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数字文化之比较
2016-04-29刘宝珠苏小明
数字本是一种用来表示数的书写符号,而在语言学中,数字又被成为“数词”,用来反映客观事物世界的规模、大小等。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含。因此可以说数字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数值的书写符号,更可以反应不同的世界观、哲学观、宗教观、价值观及审美观等。由于各个民族、国家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各民族对于数字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这也使数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民族特征。中国和日本虽地理位置相邻,历史上又往来频繁,但由于两国的社会历史、社会文化、社会习惯的不同,数字观亦有很大的差别。本文通过对中日数字文化的比较,以使更多的人注意和关注中日数字文化差异,并希望对从事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人们有所帮助。
一、奇偶性方面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偶数、日本人喜欢奇数,这种倾向从两国的传统文化可见一般。
(一)中国的偶数文化
1、送礼成双成对
“双”、“对”虽不是数字,但在汉字中其含义都是属于表示数字范畴,这两个字也反应了中国人自古就有“好事成双”、“双喜临门”,崇尚偶数的思想。在中国,人们在送礼时以成双成对示意吉祥,“2”“4”、“6”、“8”都被视为十分吉利的数字。但是在日本却刚刚好相反,送礼时偶数基本都被排除在外。比如朋友结婚,你送了一对什么东西给他们就是希望他们早点分开的意思。因为偶数是可以分开的,而奇数是分不开的,在日本人眼中,分不开才是最好的祝福。另外由于在日本“3”是极为吉利的数字。日本的茶具都是一个茶壶配三个茶杯,日本人送礼也经常是三个三个的送。
2、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也反映出了中国人喜欢偶数的心理。例如菜品的命名:“四喜丸子”、“八宝粥”、“八宝饭”。而在宴请宾客及家庭聚会时,多准备“6”、“8”、“10”等偶数菜品,唯有葬礼才准备奇数菜品。与此相对,日本在新年时吃由“芹菜、芥菜、桔梗、瞿麦、败酱草,兰草、菖、胡枝子”七种食材做成的「七草粥」,除此之外晶本还有「五目そば」「五目すし」等。
3、中国的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皆以左右对称为主要特征。中国西安为的古都名城,作为隋唐朝代都城长安,城市布局以对称为美可见一般,按中轴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故宫作为中国明清朝代的著名王宫也是如此,外庭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轴线,内庭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分布。
(二)日本的奇数文化
与中国人喜欢使用偶数相反,日本人崇尚奇数,这种使用倾向从日本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可见一般。例如:
1、「七五三
每年11月15日,家中如有7岁女孩、5岁男孩或3岁的小孩(男,女),必定会为孩子准备「千歳飴」,这是一种棒棒糖,被染成在日本视为吉祥色的红色或白色,装在印有鹤或龟等象征长寿图案的纸袋内。并且让孩子穿上鲜艳的和服去神社参拜,拍照留念,来祈求孩子健康顺利成长。
2、「三々九度の盃」
日本人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有交换杯盏啜饮日式米酒的神道仪式,新郎和新娘要交换三次酒杯,每杯酒要分三次饮完,先女后男,合起来共进行九次。仪式中一般会用大中小三个酒杯。把酒倒进一个容器内代表宣誓着共渡一生的信念。这与我们中国婚礼上什么都要成双成对很不一样。
3、「五節句」
这本是我国汉民族农历年中的主要节供日,后传入日本,在江户时代初期被幕府定为「式日」,虽在明治时代被废止,但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存在。指的是1月7日「七草の節句」、3月3日「桃の節句」、5月5日「端午の節句」、7月7日「七夕」、9月9日「重陽節」。端午节、七夕、重阳节也都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点上中日两国有很多相通之处。
除此之外,日本的俳句通常以5-7-5,短歌以5-7-5-7-7,长歌以5-7-5-7-5-7……7的形式等,日本文化中确实存在使用奇数比较多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古代中国道教阴阳五行的思想传入日本并被接受,奇数作为阳数存在,象征吉祥。
二、谐音方面
中日两国在数字谐音方面都相通之处,都有趋吉避凶的心理。但由于两国语言的发音不尽相同,也由此产生了差异。
最为相似的可能属数字“4”了,在汉语和日语中都是与“死”相近,受到两国人民的摒弃。但是由于中国人的崇尚偶数心理,“4”在中国人眼中,并没有达到日本人的那种厌恶程度,包红包时很多人都会包400,送礼物时选4样,但如在选手机号码与车牌号时,“4”与其他数字排列如形成“84”、“54”等,与“爸死”、“吾死”谐音的话,那么会被大多数人厌恶的。相反在中国“8”与“发”谐音,受到追捧,各地区带多个“8”的车牌号都被追成天价。
不过,由于发音,奇数中也有一个数字是日本人十分不喜欢的,那就是“9”。因为九的发音是「く」,日本人听到后很容易联想到“苦”字。还有的日本人不喜欢“13”,据说是因为“4+9=13”。日本很多大楼都不会标示13这一层,他们会把12层标示成“12A”,13层标示成“12B”。 日本人对数字的吉凶观十分认真。医院的病房和酒店的房间号都会尽量避开这些数字,公寓的停车格也没有4和9的数字标注,他们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贯彻到了极致。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日文化中,对于不同数字的喜忌之情产生的原因有共同点也有差异。差异之处比较明显之处就是对某个数字产生的喜忌是受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及两国语言中不同谐音的影响;共同点就是中日两国对数字文化的喜忌是受趋福避祸的心理作用影响,并且都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文化影响。通过数字,一方面可以增进对日本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展现于世人面前。
基金课题: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日两国数字文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单位: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