教师认为“距离”、“权威”较为重要,而师范院校毕业生,注重以“关爱型”关系为主。此外,在情感特征表现上,归属感较差、焦虑不按、心理失衡等表现较为突出。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这种认知与情感特征产生的原因多因新教师对教学生活环境给予较高的期望值。
(二)从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角度
课堂教学表现方面,大多新教师多认为教学中应用的资源,需将教材作为主体,并选用其他辅助性资源。而对于教学方法选用,新教师多会表现出对传统以考试作为目标反对的态度,认为高校教育应从“育人”角度出发,引入鼓励手段,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课堂氛围营造上,大部分新教师尽管认识到良好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但实际开展课堂互动中,问答模式仍较为常见,所以新教师多会困惑于如何构建良好教学氛围问题上。此外,对于课堂管理方式,通过以往学者调查发现,部分来自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注重引入人性化管理理念,而师范院校教师注重课堂管理中“制度”作用的发挥。
(三)从教师人际关系表现角度
人际关系作为英语新教师入职后的具体表现,主要强调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以及上下级关系等方面。一般对于师生关系,由于教师在该关系体系中起到明显的“主导”作用,所以乐于将更多精力投入其中,如英语教学活动中的Reading、Listening、Writing等各部分,都以互动形式开展,师生间可构建良好关系。在同事关系层次上,通常新教师入职后多会与青年教师、 其他新教师构建的融洽的关系,但在与老教师人际关系上,较为疏远。另外,对于上下级关系,与新教师关系距离较远的多集中在院系领导方面,而在处理与教研室领导关系上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原因在于英语交流活动本身体现为一定的开放性特点,英语教师可针对某一话题,如英美文学史,与院系领导进行沟通,
(四)从教师职业规划表现角度
对于大部分英语新教师来讲,入职中能够适应工作岗位多为首要目标,直至一段教学时间或者第一年教学后,根据自身对职业的了解与获取的教学体验,逐渐会为自身的职业规划进行考虑。该规划内容中新教师多会结合自身的优缺点进行目标确定,如愿意继续投身于教育工作中,或表明想进一步深造进修,选择攻读博士等。
(五)从相关导引与支持角度
对于英语新教师的导引与支持,主要表现在高校开展的培训活动上。一般在导引中采取的多以观课与听课、岗前培训等方式,这些方式在应用下存在较多的弊端,或将培训重点置于理论层面,也可能将培训重点集中在实践方面。需注意的是,部分新教师在入职后本身需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若在导引中未做好心理疏导,很容易加剧教师的紧张心理。
二、改善英语新教师教学生活的相关建议
针对当前新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在实际完善中首先应从职前教育着手,对新教师语言应用能力、职业技能、理论知识与其他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并注意在职前教育中可引入教育实习方式,并对实习阶段的教师采取监督与评价手段,确保新教师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其次,需对新教师导引体制进行完善,在保证落实职前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要求高校对新教师的培养进行相应方案的制定,并对教师入职后的工作表现给予跟踪考查,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高校可在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中,鼓励新教师参加,这样既能提高新教师科研意识,也可使新教师快速融入整个高校环境中。最后,教师自身需不断自我完善,不断与学生、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沟通,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能力,使教学有效性得以保障。
结论:以现象学角度出发,当前新教师在入职后,在课堂教学表现、职业规划、情感特征、认知特征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高校在进行导引过程中,应正确认识新教师入职的表现,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使新教师能够快速融入教学生活中,进而推动高校的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