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实现路径探索

2016-04-29刘一萱

知识文库 2016年6期

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自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活动启动以来,已实现了巨大的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扩大,服务的领域和层次逐渐加深。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十八大都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日益加深,图书馆志愿服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志愿服务亟待做出调整,实现志愿服务的现代转型,以适应网络时代的变革要求与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一、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我国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行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这20多年中,其作用愈发重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补充人力资源,提供服务质量

当前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越来越多,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而图书馆的人员却有较大缺口,现有人员的素质和结构尚不能完全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素养要求,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图书馆人力资源紧缺问题,由志愿者协助馆员完成借还书、宣传推广新书等多项工作,同时,志愿者的专业知识结构也可对图书馆的信息检索、针对性服务等方面使读者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也“可使部分馆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用户研究、参考咨询、开发知识信息资源等更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

2. 锻炼自我,提升志愿者综合素质

高校图书馆通过志愿服务,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教育与服务指导,一方面可以提高志愿者的信息素质,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锻炼自我,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满意度,扩大图书馆社会影响力

作为图书馆读者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切身体会和志愿工作对于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提升有直接的推动作用。通过其志愿工作,全面了解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和服务,深刻感受到图书馆员工的服务质量,切实体会到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并以读者身份及时与读者做好沟通和意见反馈,不断提高读者满意度,利用多种平台宣传图书馆,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二、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实现路径

随着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发展已进入“瓶颈期”,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管理者观念落后,对网络时代图书馆发展状况、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认识不能与时俱进;志愿者服务内容相对单一,多是体力劳动,方式落后,对网络的利用较少,志愿者流失严重;志愿服务的相关制度不健全,招聘、培训、管理、评价激励等方面方式简单,缺乏有效的保障,尚未建立有效的志愿服务体系。对此,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更新观念,加强制度建设,从多方面着手推动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

1. 多渠道培育志愿精神与志愿文化

高校图书馆可与校团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合作开展志愿精神与志愿文化系列活动,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对志愿精神、志愿文化、志愿服务内容与事迹等方面宣传力度,在学生第二课堂中渗透相关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可将志愿精神与志愿文化培育纳入两课教学中,使其宣传、渗透、教育、指导、自我教育融入学生内心之中,使广泛的志愿精神和深厚的志愿文化成为常态。

2. 扩展图书馆志愿服务内容与形式

高校图书馆应扩展志愿服务内容与形式,整理书架、馆内向导等传统志愿服务应改变方式,根据志愿者兴趣、特长安排不同岗位,做好职场礼仪、宣传推介、上门服务等相关活动,运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锻炼其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 大力开展图书馆网络志愿服务

高校图书馆应大力开展网络志愿服务,“着力选拔、培育一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通晓网络技术、掌握网络传播技巧和熟悉图书馆业务的志愿者业务骨干”,充分利用社交网站、学校与图书馆主页及新媒体搭建图书馆网络志愿服务平台,在此平台上可发布消息、日志、照片、讲座、展览等信息,进行资源共享、交流互动、志愿活动安排与宣传等活动,开辟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新天地,使志愿者能主动参与到图书馆的文献检索、信息咨询、数据库建设等有技术含量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增强其主动性、成就感。

4. 建立灵活多样的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应逐步探索建立适合各自特点、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体系。其包括招聘、组织、管理、培训、激励、保障等机制在内的一套体系,使其形成长效机制。建立严格规范的招聘机制是前提,通过规范招聘程序、简化招聘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和绩效等方式建立长期招聘、定向招聘、专业招聘与临时招聘相结合的招聘机制;健全组织机构是关键,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组织机构形成固定的志愿服务团队;加强统一管理是重点,应在图书馆读者协会下属部门单独成立志愿服务部或单独成立志愿者协会,制定志愿服务规章制度,使其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构建有效的培训机制是核心,丰富包括岗前培训、业务培训、专项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等在内的培训内容,使其常态化;完善激励机制是手段,通过座谈会、先进表彰会、网站宣传、与评奖评优结合、纳入档案等多种方式激发志愿者工作热情和自身潜能;做好保障工作是重要保证,通过设立图书馆志愿服务基金、安全保险、法律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等方式做好图书馆志愿服务的资金保障、安全保障、法律保障、技能保障,解除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