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与档案馆服务的比较研究
2016-04-29刘娟
图书馆与档案馆均属于信息服务类行业。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渐引入,图书馆与档案馆在其发展和服务过程中也各有不同。通过以互联网信息化为视角,对图书馆和档案馆工作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进而分别讨论了图书馆与档案馆在服务性质、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内容上的不同。
前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构成了人和人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互联网+”这一概念也相继被引入到各行各业。图书馆与档案馆均属于信息服务类行业。对比图书馆与档案馆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以及服务手段可以看出图书馆和档案馆之间不仅存在着极大的相同点,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我国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推进,图书馆和档案馆也在服务方式和理念上进行着改革。通过以信息化为视角,对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服务进行对比分析,寻找两者之间存在的异同并对比分析各自存在亟需提高的环节,为图书馆和档案馆更好的开展服务提供参考意见。
一、图书馆和档案馆工作之间的关联
图书和档案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都是对文字、人物和事件的一种保存,都是人类文化历史发展到足够高的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到了近代,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图书和档案又因其各自的不同职能的转变而各自发展。首先,图书馆与档案馆之间的工作性质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图书馆日常工作以收集各种类别、年代的书籍和刊物为主。同时,在对所收集的书籍和刊物的保存中,根据学科类别和年代的不同进行保存。而且,图书馆对书籍和刊物的保存强调具有一定的数量和完整特征。例如,对于同一本书目,图书馆可能要求所保存的书目是完好的,且需同时保存数本。而对于档案馆的日常工作则以收集各种最为原始的记录为主。对比图书馆,虽然档案馆对记录的数量和完整性有一定的要求,但不是第一要求。档案馆对所收集记录的价值是第一要求。其次,图书馆在对所收集和书刊和杂质进行分类整理时往往按照学科、书目、类别和作者进行分类。而档案馆在时刻强调“时间和人物”这一概念,从文献和资料的来源、时间和事件人物上着手。
二、图书馆服务与档案馆服务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图书馆与档案馆工作性质、收集书刊文献的方式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图书馆服务与档案馆服务两者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同。首先,图书馆服务与档案馆服务的不同表现在服务 性质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对比档案馆更强调服务性质。大多数图书馆都选址于城市中交通便利的位置,服务对象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图书馆在工作性质上除了负有保存历史书籍的任务外,还有宣传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教育的任务。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图书馆往往通过为允许市民浏览、借阅各类书籍和报刊的方式进行宣传文化知识、提高社会教育的工作。而档案馆由于是下属于机关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其位置往往跟随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变化而变化,在工作性质中则主要以保存历史文献和资料为主,而且档案馆中所保存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往往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社会价值,较为珍贵。因此,在服务过程中,档案馆只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有条件的社会公众开放。而且,即使是对社会公众的有关文献资料,也只能在档案馆中进行查阅。对文献资料的复制、借阅等流程往往存在一定的限制。其次,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图书馆和档案馆在工作服务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由于图书馆相比档案馆更加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使得图书馆更能充分的借助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力量。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图书馆在书籍报刊的查阅方式上得到了极大的简化。而且,在服务方式上,图书馆更加强调主动服务。图书馆通过开设主题检索、分类检索、关键词检索等不同的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报刊书籍检索的便捷程度。社会公众不但可以在图书馆中通过特定的查询电脑输入书籍报刊的名字或种类进行查询和借阅,还能在家中借助互联网对图书馆的书目进行查询和借阅。而档案馆由于其所保存的部分资料具有保密性的特点使得其不能充分的应用互联网自动化技术。同时,由于档案馆还肩负着对具有一定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资料进行修复和保存的任务,也决定了其在开展服务时相较图书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图书馆和档案馆服务的不同还表现在服务内容上。图书馆中所藏报刊和书籍以知识类和社会公众感兴趣的报刊和书籍为主。其所提供服务的书籍报刊在内容上不仅仅有科技类的,还可以有文学类的、历史类的。其服务是以满足社会公众读书的需求为宗旨的。这就使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在内容上更加追求广度和宽度,在深度上则没有必须的要求。而对比档案馆所收集资料大多以社会科学、环境科学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资料为主。其服务也是针对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背景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而所收集资料的用途也多以学科学术研究、地方史志和人物传记为主。这就要求档案馆在提供服务的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深度,但在所提供资料宽度上则除要求具没有过多要求。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6-ZC-142.
(作者单位:开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